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狐朋狗友(1)(1/1)

好书推荐:

离开学校,周闯一个在校园里又转了几圈,在这个校园里,周闯依然感受到自己在学校当老师的那段时间里的感觉,那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少女,一个个如小老虎般的小伙子们,不管课堂上是如何的严肃认真,一旦到了球场上,那些平时看到自己战战兢兢的男学生,根本不把自己当成老师了,有的时候为了一个球,几乎就从自己手里把球抢走了。 周闯十分怀念那段时光,尤其是每天都能看到杨艳那美丽动人的身段、走姿和灿烂的笑容,周闯甚至有点后悔当初离开学校去农行上班的决定了。 可回过头来再想想,自己一个大男人,应该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来,如果就那么整天跟一群大孩子在一起,那这一辈子还有什么意思呢? 想到这里,周闯不由得笑了起来。 他离开学校,回到农行办事处自己宿舍的时候,已经快九点了。他简单的洗漱了一下,躺倒在床上,随手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本《企业财务会计》翻了起来。 每天的上午半天时间,周闯基本上都是坐在办公室里,接待前来申请贷款,或者是办理贷款手续的客户。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凡是来银行办理现金缴款,取现,办理转账汇款业务的,基本上都是单位的现金会计,最多也就是总账会计。而前来办理贷款申请,哪怕只是办理贷款周转业务的,都是单位的一把手带着会计来。 所以,每天上午,周闯的信贷员办公室和隔壁的主任办公室,都是高朋满座,一批一批前来办理贷款业务的厂长、会计,就像走马灯似的。 半天下来,周闯的办公桌上有一根一根的香烟,有时也有一包一包的香烟,都是来办理贷款业务的客户留下的。 周闯本来并不抽烟,他的父亲从小就抽烟了,为了抽烟这个事情,父亲和母亲也不知道吵过多少次,但父亲总是说工作上的烦心事太多,抽烟只是为了缓解缓解压力,就是一种习惯而已。但母亲还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要求父亲尽量少抽,最好是把烟给戒了。几十年下来了,这样的矛盾无数次重现,可从来都没有什么效果。 现在周闯就处在跟父亲一样的环境中,感觉整天都被香烟围绕着,凡是来办理贷款业务的,哪怕是他们自己并不抽烟,但进了银行办公室,都要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盒还没有拆封的香烟来,给周闯递上一根,甚至还要掏出打火机,帮周闯把香烟给点上。好像,来办理贷款业务的时候,不拿香烟就不够尊重,不拿香烟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话了。 而周闯呢,本来自己并不喜欢抽烟,但给自己递香烟的人如果身份特殊,比如是某个大型企业的一把手,或者是镇上某个部门的领导,那这跟烟自己不但要接下来,而且还要现场就点起来。这也叫对递烟的人的一种尊重。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闯慢慢的开始习惯抽烟了。不仅有人的时候会把香烟点上,就是办公室里没有外人的时候,周闯偶尔也会感到有点无聊,这个时候,他就会从桌上的那些散烟中,选一根比较好的烟,自己动手点起来,猛吸一口,就觉得心旷神怡,非常的惬意。 慢慢的,偶尔那一天的上午前来办理贷款业务的人并不多,而且也不是一下子都一起来,在间隙的时间里,百般无聊的周闯也会像大多数机关单位上班的领导那样,给自己泡上一杯好茶,点上一根香烟,再把当天的报纸浏览一遍。每当这个时候,周闯就觉得,自己选择离开学校来银行上班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不过,周闯跟贷款客户的接触也时刻保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底线的。 他记得市行信贷股领导在一次季度例会上跟全市基层办事处的信贷人员开会的时候说过的,干银行信贷这项工作肯定是要跟外面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不可能做到一尘不染,有的时候参加贷款企业的饭局陪贷款客户的业务客户吃饭,也是替贷款客户撑门面的,是帮助客户的,这个没有任何问题。但大家要掌握好跟贷款客户交往的尺度,这里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也可以说是要求,那就是贷款客户递给你的一根香烟,哪怕就是一包香烟,你收下来没问题,但整条香烟不能收,还有,客户给你小件纪念品也没什么问题,但金额不能大,客户送给你的成件的东西不能收。这是底线。 所以,回来以后,周闯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去做的。平时虽然参加的贷款客户的饭局也不少,但这样的饭局,不是贷款客户有业务单位的客人就是跟在办事处张主任后面一起去参加的,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宁可在宿舍煮方便面吃,或者是到张主任家蹭饭,也不可能单独到贷款客户去增加他们的负担。 在贷款客户之外,周闯也有几个玩得比较好的朋友的。一个是镇上人民饭店的老板,叫郑大强,还有一个是在镇上办了一个小型塑料加工的家庭工厂的老板,叫徐小年,再有一个就是镇交管所副所长陈大鹏,这三个人的年龄比周闯略微大几岁,但他们以及所在的单位都不欠银行贷款。周闯跟他们之间纯粹就是投脾气,玩得来。 郑大强经营的人民饭店是小镇上的一家老牌饭店了,还在周闯上学的时候,这个饭店就有了,不过那个时候并不是郑大强经营的,而是当时的人民公社供销社的一个下属单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搞活,供销社把这个人民饭店进行改制,当时已经在饭店里做厨师的郑大强就以零资产把人民饭店给盘下来了,重新进行了注册登记,重新进行了改造装修,菜品也重新定位,他还将自己正在读初中的儿子送到厨师培训学校进修,毕业后回来接替自己成立饭店的大厨。 