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欧氏往事(1/1)
乔玮也不知道荣力到底有没有将这话听进去,他也没有再提及要入招募兵的事情。 次日乔玮再见到他的时候,他也照常跟在父亲荣生的身边,盯着炼钢炉,确认一切无误之后,转到下一个炉子,确认着炉子里的情况。 乔玮也没有打扰他们,只是再转到司金部那边去瞧瞧,这丹山冶金场里如今规模还小,所有的匠人加起来也不过百人。 这对于应对江东军十数万人的军备还是远远不够。 孙匡解释道,“已经在调度了,只是人手的确还不够,宛城的工匠如今也十分紧缺。” 而这里大概有一半的工匠,都是莫三公子从各地的莫氏铁匠铺里调度出来的。 若是还想要增加场内工匠的数量,莫三公子也不免有些发愁,这冶金之事,少不得一点差错,寻常工匠也无法胜任,我向来是没有问的,若是你有什么不便之处,我能帮得上忙的,你大可跟我开口。” 乔玮一直很感激莫三公子,在这个时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能得到一个彼此惺惺相惜的知己,实在是很难得。 莫三公子也从未因乔玮是女子,而心有怠慢和轻视,反而给了乔玮从旁人那里得不到的尊重,这让乔玮觉得十分自在。 旁人对乔玮的尊重,或是因为孙权的缘故,乔玮身为孙权的妻子又得孙权看重,靠的是妻凭夫荣的关系。 又或者碍于乔玮有着南昌侯夫人的身份,不敢轻易得罪,免得给自己和家族惹来祸患,靠的是对权势的畏惧。 而真心与乔玮相交的,算一算竟然也只有袁琅琅和莫三公子二人。 与袁琅琅之间,更多的是身为女子的同命相怜,是可以彼此将后背交托的情义。 而与莫三公子,两个人是有着同样的骄傲和追求,并且愿意为之奋力的战友。 乔玮有许多事情想做,但碍于女子的身份,行事上总有阻碍。莫三公子愿意出头牵线,给乔玮省下了大部分的麻烦。 同样投桃报李,若是莫三公子需要乔玮的时候,乔玮自然与也是是义不容辞。 莫三公子叹了一口气道,“夫人总是如此坦诚相待,反教我自惭形秽。” “人人都有自己的隐秘而不愿意与人相诉之事,并不奇怪。只是有些事情,藏于心中并不会见得让你更好过些,如此倒不如倾诉于人,放过自己。”乔玮眼看着莫三公子总是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这才多嘴一句,盼着他能放过自己。 “我曾对夫人说过,我其实是欧氏后人,只是属于莫邪一支。” 乔玮点头,的确是这样的。 只是先前她从欧阳荣生的口中所听到的,似乎还有些出入。 莫三公子的眼神渐渐有些黯淡下来,“在欧氏之中,有许多分支,我们属于莫邪一支,传到我祖父的时候,因为一些缘故,便被本家欧氏那一支所排挤。 我祖父早年因为祖母的缘故,常在中原各地游历,因此常与各地的铁匠人有所往来交流。看得多了,便常感慨欧氏一支隐居于平阳之地,与外界少有往来,已然有了闭门造车之势。” 当年欧氏后人隐居于平阳等地,也是为了避祸、免于战乱而灭族之故,也是情有可原。 “欧氏先祖于工匠之道上的确有异于常人的天赋,所流传下来的独门技艺也是独树一帜,时人无可超越。可那样的荣耀到底是已经过去了,数百年的时间,连王朝更迭都有数代,当年先祖传下来的技艺早已有了可取代之技。 祖父在外游历之时,曾带回了许多各地新奇的技艺,他将这些新技教给莫氏本支,不过数年的时间,在平阳当地许多百姓的口中,便有了一些名声。 欧氏本支的技艺一向是自藏为隐秘,若非帝王官家所求,绝不出口,一身本领绝不为寻常白衣所用的。而祖父却偷偷在山下开了莫氏的铁匠铺,不管是邻舍要打锄头还是犁刀,祖父统统来者不拒,做起了货币两讫的生意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莫氏为欧氏的旁支,也没什么来自本支的供养,莫氏的子弟大多都得自求糊口。祖父做出来的锄头比其他铁匠铺子做的更坚韧好用,坏的情况也极少,很快邻舍之间便传开了,便是邻县的人都会来特地求祖父定上一柄农具。 这样的名声传回到欧氏本支,自然祖父便以违背祖训的缘故被训斥责罚,而那些从外头学来的匠艺也被驳斥为奇淫巧技之学。祖父不改心志,多次据理力争辩驳,但最终都无法改变欧氏那些人的想法。 因着祖父屡教不改,整个莫邪一支都被逐出了欧氏,祖父这才带着整个莫邪一支离开了平阳,在吴郡落了脚,改欧姓为莫姓。 其实祖父临终之前还是盼着能落叶归根的,所以我曾带着祖父的骨灰回过平阳欧氏,但欧氏本支却仍旧将祖父的骨灰拒之门外,不肯认我们莫氏这一支。 我曾暗中发誓,若非成就天下之名匠之名,能与先祖比肩,绝不回欧氏。” 这些年莫三公子也的确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乔玮听着他的叙述,心里也不免多了几分哀叹,难怪莫三公子每次说起欧氏身份的时候,总是又爱又恨的眼神,当一个人比众人看见得更多更远的时候,往往这样的人注定就是孤独的。 “莫家的大父是有大义之人。”乔玮感慨道,“他未惜一身技艺而私藏,而是将它传给了你们莫邪一支的每一个子弟,他的睿智和胸怀已经胜过许多人了。而你也未曾辜负他的大志,至于欧氏……” 若不能跟着时代进步,就只能被时代所淘汰了。 “其实这些年欧氏新的宗长起来后,也渐渐放开了对欧氏子弟的各类约束,明面上仍旧禁止,但私底下也多与我有联络。可我引以为耻的是,明明我曾那么憎恨欧氏这个身份,可我为了扩张莫氏铁铺,也还是常常以欧氏后人而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