第110章 阎姬(五)盖棺定论(1/1)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在汉顺帝刘保的心中。对于政变,应该很早就有了部署。所以,在他的安排之下,一夜之间,阎姬所培育的外戚势力,就被一网打尽了。 政变的当天夜里,在皇宫内院,汉顺帝一派,基本已经控制了局面。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势头,解决其他的潜在威胁。 在次日的早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划破天际,汉顺帝便果断地遣使入阎太后宫。那使者肩负着重大使命,神色凝重,步伐坚定。 进入宫中,面对阎太后的阻拦与质问,使者毫无退缩之意,坚决地夺取了象征着天子权威的玺绶。这一过程充满了紧张与对峙,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 随后,汉顺帝亲自驾临嘉德殿。这座宏伟的宫殿,此刻弥漫着肃穆而紧张的气氛。汉顺帝目光炯炯,威严尽显,果断地派侍御史,前去执行抓捕任务。 侍御史们迅速行动,如疾风般冲向阎太后兄长阎显的府邸,以及城门校尉阎耀、执金吾阎晏所在之处。 阎显正沉浸在往日的权势之中,丝毫没有预料到,即将到来的厄运。阎耀在城门处,趾高气扬地指挥着士兵,阎晏则在执金吾署中,耀武扬威。然而,侍御史的突然出现,让他们瞬间惊慌失措。 尽管阎显等人妄图反抗,但终究无法逃脱正义的制裁。他们被一一逮捕,押解下狱。狱中,他们悔恨交加,却为时已晚。最终,一并被处死。 至此,曾经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阎氏外戚势力,被彻底平定。这一事件不仅彰显了汉顺帝的果敢与智慧,也为朝廷的政治格局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一夜之间,阎姬处心积虑培植的外戚势力,被一网打尽。而此时,阎姬的掌权人之路还不满一年。其中失败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他们阎氏家族不得人心,以及这些外戚人员的能力实在太差劲了。 十一月戊午,汉顺帝展现出了他坚毅果决的一面。在成功将阎氏外戚及其党羽,全部诛杀之后,一场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得以完成。 阎氏外戚长期以来凭借着手中的权势,在朝堂之上兴风作浪,结党营私,使得朝政混乱,民不聊生。而此刻,他们的种种罪行,终于迎来了应有的惩罚。 汉顺帝下令,把阎姬迁到离宫居住。那离宫,远离繁华的宫廷核心,清冷孤寂。阎姬在前往离宫的路上,或许会回想起曾经的荣华富贵和滔天权势,然而此刻,却只剩下满心的悔恨与凄凉。 不仅如此,对于阎姬的家属,汉顺帝也做出了严厉的处置。他们被无情地流放到比景县(今越南中部)。那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路途艰辛,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与苦难。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饱经风霜。曾经养尊处优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漂泊和困苦。 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汉顺帝整顿朝纲的决心,也向世人宣告了正义的胜利。它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短暂的稳定与安宁,也为后续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面对阎姬的处理上,汉顺帝也陷入了深思。最早,在那风云诡谲的宫廷之中,汉顺帝刘保竟惨遭废黜太子之位,这一重大变故的背后,阎姬赫然参与其中。要知道,太子之位的废立,向来关系着王朝的未来走向,其中牵涉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 议郎陈禅在此时挺身而出,他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阎太后与皇帝既无母子恩情,应该将太后迁到另外的馆舍,不再朝见。” 陈禅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当时局势的深刻洞察。他深知阎太后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违背了伦理纲常和皇家的尊严。 当这一观点被提出后,参与议论此事的群臣,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或是基于对正义的坚守,或是出于对王朝稳定的考量。 