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巧言易信孤愤难申(上)(2/2)
在他记事起,他的母后李凤蛟便教育他:天下和天下人,都是你刘淮的棋子,包括你的六位师傅,都是你刘淮的棋子,你只能利用,不能相信,所以,君王总是孤独。</p>
不信人,是刘淮深埋在心底的秘密。</p>
在这个秘密的左右下,他认为,只有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才能到到达胜利的彼岸,所以,他我行我素,少听于人,这次东征高句丽国,他一意孤行,便是对‘不信人’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p>
两人的结果,或许会比齐桓公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p>
</p>
</p>
书归正传。</p>
太白山脉纯白无瑕的飞花,历来被周遭两国百姓所崇拜,认为那是纯洁、和平、幸福的象征。</p>
但是,今日的太白山脉,在一片苍茫之下,却潜伏了数不尽的危机。</p>
</p>
“元帅!元帅!挺一挺,再挺一挺!咱马上就见亮啦!”</p>
呼延无忧轻轻摇动苻文,不断呼唤,他生怕苻文睡过去便醒不来了。</p>
苻文缓缓从与凌霄的回忆之中醒来,他对呼延无忧轻轻微笑,用雪擦了把脸,微微揉了揉太阳穴,又一动不动。</p>
他竖起了耳朵,仔细听着一山之隔的动静。</p>
听着隔山的马蹄阵阵,呼延无忧按捺不住激动,在雪堆下颤声说道,“元帅!元帅,你听这马蹄声,居然如此密集,想必汉军的所有主力,应该都在这了吧。哈哈!”</p>
苻文心中亦是惊喜连连,他握紧了拳头,打趣道,“我又不聋!”</p>
忽然间,碧蓝天空中,一只通体雪白、虹膜纯黑的大鸟,展翅穿林透雪,朝苻文方向飞来,苻文定睛细看,原来是那是那大秦鸟中至宝,寒羽白隼。</p>
苻文灰眸透着精光,握死了拳头。</p>
当初临行时,苻文与各部诸将约定,潜伏期间,互不往来,一旦时机成熟,立即以寒羽白隼传信,届时,五军齐出,攻杀汉军。</p>
苻文猛地抓起一把雪,塞到了口中,那双眸子里,已经被杀气填满。</p>
时候到了!</p>
时候,到了!</p>
</p>
性躁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p>
汉军大都督刘淮,打小锦衣玉食,李凤蛟对他的溺爱,让他久居温床,别说是带病打仗,就算是带兵巡游,他也没有经历过几次。</p>
就更别提率领十五万大军攻灭一国了。</p>
在他的‘英明指挥’下,与秦军一山之隔的汉军,对这一危情,浑然不觉,仍在雪沟里慢行。</p>
以刘沁和刘瀚所部为前后两军的士卒们,走得蔫头耷脑,无精打采,四周白雪皑皑,天上碧空如洗,他们才不会想到,这里居然已经危机四伏。</p>
行进途中,天空上,一只锦翎苍鹰破风飞来,精准地找到了李长虹。</p>
李长虹抬头细看,见是陛下御前神鸟,知有大事,不敢怠慢。</p>
他匆忙取下密卷,打开一看,大惊失色,冷汗直流,顿时使出独门身法‘飞燕投林’,飞身疾走在军中,片刻便窜到刘淮身前,也顾不得君臣礼仪,急道,“急报!急报!大都督,大秦出兵了!大秦在月余前,出兵啦!”</p>
正呼呼悠悠昏昏沉沉的刘淮,听闻此信,先是一惊,随后故作镇定大声喝责道,“区区大秦蛮夷出兵,也值得李校尉大惊小怪?如此不守规矩,成何体统!心不能担大事者,何以担大业啊?”</p>
李长虹愣在当场,竟无法作答。</p>
他实在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态度和怎样的语气,去面对这位帝国未来天子的质问,只能想起‘孤愤’二字。</p>
在刘淮身旁的王彪之和桓温两人听闻李长虹的急报,亦面面相觑。</p>
大秦出兵,难办了!</p>
两人从事军务多年,自然知道此番出征,刘淮多有放浪形骸和轻敌傲慢之处,而两人之所以三缄其口无限纵容,除了为官之道和宠臣之道外,最大的前,提便是大秦按兵不动,作壁上观。</p>
在王彪之和桓温认为:只要大秦不出兵,就算高句丽国撒豆成兵,也难以挽回败局。</p>
可大秦一旦出兵,事情便迥然不同了,何况这出兵的日子,还加了‘月余前’三个字,依大秦虎狼的性子,怕是已经兵抵高句丽国,若汉军还如此儿戏的话,则前路堪忧啊!</p>
无语之际,虎威中郎将刘贲上前劝谏,“大都督,此时最好的办法便是即刻退兵,返回赤松境内,仔细探查消息、核实情报,再行商讨对策。”</p>
王彪之和桓温亦附和道,“大都督,秦军出兵,不可小觑,退兵回到赤松郡,待探得地方虚实,重整旗鼓再出发,是万全之策啦!”</p>
刘淮满嘴满心不悦,“大军出征,岂有未见敌血便回还的道理?”</p>
场面又复安静。</p>
喜欢一剑吞鸿请大家收藏:()一剑吞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