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1/1)

毕竟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李揖被抓得有些蹊跷。 杨国忠上门去抓人,说什么并田,开元以后,哪里还有并田一说? 户部郎中韦益站出来说道:“陛下,自开元之后,田产买卖已经施行,臣实在不解,李侍郎所犯何罪?” 李倓一看,好家伙,这么大一条鱼啊! 韦家的人这就出来了。 李倓的目光不着痕迹地在吏部侍郎韦见素身上扫了一眼。 京兆韦家,那可是关中六大家族之一。 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已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 在唐朝,京兆韦氏又成为李武韦杨集团的一部分,家族共宰相十七人。 此时,不仅仅韦见素是当朝吏部侍郎,他还有几个儿子也在朝为官。 大儿子韦倜(ti)是给事中,二儿子韦谔也是给事中,三儿子韦益户部郎中。 他的孙儿,也先后有荫官在身。 给事中在大唐,是门下省非常重要的官职,掌规劝。 不仅仅他的儿子、孙儿在朝中有官职,他的兄长和弟弟也一样。 他的堂弟韦儇(xuan)任职侍御史,堂弟韦伦任职大理寺评事。 韦伦在历史上拜太子太师,封郢国公。 还有一个堂弟韦俛最高做到卫尉少卿。 他的堂弟还有儿子,也都门荫入仕。 他们有的在京师做官,有的在地方上做官。 这种家族,又与其他家族联姻,相互引荐入仕,形成极为庞大的关系网。 所以,韦益一站出来,李倓立刻就来了兴趣。 但李倓却没有急着表态,他还想再等一等。 可惜没有人站出来了,其他人似乎都眼神在左看右瞟,相互暗示。 “此言差矣。” 李倓依然没有说话,说话的是左相元载。 元载扫视一转,脸上带着亲切的微笑,那样子看起来格外的和善。 韦益顿了一下,说道:“还请左相明示。” 元载却不正面回答韦益的话,而是看向侍御史韦儇,问道:“韦御史,我有一个问题问你。” 韦儇道:“还请左相明示。” 元载轻描淡写地问道:“大唐的哪一条律法规定了可以随意买卖田产?” 元载此话一出,大殿内立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自开元以来,买卖田产已经是常态……” “是常态他就合规吗?”元载不等韦儇说下去,打断了他的话。 李倓在上面坐着,依然一言不发。 他对元载的表现很满意。 自己该做什么,元载心中太清楚了。 大唐推行均田制,实际上均田制在武则天时代就已经乱了。 这一点倒怪不得武则天,均田制的瓦解其实是历史使然。 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古代,权力阶层天然具有掠夺性。 封建王朝刚建国的时候,土地有多余的,权力阶层不会去动平民的利益。 可当多余的土地吃完了,剩下的当然就是鲸吞海吸存量资源。 史料有载:开元以后,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 这里的转死不是人不增加了,而是朝廷不统计户籍了,田地买卖控制不住,贫富差距快速拉大。 实际上,今天这朝堂上看似议论李揖案,看似由李揖案烧到徐峤案,但背后却牵涉到了大唐的土地兼并、官商勾结。 这已经成为大唐中期的社会顽疾。 有人说安史之乱是关中集团和河北集团的一次战争。 这种说法是假大空的宏观叙事,或者说它不是根本原因,只是矛盾中的次次要矛盾。 大唐转衰的本质还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双重问题引发的。 李隆基内心其实清楚自己处于一个转型期,他曾经在开元年间就派宇文融去检田括户。 可惜检田括户也只是检查没有背景官员的田。 后来府兵枯竭,转型募兵,授重权与节度使,也是历史的一次尝试。 只是这石头没摸清楚,把大唐给摸秃了。 大殿内依然死静一片。 众人都在想,元载这话是什么? 你他妈的什么意思? 你是说买卖田地不合规? 难道你是想倒回去不成? 韦儇说道:“大唐律法的确没有规定可以买卖,但是田地买卖,已经过去数十年,天下人皆知,也是民心所向,圣人以德治国,此事朝廷应该宽容处理,从长计议,而非以此为由,成为朝廷奸臣打击忠良的无耻手段!” “依韦御史之言,朝廷对胡乱并田,听之任之?” “并非听之任之。”韦儇说道,“若朝廷认为这其中的买卖有问题,可以颁布律法,清查交易是否存在强买强卖,而不是违背天下人的意愿。” “说得好。” 这个时候,李倓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说道:“朕并非要追究过往并田之事,今日也不谈并田之事。” “陛下圣明!”韦儇说道。 “方才杨国忠所说的似乎不是并田,而是弹劾大理寺卿徐峤与李揖一同强占良田,逼迫商人贷款。” 李倓轻描淡写,随即目光落向杨国忠,问道:“杨卿,朕有记错吗?” “陛下,臣是这么说的,臣自始至终就没说并田一事,并田之说是刑部侍郎李献所言,与臣没有任何关系。” 李献怔了怔,顿时懵了。 李献心中震惊,他的确在这里玩了个小手段,杨国忠说的强占良田,李献故意往并田上说,因为并田的确已经是共识。 所谓的并田,就是买卖土地。 他没想到圣人马上就抓住了他这个细节。 “既然是强占良田,那与买卖土地,就是完全不一样了,朕没说错吧?” 杨国忠立刻抢答道:“陛下没有说错,李揖强占他人田产,是利用手中权力,强迫他人低价卖出。” “而且根据大唐税法,即便李揖强占再多良田,也不会交多余的税。” 因为大唐的租庸调是根据人丁来收税,而不是根据田产来收税。 李倓说道:“韦益,韦儇。” “臣在。”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 韦益和韦儇顿了一下,不知如何说。 “陛下,臣是冤枉的!”徐峤又大喊起来。 李倓立刻面色一沉,冷声道:“是不是冤枉,不是你说得算,是要朝廷查完,根据证据说得算!” “来人,将徐峤暂时收押,严查!” 李倓话音刚落,杨国忠又道:“陛下,徐峤明显有同党,刚才李献还为他狡辩,臣以为也应该一起查!还有韦益和韦儇!” 一时间,所有人脸色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