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金融危机的前兆?(1/1)
听到张旭这么说,曹岩将军和王首长顿时明白张旭这是真的有这个实力啊。 说着,曹岩将军用手将话筒按住,然后转身询问王首长,要不要把《金乌腾飞》计划的一部分告诉张旭。 王首长闻言一愣。 按理来说,张旭这个级别,肯定是没有资格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的,但毕竟人家要投资一万多亿人民币,这可是一笔相当不菲的数目,一些不是机密的消息,告诉他也没有事情。 在得到王首长的首肯之后,曹岩将军清了清嗓子说道:“张旭同志,你可还记得之前我跟你说过的【金乌计划】?” 张旭闻言一顿,沉默了几秒钟后才开口说道:“首长,我们要修建的核电站不会和金乌计划有关系吧?不是说金乌计划现在还卡着吗?怎么技术这么快就突破了?经过验证了嘛?安全风险评估·····” 张旭这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开始了连环追问。 心中轻笑了一下,这才把事情的原委告诉自己,看来自己在这些首长的心中份量还是不高啊。 “嗯~张旭同志,现在修建的核电站正是金乌计划的产物,我们···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原来的困难,现在手中的技术很成熟,在原来金乌计划的核反应堆中,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实验,现在正在进行长时间运行前的准备,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月月底,就要开始最终测试了。” 曹岩将军听出了张旭话语中的不信任和若有若无的退堂鼓的声音,他连忙焦急的解释道。 张旭自然是知道技术没有问题,说这个话的意思也只是想试探一下,看看国家的动作到哪一步了,看到曹岩将军给自己这么解释之后,也就借坡下驴的说道:“这个事情当真?真没有问题?” “当然没有问题,要是有问题,国家哪里敢一次性修建二十所大型核电站?而且还是在全国范围内修建?这万一出了事情,那可万死难赎其罪啊。” 曹岩将军笑着说道。 “如果没有问题,我就可以投资,我也是这么觉得,毕竟这么大的项目,要是真有问题,国家这边也不会给通过是吧。” 听着电话那头对于国家无条件的信任,曹岩将军心虚的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小张同志,要是国家同意你的要求,你们资金什么时候能够到账?” 一旁偷听的王首长见他们一时半会不聊正题,终于是憋不住了,开口说道。 “额···这位是?” 张旭听到这个声音之后,疑惑的问道。 “哦哦~我给介绍一下,这位也是金乌腾飞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也是我的老上司,你叫王首长就可以。” 曹岩给张旭介绍道。 有了曹岩的介绍,张旭也就知道,这位问话的人,也是大佬,当即也不含糊,直接表态说道:“如果国家同意我的那些条件,我们公司最迟明天就可以先打一千亿美金到指定账户上,剩下的资金这个月底之前到账。” “好好好!太好了!那就这样,我现在亲自去长老那边,咨询一下这个事情的进度,如果投资能够敲定,那我一定请你吃个晚饭,好好感谢感谢你。” 王首长听到这个消息,更高兴了,当即发出约饭申请。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等首长您的好消息。” 大佬请吃饭,张旭自然不会拒绝,连忙笑着回道。 “哈哈,那就这么说,我现在就去找首长反映情况。” “嗯好!” 挂掉电话,王首长就带着曹岩将军直奔首长所在的办公室,要咨询一下这件事情上面到底怎考虑的。 张旭这边听着电话里面的忙音,他突然发现,上面的这些领导们怎么比他还要着急呢? 翌日。 张旭刚刚起床,正抱着李薇在床上躺着不想起床呢,床头柜上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接通电话之后,电话那头传来了刘强刘市长爽朗的笑声。 “张旭同志啊,好消息!特大好消息!” 刘强也是刚刚起床,还没有来得及洗漱,就收到了上面东山省省长刘俊彦同志打来的电话,刘俊彦同志打过电话来,只有也一个事情,那就是关于昨天晚上张旭狮子大开口,许诺投资十所核电站的事情。 经过《金乌腾飞》项目负责人王首长,曹岩将军还有军研院等一众领导的投票和举荐。 上面的长老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张旭这次的投资方案,也同意了张旭的收购请求,但给这个收购请求增加了一些限制。 那就是收购了这家公司之后,不能对国外出售这家公司的技术和设备,只允许明泉集团后续进行生产和运营。 听到这个对于张旭来说,基本没有什么用的限制之后,张旭的嘴都快要咧到后脑勺了,自然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见张旭答应下来,刘强刘市长也是长呼一口气,既然是这样,那这个项目落地的最后一个阻碍也没有了,剩下的只需要做合同,然后签字打款就可以了。 张旭当即表示,自己待会吃完饭后,就会带着公司财务去市政府签署合同。 刘强市长也在电话中表示了欢迎。 张旭这边所有的项目进度都在蒸蒸日上的时候,从国外金融行业刮起的风暴正在不断的加剧。 毕竟这次损失牵扯的资金量实在是太大了,四千多亿美金。 虽然是由二十几家银行一起承担,但对于那些对于银行业本来就不怎么信任的普通人而言,这无疑是和2008年金融危机米国银行破产一样级别的危机。 所以,此时整个米国股票市场一片哀鸿遍野,不少相关的企业因此股价狂跌,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 而于此同时,线下的银行营业窗口,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挤兑和游行示威,以及属于黑人哥们的“零元购”狂欢项目。 而除了反映在实体上的情况之外,这次的事件不仅引发连锁反应,更点燃了米国银行业的信任危机。 不过米联储似乎对于此事视而不见,这就导致不少人对于这次事件的真实性有些拿捏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