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上庸郡公——韦世康(1/1)

好书推荐:

韦世康,字世康,京兆杜陵人,西魏到隋朝时期大臣,逍遥公韦夐之子。出身豪门,起家雍州主簿,深沉明敏,富有才华。西魏末年,授直寝、汉安县公,迎娶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北周建立后,迁小典祀下大夫,出任沔硖二州刺史,跟从北周武帝平定北齐,授司州长史,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深受左丞相杨坚信任,出任绛州刺史,抵御太傅尉迟迥起兵。隋朝建立后,拜礼吏二部尚书,进爵上庸郡公,出任荆州总管。 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韦旭曾经做过北魏的南幽州刺史,父亲韦夐却是一位着名的隐士,在北魏、西魏、北周时代,朝廷先后十次征召,他都不肯出仕,自号为逍遥公。他这个性格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儿子韦世康。韦世康的命运顺利,沾了名门望族的光,十岁时就被辟为州主簿,二十岁左右,又被任命为“直寝”,还被封为汉安县公,地位非常尊贵。韦世康有才有貌,被宇文泰看中,娶了宇文泰的女儿,宇文氏称帝后,此女被封为襄乐公主,韦世康就算是名副其实的“驸马爷”了。 韦世康很有政治才能,在北周时,先后做过沔州、硖州刺史,北周武帝消灭了北齐之后,为了安抚原北齐地区的百姓,就命韦世康担任司州总管长史,韦世康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不仅稳定了当地的秩序,还获得官史百姓的爱戴。 北周末年,尉迥在相州一带起兵叛乱,各州县都骚动不安,当时执政的丞相杨坚,就对韦世康说:“汾阴、绛州一带,过去是周齐的边境线,一向动荡不安。这次尉迥叛乱,绛州一带难免受到影响。我就把那里交给你,你替我好好守着吧。”韦世康到绛州担任刺史,他德高望重,绛州的官吏百姓都肯服从,安居乐业,未生变故,但韦世康自己,在绛州干了几年,却萌生出一种退休之意。 韦世康,生性恬淡,不太在乎官职地位的得失,加上周隋朝代更迭之际,政治斗争复杂而凶险,北周的贵戚旧臣,都有被翦除屠杀的可能。韦世康与隋文帝杨坚私交很好,但也免不了会有担心,他很委婉地给自己的兄弟们写了一封信,谈自己退休的想法。这封信文辞很美,全文如下:“自己凭借家族的功德,早早出来做官,一向谨慎清廉,侥幸有些政绩,年纪虽然不大,身体却已衰老,视力下降,腿脚不便,所以应当退休了。而且弟兄几人都外出做官,母亲年老,无人奉养,所以更应该退休。”他的兄弟们回信说,退休的想法挺不错,但只怕难以实现,还是不退的好。”韦世康于是继续在绛州当刺史,他政绩很好,多次考核都名列前茅,后来被提拔到朝内做官。 韦世康回朝后,先后担任过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他为人很低调,生活节俭,谦虚待人,不慕权贵,又善于成人之美,别人做了好事,他就大力宣传,好像自己做了好事一样。别人有过失,他妥善遮掩,不肯随便议论,以别人的过失成就自己的名望。担任吏部尚书时,有选拔贤能的职责,他处事公道,不肯私下接受别人的请托,提拔的官员,都是德才兼备的,深受大家的赞许。母亲去世后,韦世康辞官守孝,但隋文帝杨坚没等他守孝期满,就命他上任,韦世康再三推辞,杨坚也不肯答应,只好继续做吏部尚书。后来,韦世宽又做了几任地方官,回朝后,仍然担任吏部尚书。 但韦世康实在是想退休了,先和儿子们商量:“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耳顺之年,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儿子韦福嗣支持他辞官的想法:“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一次,在皇帝的酒宴上,韦世康正式提出了辞官的请求:“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隋文帝回答道:“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当时天下共设四处总管,并州总管是汉王杨谅,益州总管是蜀王杨秀,扬州总管是晋王杨广,全是隋文帝杨坚的亲儿子,只有荆州总管,任命了异姓的韦世康。当时人觉的,这是韦世康最大的荣耀。史称韦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在荆州也干出了成绩。 韦世康在任所病故,隋文帝杨坚非常痛惜,赏赐了很多钱财,并赠官为大将军,谥为文,给了他很高的荣誉。韦世康品德很好,天性孝友,他弟兄几人都做了大官,只有小弟弟韦世约官运不通,他就把父亲留下来的田产宅院,全部给了韦世约,受到世人的称赞。 韦世康在隋朝多次辞官,一方面是性格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宇文氏的女婿,与前朝关系密切,担心受到诛杀。他有德有才有政绩,又谦恭求退,低调做人,反而成就了他与隋文帝杨坚完好的君臣关系,世人都爱做官,更爱升官,一有权位就牢牢抓住,宁死不放,韦世康不爱官位的作风,实在是特别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