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那就掀桌子【求全订求数据】223(2/2)

好书推荐:

其中,植入体内的电子耳蜗部分因为是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那就要克服人体组织排异性,还要考虑感染的风险,以及长期内置的安全性等等。 至于电子学、语音识别、信号处理等等,这对张志鹏来说,那都不是个事儿。</p>

张志鹏在系统的帮助下,在两天内很快就把人工耳蜗给琢磨清楚了。</p>

同时,他也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之前想得有点儿天真了。</p>

想要不做植入体来达到恢复听力的结果?</p>

那是不可能的。</p>

因为需要安装人工耳蜗的聋人,其听力的基础器官已经被完全破坏掉了。</p>

那就需要重建一个听力器官也就是耳蜗。</p>

不重建的话,那就不要想恢复患者的听力。</p>

既然清楚了这一点,张志鹏就要尽力来设计出一款材质更亲和人体,能够长期安装使用的人工耳蜗产品。</p>

大年初三,张志鹏画好了人工耳蜗的设计工艺图。</p>

大年初五,他就让人请来了最好的耳科方面的专家教授,这位教授叫张贤,是西工一附院耳鼻喉科的主任,实力相当强,算是国内耳科的一个权威。</p>

张志鹏还让人帮自己找好了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材质。</p>

他需要在耳科专家的参与下,尽力把产品做到最好。</p>

他还亲自设计了一款植入体的芯片,这颗芯片非常重要,相当于一个功能强大的处理器。</p>

植入体的接收线圈用的是黄金,放置芯片的小盒子和电极阵列用的是钛合金,最外层用的是亲肤性最好的硅胶。</p>

张志鹏在实验室里用了大概十多天的时间,就造出来了一个人工耳蜗的样品。</p>

他计算了一下,即便是实验室产品,总体的材料成本也就一千多块钱。</p>

如果大规模量产的话成本是可以压到七八百块钱的。</p>

而且,他用的材料还是最顶级的材料。</p>

样品造出来之后,张志鹏和医学专家们做了全面的测试。</p>

测试的效果还是相当优异的。</p>

张贤乃是国内最顶尖的耳科外科专家,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已经做了上千个。</p>

张贤对张志鹏说:“志鹏同志,我敢说,您研发出来的这个人工耳蜗已经不比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耳蜗差。”</p>

“甚至,它的功能也更加强大。”</p>

张志鹏说:“是不是还要做一些临床安全性方面的测试呢?”</p>

张贤说:“安全性测试可以交给我们医院来进行。”</p>

“其实,咱们前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测试,最重要的测试磁共振磁场度兼容性也都表现很是良好。”</p>

“最后的测试,那就只有植入之后看患者的听力恢复表现到底怎么样子了。”</p>

张志鹏点点头,他知道对方这句是什么意思。</p>

也就是要做临床测试了。</p>

而做临床测试,那就需要征集病人。</p>

征集到的病人可以享受免费服务,不仅人工耳蜗不需要花钱,就是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训练也是免费的。</p>

这是一件大善事。</p>

当然,因为产品是新产品,此前没有过植入实用的例子,肯定是要冒一定的风险。</p>

接受实验的病人,差不多就相当于小白鼠。</p>

但安全性还是有一定保障的。</p>

不会有生命安全的威胁。</p>

张志鹏说:“我让人去问问我们华兴集团的一名工人是否愿意参加这个活动吧。”</p>

此时,距离张志鹏说的一个月后研制出国产人工耳蜗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了。</p>

王良仍然每天坚持上班。</p>

他工作更加的努力,专心致志。</p>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他还去热心助人,做了许多额外的事情。</p>

他这是在努力地回报。</p>

王良当然也在翘首以盼,等待着张志鹏为自己带来好消息。</p>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p>