有的大臣,回想起阎太后的种种恶行,义愤填膺。有的则从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认为此举势在必行。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激昂,众人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推动着这一决策的形成。 司徒李合的门客周举,神色凝重地对李合说道:“大人,您且听我一言。从前,那久远的岁月中,瞽瞍曾多次心怀恶意,想要谋杀自己的儿子虞舜,然而舜却始终对父亲更为孝顺,其德行令人赞叹。 还有郑庄公,他的母亲武姜,竟妄图谋杀庄公,庄公悲愤交加,发誓:不到黄泉之下,不再相见。再者,秦始皇怨恨母亲淫乱失行,以致久不见面。这些帝王与亲人之间的纠葛,充满了痛苦与矛盾。 但是后来,他们分别被颍考叔、茅蕉的劝谏所感动,最终重修孝道。史书中对这些事迹,都怀着钦佩之情,予以十分称道。 如今,阎显兄弟刚刚伏诛,太后被幽禁在离宫之中。太后身处这般境地,倘若因此悲愁生病,万一发生什么意外,皇上又将何以号令天下?这必然会引发天下人的议论与质疑,对皇上的威望造成极大的损害。 如果采纳陈禅的意见,后世必将把这罪过,归到您的身上。大人,您需深思啊!我们应当密奏朝廷,诚恳地请求皇帝,供养太后,让太后能跟过去一样,率领文武百官朝见。如此,方能顺应天心,以答复人们内心深处,对孝道与亲情的渴望!” 司徒李合,听了周举这番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的话语,深知其中利害关系,当即毫不犹豫地立即上书汉顺帝。 出于孝道,以及为日后的政局考虑。汉顺帝虽然对阎姬有一百个怨恨,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汉顺帝还是妥协了。他压抑住内的不甘情愿,选择了去朝见阎姬。 公元126 年正月,在这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之际,汉顺帝亲自前往东宫,朝见阎太后。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此次朝见更是意义非凡。 汉顺帝以庄重而尊崇的礼仪,展现出对阎太后的敬重。而阎太后,在此之前或许心中还存有诸多忧虑与不安,然而当见到汉顺帝亲临东宫,她内心的忐忑方才渐渐消散,史称其“意乃安”。 同年 2 月 19 日,阎太后猝然崩逝。她的离去,在宫廷之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位曾经在权力的旋涡中,历经风雨的太后,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她生前,宫廷内外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她身处其中,必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阎太后逝世后,被赐予谥号为“思”,史称安思皇后。这一谥号,蕴含着对她一生的评价与追思。次月甲申,依照皇家的礼仪规制,她与汉安帝合葬于恭陵。 当然,后世一些学者认为,纵观阎姬进入皇宫的十三年时间。不论是成为皇后,以及太后,她的所作所为,基本都配不上“安思”这两个字的谥号。 她的存在,并没有给皇宫内院带来安稳。反而是带去了阴险和毒辣,汉顺帝的生母就死于阎姬的毒杀之下。 至于“思”字,在她的身上,更是很难有所体现。也许,汉顺帝赋予阎姬思字,并不是肯定她的思考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更多的是,希望后人多反思一下,阎姬的所作所为,并引以为戒。 当时,不论如何。汉顺帝对于这个毒害自己生母的皇太后,还是给予了相对体面的后事处理。也许是碍于孝道,也许是为了稳固当时的朝堂。历史的结果是,阎姬以汉安帝皇后的身份,获得了合葬恭陵的待遇。 回望安思皇后阎姬的一生,在历史中虽然没有记载她具体的出生年月。但是,她在东汉的皇宫内生活了十三年左右。按照这样的时间去推断,应该阎姬在去世的时候,不到三十岁。 不过,对于阎姬的去世,后世的疑虑不是很多。基于当时的背景,以及阎姬生前的所作所为。我想,阎姬自食恶果,死于非命的概率是非常的大的。不过,历史的记载,以及后世的人们似乎并不热衷于此。 或许,正是因为阎姬在权力斗争中的失败,和她所犯下的过错,使得人们对她的命运选择了淡忘或者漠然视之吧。但无论如何,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女子,终究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感慨。 对于阎姬这位女子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总体而言并不算太高。