郑大强个子不算高,一米七多一点,而且身材还显得有点瘦小。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就是胖子好吃,瘦子好色。这句话放在郑大强身上还真的恰如其分,郑大强除了爱好厨艺,烧的一手好菜,平时闲下来跟几个好朋友打打麻将外,就是有一个爱好了,那就是喜欢女人。 郑大强的老婆叫赵小娥,个子比郑大强要高一点,而且身材还五大三粗的。这样的老婆一看就是一个相当彪悍的角色。郑大强对老婆也是比较吃瘪的,饭店和家里的经济大权都掌握在赵小娥的手里,每个月只给郑大强固定的零花钱,主要的为了方便他跟朋友打麻将,控制郑大强的经济就是担心他在外面找女人。 可尽管赵小娥在经济上,时间上都动了不少脑筋,郑大强外面的那些彩旗依旧飘个不停经常有人把郑大强在外面跟某某的事情传到赵小娥的耳朵里。 后来,赵小娥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学到了一个先进经验,她每天都对郑大强进行监督。这下可苦了郑大强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郑大强就只剩下在饭店留守的力气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几个朋友家给效仿了,把小镇上的那些喜欢在外面偷吃的男人们给害苦了,一个个的都在背后骂赵小娥太毒辣太可恶了,而郑大强就太可怜了。 那个徐小年的命运就跟郑大强不同了。徐小年原来也是镇办塑料厂的正式工,还是跑供销的,他老婆柏如凤跟他是一个厂的车间里面的工人。两个人谈恋爱结婚以后就离开塑料厂 回家自己搞起了塑料加工,徐小年有供销路子,柏如凤有车间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注册了一个个体经营企业,柏如凤从原来的厂里把平时跟自己走得近的几个熟练工以高于原来厂里的工资的条件,给挖出来了。 很快,徐小年自己的小厂就生意兴隆了。他一个十多个工人的小厂,一年的利润居然比原来的那个二百多人的镇办厂的利润还多。 看到了希望,徐小年跟老婆商量准备增加设备,扩招工人,扩大规模。 徐小年的这个想法 其实柏如凤也想过,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现在作为厂长的老公提出这个想法,柏如凤当然是全力支持的。不管怎么说,不管今后自己家的小厂赚多少钱,厂里的经济大权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老公想多赚钱,自己何乐不为呢? 可柏如凤转而一想,自己这个小厂里工人的工资比镇办厂的要高,现在扩招工人了,这个肥水可不能都流到外人田里面去,自己娘家有几个在家待业的小姑娘是不是都能来自己家小厂上班呢,这其中就有自己的妹妹柏翠凤。 柏翠凤跟柏如凤是一个妈妈生的亲姐妹俩,柏翠凤比柏如凤小六岁,身材也比柏如凤好看 ,还长着一个娃娃脸,非常可爱。徐小年跟柏如凤结婚的时候,柏翠凤还在上学,还是一个小姑娘呢。不过后来柏翠凤也就上到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之后就基本上都是在家待业着。 现在听老婆说要让翠凤也来自己家的小厂上班,徐小年心里不由得一阵兴奋,现在这个小姨子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比上学的时候更好看了,如果能在自己家的厂里上班,就正好能帮上自己的忙了。 对于老婆柏如凤的想法,徐小年一点也没有说什么其他不同意见,完全同意老婆的意见。 过了几天,新招的十个工人就都来厂里上班了,这里面就有徐小年的小姨子柏翠凤。 新工人上班的第一天,徐小年和柏如凤把她们召集起来,在客厅里开了一个小会。 会上,徐小年向新工人介绍了厂里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计划, 要求大家要既来之,则安之,好好工作,只要厂子的经营搞得好,赚到钱,那在厂里的工人就能拿到比镇办塑料厂还要高的工资,希望大家能够以厂为家,好好工作。 最后,柏如凤跟新工人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车间里的技术,同时还向大家提出了安全生产的要求。 会后,徐小年跟柏如凤说,让她为厂里的三十多个工人都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按照厂里生产流程,柏如凤把新招聘的工人分散到以前的三个小组里,由技术熟练的老员工带着新员工,以老带新。另外,让小姨子柏翠凤直接去仓库做起了保管员兼后勤,意思就是平时车间里忙的时候,柏翠凤就以仓库保管员的身份,尽量在车间里帮忙。车间里不怎么忙的时候,她就协助姐姐如凤承担起家里的一些家务活。 就这样,其实徐小年把小姨子柏翠凤已经当成了家里的一个成员了。 也许这个柏翠凤自己早就对徐小年这个大自己八岁的姐夫有了好感,加上现在姐夫家里的塑料厂又办得红红火火的,自己在这里上班心里感到非常的踏实。她想,如果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家就会非常开心了。现在姐姐姐夫都拿自己当家里人,自己可要好好珍惜的。 虽然柏如凤跟徐小年原来就是一个厂里上班的,两个人相互可以说是知根知己的,但据他们一个厂的同事说,当时柏如凤在徐小年之前也谈过一个男朋友的,据说后来因为柏如凤的车间主任从中作梗,硬生生的把柏如凤跟那个男人给拆开了。至于车间主任为什么要那么做,有人说当时车间主任也喜欢她,他吃醋了,所以才有意拆散他们俩的。 所以,据说在徐小年跟柏如凤两个人私下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之间有一个君子协定,就是两个人都不翻旧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