这一天,已经是到了1999年的三月十一号。</p>

王良下班回家,他妻子正在和女儿交流。</p>

当然,她们只能用手语交流。</p>

王良的妻子在教孩子识字,并让女儿看着自己的嘴巴跟着学。</p>

俗话说,先天聋,必然哑。</p>

因为,聋了听不见声音,那当然就不会说话。</p>

王良的妻子只能是努力地尝试着教孩子发出声音。</p>

现在小女孩可以说一点简单的词汇。</p>

说话的声音不仅大而且怪异。</p>

但王良的女儿非常聪明,已经认识一千多个字,甚至已经可以写简单的句子出来。</p>

这十分的难得。</p>

看见王良回来,他妻子问:“有消息吗?”</p>

“马上就一个月了,怎么志鹏同志那边一点消息都没有呢?”</p>

王良有点儿不耐烦地说道:“你不要急嘛!”</p>

“这不还不到一个月吗?”</p>

王良的妻子说:“我没急,我就是担心,志鹏同志是不是已经把这件事情给忘了。”</p>

“毕竟,他那样的大人物,事情那么多,这点小事,忙起来说忘掉也是很正常的嘛!”</p>

王良的心里其实也是有点担心张志鹏会把这个事情给忘掉的。</p>

但是,他除了信任张志鹏之外,还能有别的办法吗?</p>

他没有别的办法了。</p>

“他不会忘的!你放心吧。”</p>

“志鹏同志可是一向言出必践的。”</p>

王良的妻子犹豫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去问一问?”</p>

王良顿时就有点儿不耐烦了:“问什么问啊?”</p>

“人家那么大个人物,肯那么帮咱们,咱们不应该感激涕零吗?”</p>

“难道还追着人家屁股逼问人家吗?”</p>

“一天天的,真是!”</p>

他妻子顿时眼圈一红,眼泪就掉落了下来:“你别急啊!你冲我吼什么吼?”</p>

“我这不是担心女儿吗?”</p>

王良的心顿时一软。</p>

妻子跟了自己之后,几乎是没有享过福,全吃苦了。</p>

自己烦躁的时候还吼她。</p>

自己真不是个东西啊。</p>

王良拉住了妻子的手说道:“小英,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吼你。”</p>

“我是这么想的,等到过了一个月,要是老板那边还没消息,那我就大着胆子打听一下。”</p>

他妻子擦了一下眼泪说:“希望,志鹏同志不是在拿咱们寻开心的吧。”</p>

两个人正说着呢,他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p>

王良过去接起了电话。</p>

打来电话的是林峰。</p>

科利尔公司的那个业务员。</p>

林峰那天离开王良家之后,他就跟自己的区域经理做了汇报。</p>

他的区域经理叫郭兰。</p>

郭兰在澳洲留过学。</p>

然后她毕业之后,就留在了澳洲。</p>

后来,她进了科利尔公司,并被派到了华国担任区域经理。</p>

华国是个大市场。</p>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华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有了钱,原来看不起的病,现在也敢看了。</p>

科利尔如今在华国获利非常的丰厚。</p>

郭兰听完了林峰的汇报之后,她也是非常的恐慌。</p>

毕竟,她这几年都在国内呢,她可是亲身体验了在张志鹏的带领下,华国科技的强劲发展。</p>

如今,张志鹏盯上了人工耳蜗,那是不是科利尔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啊?</p>

郭兰内心有点儿恐慌。</p>

但是,她嘴上还在强硬:“别担心!人工耳蜗可不是谁想搞就能搞出来的,咱们的产品属于真正的高科技!”</p>

“别说一个月,他一年也搞不出来。”</p>

郭兰嘴上这么说,可得到林峰的汇报之后,她马上就上报了澳洲总部。</p>

科利尔总部也是高度警惕。</p>

并给郭兰下达了指令:在华国搞一搞促销,搞一个慈善活动,将价格适当地那么降个几万,赶紧地把能收割的客户全都给收割了。</p>

意思很简单:他们是想要落袋为安。</p>

免得夜长梦多,若是华国真的搞出来了人工耳蜗,自己这边会鸡飞蛋打。</p>

目前,这个在华国搞的慈善让利活动是这么玩的:科利尔给红十字会捐了1千万软妹币,当然,这捐的不是现金,是产品。</p>

捐了产品之后,就走红十字会的渠道来联系更多的患儿。现在安装科利尔人工耳蜗,每只可以便宜5万块,并且,同样不需要自己掏手术费。</p>

他们这么干,目的就是想要用这个大促来把能捞的患者一下子捞干了。</p>

科利尔这么大优惠力度,也的确是吸引了不少的关注度。</p>

他们的业务量开始急剧增加。</p>

今儿,林峰主动给王良家里打电话,其实就是想要用这个活动来吸引他们,让他们尽快帮孩子把耳蜗给安装上。</p>

ps:送上今日更新,求大佬们多多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