毕竟,身为一国之母,六宫之首的皇后,本应以身作则,以宽广胸怀去包容和团结,整个后宫众人。 然而,阎姬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反而整日沉迷于权谋算计之中。她所行的几乎都是阴谋诡计,机关算尽,利用一切手段,铲除一切有威胁于自己的人。 她宛如一只狡猾的狐狸,时刻保持着警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和事。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与权力,她不择手段地施展各种阴谋诡计,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来达成目的。无论是曾经得宠的嫔妃,还是那些稍有异动的宫女太监,都成为了她眼中必须铲除的敌人。 在她的精心策划下,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接连上演。每一次争斗过后,都会有人黯然失色,甚至失去性命。而阎姬则凭借着自己的心狠手辣和聪明才智,一次次化险为夷,并逐渐将整个后宫掌控在手中。可与此同时,她也渐渐迷失在了无尽的欲望与野心之中。 作为尊贵无比,地位崇高的皇太后,她成功地登上了权力之巅,成为那个能够临朝称制,掌控天下局势之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拥有如此显赫的地位与权势,但在历史长河之中,她所留下的功绩,却并不显得特别出众。 诚然,在人事任免以及对外征战等方面,她也曾展现出一些可圈可点之处。或许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她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决断力,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使得国家得以稳定发展,或者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但这些闪光点就如同浩瀚星空中的点点繁星,虽能闪烁一时光芒,却难以掩盖整个宇宙的广袤无垠。 相较于那些真正伟大的统治者们,他们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远的政治眼光,推动社会进步,开创盛世辉煌。而这位皇太后的贡献实在太过渺小,犹如沧海中的一滴水般微不足道。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后世对于她的评价,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未能给予其应有的重视与赞誉。 然而,自从她登上后位那一刻起,便开始巧妙地运用自身尊贵无比的地位,以及那令人瞩目的影响力。她竭尽全力地提携,重用那些与自己有着亲缘关系的外姓官员们,并对他们委以重任,使得这些外戚势力,如野草般疯狂蔓延滋长,这种状况竟然持续了漫长的数十个春秋岁月! 如此这般行径,无疑彻底颠覆了那个时代,原本稳定和谐的政治生态圈之平衡态势。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系列看似风光无限的操作,实则如同亲手种下一颗颗定时炸弹一般,悄然间已为其未来的命运结局,预先铺设下了一条充满荆棘坎坷之路径。 都说盖棺定论,回望阎姬成为女权人的道路。可以说,成也身世,败也身世。我们知道,对于阎姬之前的几朝皇后,她的出身是比较低的。 本来没有机会走上后位的她,因为掌权人邓绥的一条打压权贵的政策,获得了红利。最终,因为自己不高的出身,以及自身的硬条件,让她成为了汉安帝的皇后。 当然,因为较为底层的出身,限制了阎姬的远见能力。自然,也造就了她小富即狂,患得患失的性格。 也许阎姬的能力匹配一个女权人的地位,是合格的。但是,从小缺乏贵族氛围熏陶的她,缺乏了世人所谓的大局观。没有很好的包容性,心胸的宽广度不够,自然很难有容人之量。那么,眼界自然就限于眼前,比较短浅。 而阎姬身后的外戚势力阎氏家族的那些亲贵们,也是如此。一人得道,他们凭借着阎姬的地位,突然成为了政治上的暴发户。一下子的膨胀,让他们志得意满,忘我的徜徉在无度的挥霍之中。久而久之,他们所倚仗的政治财富就被掏空,然后遭到了反噬。 严格意义上来说,阎姬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女权人。因为,从女权人的各个维度考量她,她似乎都差强人意。而且,她掌权理政的时间,不到一年。 唯一拿得出手的,也许就是阎姬的算计 。可惜的是,这些算计全部被阎姬用到了抢权夺位之上,对于国事,对于历史,并没有突出的作为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