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一力撑持181(2/2)

好书推荐:

竞技为何? 试问,是否在比歌曲所传递的深意,共鸣多少人群,愉悦多少听众?</p>

只为此等听众喜闻乐见。</p>

若是言愉悦,可能唯一想取悦的便是听众。然而音乐人若无感动人心之力,即便是最美妙的音律,又有何价值?</p>

先生之先,众多先辈因畏惧竞赛、顾忌排名,拒绝我辈。然,我认为先生您不应如此,盖先生一生致力于歌唱,不为表面,不为排名而避开良机。”</p>

李卫红听江北所言,极认真,至末时竟微颔首。</p>

心扉豁然开朗,是自己过于拘谨。并非让少数评委审视自身,实是交给民众裁断。</p>

入行伊始,非是要让更多民众倾听令人心潮起伏的曲调乎?</p>

其实,我亦置身长跑之中。</p>

难道,我一直身在竞争之间?</p>

以此观之,早已与赛事共度一世,再于《天籁》比试一番,又有何妨?</p>

如此想,李卫红心中稍显期待,反问曰:“第二点呢?”</p>

闻李师竟追问次条,杨洋顿时心喜。</p>

李师如是问,显然是江北言语感动了她,令她动了衷肠。</p>

内心略有遗憾,早知江北仅数言便能打动李师,他早就押来江北。</p>

此刻,立刻向江北投去鼓励的目光,示意他续说。</p>

江北兄,邀李师出山,望兄尽力了。</p>

江北听见追问,心中也随之宽慰,这是好兆头。如李师不再问及,他也难以继续。</p>

“实则,此二事更为简单。</p>

莫非先生已忘?适才播放之曲,正含蓄寓言,与先生理念吻合。</p>

到时,先生一曲毕,在万千民众前为援藏宣扬,必引来大批投资。</p>

我辈节目虽不容商业广告,恐资助者反对。</p>

但绝无怨言助先生传播此类公益广告。</p>

况且,吾等可为先生此项目持续造势,适时提及援藏计划,让听众亦明了西藏之事。</p>

相信如此成效,必优于单薄一力撑持。”</p>

此回,李卫红非轻轻点头,而是双眸闪烁,心生明悟。</p>

江北言毕,此事可行之道瞬间跃然脑海。</p>

现今商人无不趋利避害,yuancang行动最大困扰便是名望不足,难吸投资者。</p>

然假以《天籁》之助,情形便截然不同。</p>

一来,《天籁》提升援藏之知名度,让更多民众知晓,投身其中。</p>

二来,自节目中多多诠释援藏的意义。</p>

念及此,李卫红急问:“敢问,若欲于节目中推广援藏活动,节目组会有异议吗?”</p>

在一旁静静等候的杨洋闻声立即答道:“李师请放心,此类公益之举,吾台必定鼎力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