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楚国太子楚皇的担忧(1/1)

楚国,建安城 建安城位于这片大陆的东部,是大楚帝国的首都与立国之本。 在这里,有着和乾国京城一样的繁荣景象,百姓们都安居乐业。 同时,这几年来,楚国几乎是在休养生息的状态,整个国家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事。 即使现在楚国边境已经和乾国打了起来,也丝毫没有影响这建安城的风华。 楚国皇宫,龙椅上的那位楚国皇帝如今已经年过花甲,是三大帝国之中最年长的皇帝。 楚皇迄今为止已经在位三十余年,当今楚国太子燕稷同样也已经年至不惑,却还没有登临那个位置。 事实上,整个大楚朝廷对于这位太子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这位太子虽然不昏庸,但是在众人的心里打上的确实无能的标签。 自然指的是燕稷的能力还担不上楚国太子之位,更何论国君。 然而燕稷真正的能力其实能够胜过大部分普通人的,对于国家大事和朝中决策都能够指点一二。 给外人这种错觉的原因就是他们将燕稷和当今楚皇的第二子燕北相比较。 楚皇一共就两个儿子,但是这两人的年龄却是差了近二十岁。 相比于燕稷的沉稳,燕北在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如今更是引得朝中一批老臣的相随。 现在有人传言说道,若不是燕北比燕稷晚生了十几年,当今太子之位必是燕北的。 更有人甚至认同,如果现在燕北要竞争太子之位,把燕稷给拉下来,最后的结果可能真的说不准。 不过燕北本人却从未有过这种想法,无论是对朝中大臣,对黎民百姓,甚至对自己的那位大哥都十分和善。 所有人都知道燕北不争,他没有皇子的高高在上,也没有对太子之位的想法。 但是一旦涉及到国家大事,燕北同样会以国家为首,他视楚国高于一切,楚国的利益亦是他的利益。 这一次楚国对乾国出兵,燕北是最早知道这件事的人,更是这件事绝对的参与者与谋划者,不然他也不会作为楚国的使臣去往乾国,遮蔽他们的视线。 燕北知道,今日不攻乾,待他日乾国崛起则要亡楚,届时楚国百姓则是血流成河,这是这个世界弱肉强食的定律,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 不过燕北的能力确实强大,在乾国的时候他就做出数次正确判断,将自己和使团脱离危险之中。 最终在书院,乾国皇室和妖族三大势力争抢洛图的时候,这位皇子甚至自己的实力没有选择强行参与其中,而是抽身离开京城,回到了楚国。 今日,大楚帝国,建安城,皇宫之中。 楚国众臣齐聚一堂,正欲商议一件重要的事情。 楚国老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底下不仅有文武百官,就连燕北燕稷这两位皇子也都恭候着。 众人面色肃穆,看样子今日之事并不算小,甚至更是……事关大楚帝国未来的走向。 其实,楚国目前的处境并没有那么困难,除了攻打乾国之外,其余地方则是一片安宁。 然而,他们的身侧还有一个巨大的威胁,那就是妖族。 就在前几日,楚皇已经得知消息,妖族之皇青提携圣物洛图成功回归妖族。 并且听说青提已经和妖族的另一位妖皇红境达成了共识,妖族内部的问题暂时解决,而妖族现在极有可能再度向人族袭来,首当其冲的便是楚国。 这个消息来源准确与否,楚皇没有办法确信,毕竟妖族沉寂了那么多年,现在忽然说要出世,这背后值得人们深思。 不过楚皇身为一国之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无论妖族动向如何,楚国必须要做好准备。 楚国太子燕稷看了看周围,然后率先站出来说道, “禀父皇,儿臣认为妖族不得不防,现在虽然我楚国边境正在和乾国作战,但我楚国国力强盛,仍有充足的兵力可以布防妖族。” 显然,燕稷的决策是大部分人的正常思路,也是楚国当前情形下最合理的办法。 楚国面色不变的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燕北,缓缓问道, “老二,你怎么看?” 燕北拱手恭敬地说道, “父皇,儿臣认为大哥所言极是,目前边境的战事要打,妖族也不能不防,况且妖族出世与否,又是否会先针对我们楚国,这一切尚未可知。” 这一次楚皇绷紧的老脸变得松弛了些,“众爱卿以为如何?” 底下的大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先是窃窃私语了一番,然后有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妖族沉寂百年,如今若要再度出世,怕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必有势如破竹之势,我楚国有谁能挡?” “恐怕也只有文政将军可以解决着后患之忧,可是文政将军远在边境,不如与乾国的战事先停上一停,先解决异族之患,陛下以为如何?” “不行!” 不等乾皇开口,二皇子燕北就立即反驳道, “此战本就是我楚国发起,此刻若退,不仅折了我楚国军威,更是会失去民心,乾国的势头则无人可压制。” 楚皇听了,立即说道,“边境之事,朕绝不会撤兵,但是眼下确实有一个问题。” “要精兵看守妖族,朕有,可是谁去统帅,这是一个难题。” 闻言,朝中诸臣也都纷纷沉默。 除了文政之外,楚国优秀的将领,经验丰富的老将不在少数,若是别的战事,楚皇派谁去都不是问题。 可是这一次面对的是异族,交给谁都不可能放心。 随后,朝堂之上陆续站出来几位老将,都自告奋勇愿意前往妖族的边境。 只是楚皇一只手托着脑袋,似乎是陷入纠结之中,迟迟没有下决定。 而下面的二皇子燕北则是摇了摇头,嘴里不由自主地说出一句话来。 “要是叶无殇将军在就好了,我楚国也不至于到这无人可用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