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七进皇宫十荡十决徐贞观一笑倾城(月初求保底月票)151(2/2)

好书推荐:

仿佛在说:</p>

快去吧,快去陛下跟前人前显圣。</p>

“多谢袁公提醒。”</p>

赵都安深知,在职场上,很多时候,做得好,不如汇报的好。</p>

所以,他才不是喜欢人前显圣,纯粹是要将每一次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机会把握住。</p>

“不好,记得方才我丢出卷轴,周丞准备退堂的那阵,好像有个宫中来监督的小太监跑出去了,怕是以为审问结束,忙着进宫汇报了……”</p>

不过,赵都安转念一想,又觉得问题不大。</p>

小太监跑的太早,并不知道后续的这一节,奏折中也没写,所以贞宝对于我翻薛琳案的事还尚不知晓……</p>

稳妥。</p>

赵都安匆匆换了衣服,借了张晗的马,扬鞭,朝皇宫奔去。</p>

……</p>

……</p>

与此同时。</p>

皇宫中,大虞女帝今早迎来了一位客人。</p>

御花园内,池塘边的凉亭中。</p>

徐贞观纤细白皙的玉指从棋盒中,捏出一枚白子,望向棋盘对面的老人,说道:</p>

“……所以,太师您实在是误解他了,赵都安并非外界传言中那般,往日种种行迹,乃是刻意自污罢了。”</p>

她口中的“太师”,自不是旁人。</p>

乃是大虞朝文坛举足轻重的泰斗,亦是元老级重臣,朝中“三公”之一,顾命大臣,与逆党太傅庄孝成曾并称“南庄北董”。</p>

现如今,执掌翰林院,任职三品“翰林院承旨大学士”的朝中顶级清贵的董太师。</p>

作为昔年,三皇女时,曾教授女帝学问的“授业恩师”,董太师是彻头彻尾的“皇党”。</p>

亦是女帝初登基时,朝中最为支持的一股力量。</p>

因而,虽因年岁早已大了,难以负担重要职位。</p>

但这位耄耋老人,在女帝眼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

也因此,才委以重任,由其牵头选人,组建“新内阁”。</p>

今早,董太师入宫,再度劝谏她亲贤臣,远小人。</p>

显然又是不知从哪个学生口中,听到了关于赵都安的坏话。</p>

无奈之下,徐贞观只好如此解释。</p>

董太师约莫七八十岁,身穿绯红大学士官袍,须发皆白,面如重枣。</p>

因保养得当,神完气足,饶是白发苍苍,但一双老眼依旧锐利有神。</p>

这时执黑棋落子,紧皱的眉头略有舒展,说道:</p>

“若如陛下所说,此人品性,倒不如老臣那些学生说的那样败坏。”</p>

徐贞观颔首道:</p>

“翰林院学子读圣贤书,受太师熏陶,嫉恶如仇,闻听他名声恶劣,由此不喜,倒也正常。”</p>

董太师摇头道:</p>

“可老臣却听闻,此人近日入了台狱,似涉及一桩女子案件……</p>

若记得不差,今日便是三司会审。由此可见,纵使不如传闻那般败坏,却也远不及君子。</p>

纵使此人是个能吏,但终归也只是个不懂读书的粗鄙军卒出身,权势越大,越难守本心……陛下莫嫌老臣唠叨……”</p>

徐贞观苦笑。</p>

心知董太师虽忠心耿耿,怎奈何对武人向来有强烈偏见。</p>

或说的更准确些,是对读书人以外出身的官僚,都不怎么看得上。</p>

当年与太监王震敌对,最早的起因,便是王震对翰林院指手画脚。</p>

董太师大怒,于先帝面前斥责宦官不学无术,由此结怨。</p>

赵都安禁军士卒的出身,也是京城读书人敌视他的原因之一。</p>

董太师对武人偏见由来已久,徐贞观也不好说什么。</p>

但听他提起三司会审,不由看了眼天色。</p>

心想,若一切顺利,此刻公堂上,那小禁军只怕已洗脱了嫌疑吧?</p>

只是,那画轴上所记录,周丞说话太过谨慎,想要以那只言片语,定一个“谋害朝廷命官”的罪名,却是还不够稳妥。</p>

不过,那小禁军能做到这一步,以身入局,将周丞拖下水来,已经很不容易,自己又岂能不满苛责他?</p>

虽罪名还不很够,但他也尽力了……这还是一切顺利的前提,那周丞宦海沉浮多年,却还未必上套。</p>

想着,徐贞观有些走神。</p>

“陛下?”董太师不禁呼唤。</p>

徐贞观恍然回神,正要说话,忽然远处御花园小径中,一名年轻太监小碎步跑过来,气喘吁吁。</p>

来到近前,将匆匆于公堂上记录下的纸张呈送上去:</p>

“禀陛下,三司会审退堂,审案经过,皆录于纸上。”</p>

结束了么?</p>

徐贞观眸子一亮,抬手接过那薄薄的几张纸,纤纤玉手拂过,纸张翻飞。</p>

从那些记录中,好似亲眼目睹,赵都安如何绝地反击,面对诸多不利证据,翻手脱罪,反将周丞一军的全过程。</p>

虽记录寥寥,却比话本还精彩。</p>

徐贞观看到最末,嘴角微微上扬,这一笑,倾城倾国,御花园也好似明亮如春神降临。</p>

……</p>

大朋友们六一快乐鸭,提前求个六月保底月票,嘤嘤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