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淮西谋主——董重质(1/1)

好书推荐:

董重质,唐朝中期将领,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之婿。原为淮西牙将,勇悍有谋,蔡州刺史吴元济发动淮西之乱时,董重质作为谋主,参与其事,并率淮西精锐驻守洄曲,屡挫官军攻势。唐邓节度使李愬夜袭蔡州,董重质被劝归降,经李愬力保,被免死贬为春州司户参军,后历任左神武将军、盐州刺史、右领军大将军等职。南诏入侵西川时,董重质被授为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军救援,后改任夏绥节度使,他练兵立法,使羌戎畏服,晚年入朝为右龙武统军。 董重质,本为淮西镇的牙将,是淮西节度使吴少诚的女婿,他为人勇猛强悍,久在行伍,能识军机,擅长用兵。吴少诚死,其部将吴少阳夺位,迫使唐宪宗承认自己为淮西节度使,董重质与吴少阳之子、摄蔡州刺史吴元济交好,深受其倚信。吴少阳死去,吴元济匿不发丧,伪造父亲遗表,自请任留后,在此时间前后,作为吴元济谋主的董重质力劝其谋反,并提出了自己的进兵方略: 以精兵三千自寿州间道袭取扬州,东约河朔藩镇中拥地最广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水师袭占润州;派奇兵突袭商、邓二州,擒获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进而据守襄阳,“以摇东南”,岭南各地,“传一矢可定”,进而取得整个南方;以轻兵五百人,自崿岭出兵,三日可夺取东都洛阳,可以达到使“天下骚动”的效果,淮西军“可以横行”。此计因吴元济犹豫不决,而无法实施。 吴少阳死后,还一度有董重质杀死吴元济,族灭吴氏的消息传至朝廷。此后不久,因宪宗不许袭位一事,吴元济遂决意举兵叛乱,是为‘淮西之乱’。董重质作为淮西镇的大将,率淮西精兵“骡子部”驻守洄曲,屡次抵挡官军进攻,使得淮西之乱数年无法平定。 忠武节度使李光颜于郾城大败淮西军,收降郾城,吴元济便将所有亲随和守城部队都交给董重质,让他尽力抵御李光颜等部。吴元济眼见形势对己方愈加不利,曾上表谢罪,企图投降,但被自己的亲信以及以董重质为代表的诸将控制,不能离开蔡州。宰相裴度亲临前线,指挥平定淮西,裴度亲率僚佐在沱口观看修筑城墙,董重质率骑兵从五沟出发,大叫着前进,意图截击裴度。淮西军兵锋已经接近裴度,幸亏李光颜及御史中丞田布奋力抵御,才使裴度得以躲入沱口城中,淮西军撤退时,遭田布伏击,又摔死一千多人。 唐邓随节度使李愬采纳降将李佑的建议,乘虚直袭蔡州,当李愬趁雪夜入城时,城中叛军仍认为有董重质作为淮西屏障,官军不可能攻到蔡州。到李愬开始进攻牙城时,吴元济才披甲登城,等待董重质的援救。而此时董重质在蔡州的家属被俘,李愬意识到董重质的重要性,于是前往其家安抚,并派董重质之子持书信召他归降。董重质见大势已去,遂抛弃锐卒一万余人,自洄曲单骑向李愬投降,吴元济被俘,淮西之乱平定。 董重质归降时白衣叩伏,李愬以客礼相待,唐宪宗本想将董重质处死,但因李愬之前已允诺“以不死而来降”,并请求让他受自己差遣,这才恕董重质死罪,将他贬为春州司户参军。时任武宁节度使李愬的请求,宪宗授董重质为太子少詹事,加金紫之服,命他供武宁军驱使,李愬任命董重质为武宁军的牙将。董重质奉诏入朝,被任命为左神武军将军,主持军事,兼御史中丞,朝廷赐予他“与有功者等”的金帛,不久出任盐州刺史。 南诏清平官蒙嵯颠入侵西川,攻陷成都外城,唐文宗命时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的董重质为左右神策及诸道剑南西川行营节度使、检校左散骑常侍,与各道军队共同援救。东川节度使郭钊与南诏议和,董重质奉诏回师。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绛被乱卒杀害,文宗命尚书右丞温造接任节度使,允许其便宜行事,征调当时仍留在川中的董重质等部弹压叛军。董重质被任命为夏绥银宥节度使,朝廷加授董重质为检校工部尚书。 在任内,董重质训练士卒,确立法规,使得“羌戎”等外族畏服,后入朝担任右龙武军统军。董重质逝世,文宗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