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辉龙戏水润玉雕虫(中)(1/2)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p>
自古以来,龙,便是炎黄子孙的最高象征之一。</p>
龙图腾,是上古时代的原始信仰,源于天象崇拜,也就是四象之一的苍龙七宿。古人观察到苍龙七宿这条巨龙,春季在东方抬头,夏季在南方腾升,秋季在西方退落,冬季在北方隐没。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周期相一致,也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周期规律。</p>
苍龙七宿是上古时期古人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龙图腾就源自于上古农耕文明时期的这个天象崇拜,随着历史的进展,进而演化为祖先崇拜、统治阶层的皇权象征。</p>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的母亲,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闭目小憩,梦到与天神不期而遇,又逢上雷电交加、电闪雷鸣,天色阴暗,其父太公到塘坝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于高祖母身。随之就怀孕了,产下了刘邦。由此看来,自西汉初年起,龙已完全成为皇室标志。</p>
今日天池之上的刘懿一行八人,能够有幸见到一条真龙,那是何其庆幸,又是何其惊哉!</p>
八人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神龙的每一个动作,生怕漏掉了精彩的细节。</p>
又是几声夹杂不甘的呴吁从神龙口中吐出。</p>
叹息过后,神龙继续说道,“天降九龙,震慑九州,凡人夏禹、周处各斩一条,孔甲食肉、后羿射杀,应龙成仙、蜃龙浅海、蟠龙绕梁,只剩本尊与涨海那条老不死仍固守一方,哼!族龙变性、人族贪心,何其悲哀!”</p>
听闻此话,乔妙卿看向刘懿,疑惑不解地小声问道,“他说的什么?奇奇怪怪的。”</p>
刘懿微微挪动身体,趴在小娇娘耳边,细若蚊声地说道,“按照我的理解,神龙的前半句,大意应是天下九州,一共有九条龙,负责震慑天下。而中间的一系列典故,如果我没有猜错,说的则是他八位兄弟的下落,”</p>
说到此,刘懿顿了一顿,道,“曾有古书记载,先人夏禹、周处曾斩龙。这也就是他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乔妙卿再也按捺不住激动,张口即道,“琴虫!琴虫!琴!”</p>
小娇娘第三个‘琴’字还没说出口,刘懿一把便将乔妙卿的脑袋扎到了身下的雪里,低头闷声道,“我的小祖宗哦,你想害死我们吗?小点声!”</p>
所幸的是,数不尽的水花和神龙欢畅的嘶吼,盖住了乔妙卿的惊叹。</p>
恐怕神龙也没有料到在荒无人烟的天池之上,居然会有八个人类,所以出水至今,始终没有细心探查。</p>
似龙非龙、似蛇非蛇、似蚯非蚯的琴虫,欢快地围绕在神龙身侧,不停旋转游荡,咿咿呀呀地发出叫声,一条真龙带着一群虫蛇,在天池之上肆意地愉悦徜徉。</p>
也就一刻钟的光景,神龙游够、琴虫耍完,神龙落定池中,琴虫等距环绕神龙。</p>
神龙面露人颜,微笑着张口说道,“哈哈哈!饿了吧?小家伙们!”</p>
群虫灵动飘逸,身体弯曲在半空,好似人在鞠躬,他们极其卑微地快速点头,满眼渴望。</p>
神龙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在心满意足之下,见它巨口一张,一呼一吸之间,一颗大若合拳、金光灿灿的珠子,便告脱口而出。</p>
珠子拔地而起,悬停在半空之中,辉耀天池,光芒四射,空中原有的那枚大日头,随之黯然失色。</p>
神山偶遭珠光照,玉阑干外水光寒!</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