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捡回丢失的传统(1/2)

好书推荐:

“周书记,我们伴山房有个规矩:只要给黄沟村做了贡献就可以免除房费或餐费,比如住客给孩子讲一堂艺术欣赏、诗词鉴赏课,或者是教会村民做一道新菜,等等。”</p>

“按市场经济来说,这是一种价值交换。”</p>

“周书记您带着宣传部长来视察和指导,坚定了黄沟村发展旅游的信心,必将提升黄沟村旅游发展的质量,更会进一步提升黄沟村的名气。”</p>

“名气带来人气,人气带来财气。”</p>

“您这一来,对于黄沟村,对于伴山房,可谓是价值连城。”</p>

“食宿费与这个价值相比,就不值一提。”</p>

周长河听讲寒说到这里,笑道:“你小子不是蒙我的吧?”</p>

在墙角站着的花婶一向大胆,此时不禁出声:</p>

“周书记,小寒说的对着呢。俺们过去就会做甜鸡子,别的不会。现在,俺带了十来个人,学会了好多菜,都是俺们过去没见过的稀罕菜。”</p>

周长河此时心情很好,坐到了一个大板桌前,招呼着大家都坐下:</p>

“都别站着了,咱听听他们都会些啥菜。”</p>

花婶向前走了几步,掰着手指:“平常的菜就不说了,俺们都会。就说那些洋菜吧,最简单的披萨,芝士焗土豆泥,黑椒猪扒,煎牛排啥的。多了去了。”</p>

周长河没想到贫困山村的妇女竟然会这些洋菜,不禁大为奇怪。</p>

“周书记,俺们啥都能做。小寒也教过我们做过几道菜,还给俺们说,既要会做胡辣汤,又要能做罗宋汤,下得了稻田,进得了厨房。”</p>

花婶平时就是大嗓门,快人快语,有话憋不住,属于典型的话唠,此时终于抓住了机会说起来:</p>

“俺们村的女人谁都会做几手菜,邻村的还跑来找俺学做菜呢。”</p>

“这方圆几十里,谁家办流水席,俺带着十几个人就去给他办了!”</p>

“俺手上的活儿,已经排到下半年了。”</p>

“俺去年到今年,挣得钱可不老少!”</p>

花婶啰哩啰嗦的,周长河一点都不烦,反而听得津津有味。</p>

高升起这下子把心放回了肚子里。</p>

江寒这么一解释,不露痕迹地捧了一把周长河,又在不知不觉之中转移了话题。</p>

高升起还有点担心,今天晚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县里四大班子和常委们都来了,伴山房的厨子恐怕不够用。</p>

现在一看,根本不用担心了。</p>

原来,伴山房竟然培养出一个厨师团队,农村的流水席都能包下来,今天晚上肯定不成问题了。</p>

至于菜品的质量那就更放心了。</p>

江寒一看差不多了:“花婶,你先去后厨吧,把你们最拿手的菜拿出来,让领导们指导指导。”</p>

周长河说道:“今天晚上的食宿费该多少就多少,我们自己掏钱,不沾你的光,当然,打个折我也不反对,毕竟我一个月工资也不多。”</p>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p>

林小波马上拿出了笔记本和笔。</p>

“任何人下乡检查工作,吃饭都要掏钱!别看只是一顿饭钱,但它体现了党员干部的作风。”</p>

“我们党有一个优良传统,叫做:付现金、吃派饭。”</p>

“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在县直机关工作,那时经常有下乡下村搞工作队的任务。”</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