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殿试(1/2)
文举殿试也和武举殿试一样在中秋第二天举行,与武举比试相比,文举就显得更为重要,万众瞩目。</p>
大夏国已经是以文治国,更何况读书人的群体十分浩大,朝登天子堂,暮为田舍郎,未来的宰辅大学士、六部九卿,各州县官员,基本上都要在这些人中产生。</p>
天还蒙蒙亮,皇城左门处,礼部官员们正在维持秩序,300名已经考中进士的举人,按照名次有序排列,等待进入皇城参加科举最后一场考试---殿试。</p>
此时的士子们经过半个月的狂欢,心境也慢慢冷却下来。不过看着前面的皇城,想起即将进行的殿试,士子们立即就来了精神。</p>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p>
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p>
这些人即将登上天子之堂,内心的激动自然是避免不了的。</p>
吕端站在最前面,他作为今科会试的会元,得到了很好的待遇、荣誉,自然站在最前面。</p>
按照大夏国的惯例,吕端作为会元,殿试一个前三甲是走不了的,至少在前十之列,可以在朝为从六品的官员,比其他进士出去做七品县令自然高上一级,还是京官,这些礼部的小官吏当然要高看一眼!</p>
而前三甲的状元、榜眼、探花,授正六品,多为翰林侍读,宰储的人选。当然,这要打熬多少年就不知道了!</p>
殿试之前,吕端去见了自己的座试周敬亭,周敬亭当然以弟子之礼待之。吕端有了这个大学士作为老师,今后自然能够在朝廷中得到一定的照顾。而周敬亭作为主考官,这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他们的利益很自然地结合到了一起!</p>
周敬亭告诉吕端,殿试自有当今圣上出题,圣心难测,今朝文帝喜欢诗词歌赋,不重实务。但君子当为国分忧,为民请命,不可忘了初心!</p>
周敬亭的意思是,文帝的出题可能不注重实务,这对吕端很不利。但当今国事艰难,有识之士当然还是要有所坚持,不能以皇帝的个人喜好对待之!</p>
这就是很高的境界了,殿试是天子为主考官,进士都是天子的门人,不以天子的喜好为转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p>
但吕端还是点头同意,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从政理念和坚持,才能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人云亦云是到不了高位的。</p>
赵世子在会试之后也曾提醒,殿试重实务未必是好事,但会试以实务夺魁,殿试自然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就是出了三甲也在所不惜!</p>
当今国朝已经隐藏无数危机,光是靠文人吹捧是不能长久了,用不了多久,当国朝出现大麻烦的时候,自然就是实干派上场。依赵辰看来已经不远了,今年夏天的税收只收上来往年的一半,而庞大的行政队伍开支又上涨了二成,这种局面还能维持多久?</p>
此刻士子们的心情多半以激动、兴奋为主,殿试有压力,但会试后入榜者皆为进士,都可以选官,其实压力并不大。</p>
再说了,会试成绩基本就定了殿试的大致名次,想要有大的跨越很难。想要有黑马从三甲跨入一甲,想都别想。殿试看中的就是前面那十个人,目的是选择前三甲,这才是皇帝感兴趣的。</p>
时辰已到,礼部官员导引着着考试的队伍沿着御街前行。</p>
吕端抬头望着巍峨的朱红色承天门,调整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跨步带头向内城走去。</p>
走在吕端后面的马致远,也是青春年少,他作为会试第二名,对吕端是不服气的。但前些天杨彦舟邀请他去赴杨府做客,透露了一些消息,让他夺取状元的希望又大了起来。</p>
当今天子重文采,而不重实务,国朝没有银子关他什么事情,自有杨阁老等人分忧。他喜欢的是诗词歌赋,当然还迷恋于修道成仙。</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