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高规格表彰大会(1/1)
李雅倩迅速遮住裙摆,一双雪白的长腿没有盖住。 吴华愣了一下,头上就挨了李雅倩一个板栗。 “哎,雅倩姐,你刚才倒下去的时候踢到我脸了,我下意识闭了眼,什么也没看到啊。” 听完吴华的说明,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往后倒时,脚不经意间踹到了他的脸。嘿!自作自受,谁让你按得我那么疼呢。 这时候,李雅倩的气才算消了,不过还是给了吴华一个白眼,说道:“臭小子,这次算你走运了!离我远点,我自己揉揉就好!” 吴华也不清楚李雅倩说的“便宜”是啥意思,是说自己知道了还是不知道就放过他了。 他明白此刻不宜再招惹她,只好尴尬地退到一旁,看着李雅倩涂着白酒,按摩着脚上的肿块。 他心想,这时候要是能放点音乐或者轻松悦耳的歌曲,应该能让李雅倩心情好起来,就踱步到录音机旁翻那些磁带。 翻腾了一会,发现了《让世界充满爱》,觉得这曲子挺合适,就放给了录音机播放。 温柔悠扬的旋律一起,李雅倩不自觉地抬起了头,随着音乐,她心头的烦躁慢慢消散了。 90年那会儿,彩电、冰箱、洗衣机和录音机都是高档货,普通人家哪买得起! 李雅倩家也不例外,这四大件一个都没有,只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听歌对她而言就是种奢侈享受。 见李雅倩跟着录音机哼唱起来,吴华明白她心情好转了,便凑上去提议:“雅倩姐,咱们先吃饭吧,饭要凉了。” 李雅倩心情大好,瞥了吴华一眼说:“行,就尝尝你这小子的手艺!”脚伤处理后,她能踩地了,只是走起来还小心翼翼,一瘸一拐的。 吃着吴华炒的菜,李雅倩不得不承认,味道真不错,不像妈妈做的家常菜那么清淡,别有风味,于是忍不住夸了吴华两句。 早就饿坏了的吴华,听见夸奖,笑着点头,一边忙不迭地大口吃起来。 这让李雅倩心里颇为不爽,哼!又没人跟你抢,吃那么急干嘛。 饭毕,吴华去厨房洗碗,李雅倩到阳台看她的裙子和内衣,还没全干,转身到客厅打算看电视,无意间瞥见茶几上的报纸,随手拾起翻阅。 看着看着,她发现了吴华的文章,一时难以置信。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就已经算是“作家”了,作家是个既崇高又受人尊敬的称呼。 确认了作者名和学校名,李雅倩这才相信那真是吴华的手笔。 这些日子,大宝总在她耳边念叨吴华,什么身手好,奥数竞赛夺校级、市级,她信了,这不起眼的小家伙啥时变得这么厉害了? 晚上八点多,雨停了,李雅倩的衣服也干了,换好衣服后,吴华打着电筒一路护送她回家。到家一看,自己那堆湿衣服还躺在地上,心里嘀咕:雅倩姐洗衣服时咋就没想起帮我一块洗了呢? 第二天,哎,看来重生也逃不过劳碌的命,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第三天,阳光灿烂,吴华和宋心玫乘公交前往东湖宾馆,七点二十分到达宾馆大堂,只见教委的王副主任、辅导员已等候在那里。 第四天,王副主任旁边还站着一位约莫五十多岁,头顶微秃,戴着金丝眼镜,显得挺有派头的中年人。 王副主任介绍,这位是芜江市教委的郭主任,昨晚临时收到省教育厅通知,赶来参加表彰大会。 郭主任得知他是吴华后,热情地握了手,还表扬了一番。 一进会场,吴华就察觉到异样,会场布置得非常庄重,两边对应摆着清晰的宣传板,主席台上还排着两列座位,每个座位前都放着名牌。 吴华站得远,看不清名牌上写的是谁的名字。 按常规,竞赛表彰大会是不会有主席台座位安排的,今天不仅设了位子,还放了名牌,想必是有重要领导莅临。 再看旁边的宣传板,讲的是全省教育成就,和奥数比赛完全不沾边,吴华一时间摸不着头脑,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今天大会上的焦点明星! 吴华等人刚迈进会场,就有会议工作人员笑脸相迎,问清楚他们是来自芜江市的,便带着他们到了芜江市的专座区域。 可能是省城的队伍离得近,好处多多,他们的座位安排在第二排,而第一排前面则是一溜儿铺着白色涤卡桌布的桌子,显然那是留给领导的位子。 会场中播放着悠扬的音乐,吴华落座后四下打量,各个市的代表团逐渐抵达,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引导他们入座。 吴华察觉到今天到场的官员比以往增多,以前赛前预备会时,一个市的代表团除了领队的一位教育局官员,固定配置八位指导教师。 他特意数了数,现在每队都额外多了一两位官员,再联想到芜江市教育局的郭主任亲自出席,其中缘由就不言自明了。 最终,吴华的目光落在灯火通明的主席台上,那布置得相当讲究,主讲台位于左侧,正前方是两排座位,第一排座位旁立着麦克风,这会议的规格一看就不低。 扫了一眼座位牌上的名字,吴华对着名字一顿琢磨也没认出是谁,他重生至今连松江铁路局局长都不知道是谁,更别提省里的大佬们了!但从场面来看,这些人肯定都来头不小。 宋心玫就坐在吴华的旁边,一股淡淡的幽香传到鼻尖,这让吴华怦然心动。 今天场面这么正式,宋心玫也很激动,周围都是陌生的人,她当然不好意思跟吴华斗嘴。 快到八点时,一群官员鱼贯而入,被引导到第一排坐下,看到市教委的郭主任和王副主任跟他们亲切交谈,吴华这才从对话中得知,这些人是省教育厅各部门的正副处长。 随后,一群扛着摄像机、照相机和采访话筒的记者涌入,被指引到第一排中间预留的位置,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各自就座,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支起三角架,调整摄像机角度对准主席台,虽忙却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