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奏折(1/1)

从回忆中回到现实的戴一鸣,眼睛注视着桌上的那封奏折,他的内心在激烈的斗争。奏折其实早已写好,但是戴一鸣一直没有勇气发出去。他在犹豫,他不知道皇帝接到他这封信后会怎么处理,是否真的会就坡下驴,直接就褫夺了自己的爵位。因为他知道,近年来皇帝一直在削爵。 孙世民是一个很“小气”的皇帝。他不喜欢封爵,他宁愿赐官。爵位和官位不一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后,做得好的官员离任时,皇帝给你一次性奖赏,就可以两清了,以后封赏是人情,不再赏赐是道理。但是爵位不同,那是可以世袭的,除了自己皇族的子孙外,孙世民不想有太多可以世袭的王位、爵位。 大吴的爵位沿袭古制,包括世袭罔替和降等世袭两种,世袭罔替就不用说了,子孙世代都会世袭祖先原来的爵位;降等世袭就是每一代爵位都会较上一代降一等,比如你老父亲是一等国公,那么你的儿子袭爵时,就变成是二等国公了,到了孙子那一代只能是三等国公……。 孙世民立国后,仔细分析了大魏灭亡的原因。最大原因当然跟魏末帝的荒淫无度、倒行逆施有关。但是大魏立国数百年间,封爵无数,这些爵位对于爵爷们当然是一张长期饭票了,但是对于朝廷而言,则是一个长期的包袱,如长在帝国朝廷中的毒瘤,每年从魏帝国吸取大量的能量。而且,爵位传承数代后,难免会出那么一两个狗仗人势、欺压百姓的纨绔子弟,长久这样,就容易积累民怨。前朝的包青天和展绍之所以在民间得到巨大的支持,也是这种民怨的反映。 孙世民面临的情况是,大吴朝廷的藩王及爵爷们的年开销已经超过前魏了,当然这里面占大头的是睦王,他的藩王位就是世袭罔替,并且独占全国二成税收收入。所以睦王的金钱绝对比他老孙多,这让精打细算的老孙恨得牙痒痒的。 对于睦王,孙世民暂时无能为力,能做的只能先将爵位这些小支出的漏洞给堵上,所以孙世民对于爵位可以是近乎吝啬的程度。他极少封爵,提出了“无军功,不封爵”的基本规则。但是孙世民毕竟是开国之君,国战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军功,所以即使如孙世民那样的惜爵如金的皇帝,还是在立国后封了几百个爵位出去。 但孙皇帝对于爵爷们的管理非常严格,对于犯错的爵爷及其子女们动不动采取“褫夺”和“降等”的政策,因此大批的爵位又被皇帝收回,所以大吴的存量爵位显得尤为珍贵。 戴一鸣对于吴国立国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他重伤了大魏武林的泰山北斗——徐东征。徐东征真的太强了,虽然他不爱过问政事,但麻烦的是他姓徐,徐家乃一直是大魏朝廷的柱石家族,难保徐东征什么时候会杀进来,给孙世民的脖子抹那么一下。因此有徐东征一天,孙世民就不能安睡。 其次,戴一鸣领队在马嵬坡一战中,先是通风报信,让大吴提前准备;然后就是阵前反水,利用偷袭重创大魏仅存的高手,加速了大吴代魏的进程。 基于这两天大的功劳,戴一鸣被赐封为“忠勇侯”。在戴一鸣看来,这个是他应得的,是他不惜用自己的生命,背上背信兄长、背叛大魏的骂名而得到的。所以戴一鸣格外珍惜自己所取得的一切,特别是侯爷这个爵位。 现在,为了展光风是否值得冒失去这个爵位的风险?戴一鸣真的很纠结。思考许久,最后他咬咬牙,心中一横,暗道“这次赌了”。没多久,戴一鸣的奏折从侯府加急送往京都。 与戴一鸣爱惜爵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南马家。 江南马家是大吴的百年武林从马府送出,直达京都。 马家发生的事情并非是个案,几乎同时,好几个朝廷御用的世家都先后向朝廷发出奏折。 同一时间,在某个黑暗的角落,一个中年男子慢慢地擦着手中的长刀。若房间里有灯火的话,可以看到这人的左脸上有一道深深的刀疤。刀疤男擦的很慢、很慢,眼中不时闪过怨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