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诛李林甫至圣文骨威力424(2/2)
十国君臣、百姓、士农工商,纷纷仰头观看,充满惊喜和期待。 </p>
唐朝,金陵学宫。 </p>
玉真公主、林如海、欧阳正焕震动。 </p>
无数大唐官员、读书人都在翘首以盼,等待这榜单。 </p>
“快看,书山学海出排行榜了——是人榜!” </p>
一个学政激动大叫道。 </p>
“人榜是什么?”玉真公主也不明所以。 </p>
林如海恭敬道:“公主有所不知。文渊阁每年都要根据十国士子,在书山学海中的成绩,分天、地、人三榜,进行总排名,衡量各国文气的总体实力。” </p>
“其中,天榜是针对侍读学士排名,代表各国高端战力。” </p>
“地榜针对进士排名,代表中坚力量。” </p>
“人榜针对秀才排名,代表未来希望。” </p>
“天地人三榜,加在一起的成绩,就是十国的总体实力。” </p>
“而我们这次进入书山学海,能评估而出的,便是秀才人榜。” </p>
“不知我大唐能位列如何?” </p>
十国中唐、东齐、南楚、西秦、北汉、吴、越、蜀、宋、蒙元名字,出现在天空穹顶上,清晰无比,天下人人可见。 </p>
十国君臣、士农工商,紧张无比,翘首以盼。 </p>
十国排名,关系极其重大,可谓关系一国的国运、乃至生死存亡。 </p>
一旦排名靠后,就会如同鲜血落入海中,引来诸多觊觎和麻烦,甚至亡国灭种危险。 </p>
先公布的是第一重山的成绩。 </p>
十国读书人,凡是能抵达第一重山,一人,便能得到一分。 </p>
十国读书人入书山的数量,纷纷显示而出。 </p>
中唐、东齐、南楚、西秦、北汉,大宋等大国排名靠前,显示读书人数量较多。而吴、蜀紧随其后。越、蒙元数量最少。 </p>
但大国中,中唐竟然只位列第六,敬陪末座。 </p>
别说与蒸蒸日上的大秦、传统强国大汉相提并论,就算与东齐、南楚这两个老对手相比,昔日被称为“巨唐”的大唐都颓势尽显、远远不及。 </p>
连版图更小的宋朝,大唐在读书人数量上,都有所不及。 </p>
大唐读书人,只有大秦的三分之一、大汉的二分之一,东齐、南楚的三分之二。甚至连大宋都不如,只有大宋的五分之四。 </p>
丢人,实在太丢人了! </p>
显示出大唐日益衰落、文事不振、读书人减少的趋势。 </p>
“哦···” </p>
大唐君臣、军民,齐声叹息,满脸绝望。 </p>
玉真公主,黛眉紧皱,更加紧张。 </p>
“我大唐,当年读书人曾经位列第一。” </p>
林如海也感慨万千:“我读书的时候,金陵大小私塾多达上千家,大街小巷,朗朗书声,终日可闻,如今很多私塾都关闭了。” </p>
欧阳正焕目光平静,淡淡道:“大汉,有云中书院支持。大秦,有嵩阳书院支持,大宋有白鹿书院支持,东齐获得墨家非攻书院的支持,若非大唐得到我岳麓书院支持,只怕差距与各国会更大。” </p>
欧阳正焕,这是自我表功,以求大唐的支持赏赐。 </p>
玉真公主微微点头。 </p>
林如海冷哼一声,他看不上岳麓书院这五大书院,在天下十国间墙头草、纵横捭阖,以求最大化利益。 </p>
大唐在十国中参赛人数第五,第一重山也只获得了第五名。 </p>
但情况,在渐渐变化。 </p>
文渊阁声音响起。 </p>
“只要翻过第一重山、进入第二重山的读书人,都会得到整整10分。” </p>
“前三名,分别给各自国家增加100、500、1000分。” </p>
各国的得分瞬间变化极大。 </p>
只见大唐得分情况,一骑绝尘,硬生生向前移动了一大截! </p>
特别是在最后阶段,只见杜预两个字、横空出世,骤然出现在大唐记分牌上,推动大唐的总积分向上蹿升了足足1000分! </p>
一个参赛读书人,只顶1分,一个过第二重山的,才得10分,但杜预一人就得到了1000分! </p>
名副其实的一骑当千。 </p>
杜预推动下,大唐成绩骤然提升,足足前进了一位,顶掉了前面一位的大宋。 </p>
仅次于大秦、大汉、齐、楚国,位居第五。 </p>
大唐军民,爆发出一阵阵欢呼,人们弹冠相庆,奔走相告。 </p>
“我们前进了一位!” </p>
“第五,我们是第五了。” </p>
“虽然还位置靠后,但至少比大宋强了。” </p>
“这位置,比上次我们排名最后,强了一些。万幸有杜案首啊。” </p>
实力排名,对十国至关重要。 </p>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实力越低,越容易被人看不起,越容易被敌国联合入侵。 </p>
连妖蛮都会看重实力排名,来制定针对性入侵计划。 </p>
而强者越强。 </p>
大陆排名第一的国家,只有它入侵别人的份,无人敢打他主意。 </p>
连很多中立势力,都喜欢抱强者大腿。 </p>
但杜预的积分表演,才刚刚开始。 </p>
第二重山结算,大唐尽管不少秀才表现出色,可依旧颓势明显。整体上落后一众强敌很多。 </p>
眼看着大秦、大汉、齐、楚国疯狂上分,就连暂列后方的大宋和吴国,也追赶上来,越追越近,形势万分危急,大唐君臣百姓都急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