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世家、商贾纷纷捐款(1/1)

好书推荐:

众大臣们,纷纷派人出宫回府去取银两。 而之前捐赠了银两,这次又没有进宫的大臣。 突然得知了,捐款立碑刻名的事后。 当即带着银两,火速入宫。 昨日他们才捐赠了一百多,二百两银子。 这跟今日这些大臣们捐赠的银子,差别可太大了。 他们可是听说了,今日这些大臣们,所捐赠的银两,最高的将近两千两。 他们才捐一百多,二百两,那立碑刻字的排名,不得到最后垫底了呀? 这可不行! 立碑刻字那可是天大的事! 怎么能让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后呢? 再不济也得排中上啊。 一众大臣们,纷纷带着银两,进宫面见嬴政。 当着嬴政的面,就立即说道。 “陛下,臣昨日捐赠了银两后,回去又仔细的搜了搜,又筹集了一些银两。” “特来捐赠。” “是啊,陛下,臣也是如此。” “昨日实在是事发突然,一时没能筹备到足够多的银两。” “臣今日这一筹备好,就立即给您送来了。” “是啊,陛下,臣不为别的,只为替陛下分忧。” “臣也是。” “臣也一样” 其他大臣们,只觉得他们脸皮真厚。 说这些话,脸竟然一点都不害臊。 什么叫事发突然? 什么叫昨日没筹备好? 什么叫替陛下分忧? 你们不就是听说了,陛下要给捐赠银两的人,立碑刻字。 这才马不停蹄的,带着银两跑进宫来的吗? 当他们看不穿你们这点小心思? 不过他们也没说话。 毕竟他们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能立碑刻字,美名远扬,谁还会吝啬银两? 更何况,这还是陛下亲自命人立的碑刻的字。 他们更要卯足了劲,让自己的名字能排在前头。 嬴政笑呵呵的命人清点银两,把钱都收下。 然后登记好名字数额。 等把所有的银两都收齐后,嬴政才说。 “众卿的心意,朕都收到了。” “朕替大秦边境的百姓,谢过众卿。” 众大臣们:“不敢不敢。” “为陛下分忧,是臣等的分内之事,不敢言谢。” 等众大臣都走后,祈盼说。 “哥,我觉着这个法子蛮好的。” “要不咱们发出去试试?” 嗯? 发出去? 嬴政:“发去哪里?” 祈盼说:“发给咸阳的世家权贵,商贾百姓,还有大秦境内,所有的世家权贵,商贾百姓们。” “大家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 “集大秦上下所有人之力,建筑万里长城!” 听到这话,嬴政眼眸一亮。 “好!” “国师此言有理,我这就拟诏书,让人去张贴昭告天下。” 祈盼和嬴政,又仔细商议了一下诏书的内容。 写好之后就分发下去,张贴在宫门口的告示处。 咸阳的某一处世家宅院中。 “什么?捐赠银两,助陛下修筑长城,就能立碑刻字??” 出去打听消息的侍从说道:“是啊,老爷。” “听说只要捐赠到一定的数额,就能在石碑上刻上名字。” “还可以以家族的形式捐款刻名。” 刚从外面回来的大臣,一进门就听到这话。 赶紧跟他爹说道:“是啊,爹,此事千真万确。” “孩儿刚从宫中回来,陛下亲口所言,捐款,立碑刻字。” “孩儿已经捐了,不过孩儿捐的,是以个人名义捐赠的。” “立碑刻字时,也只会有孩儿一人的名字。” “陛下最新张贴的诏书,是可以以家族的形式进行捐款。” “只要咱们捐款达到一千两,可以以家族的名义立碑刻字。” “这是咱们整个家族的荣誉!” “爹,咱们快捐款吧!” 听了这话,老者也不再犹豫,赶紧说道。 “快!快去准备银两!” “排名有先后,一定要多准备一些!咱们绝不能落于人后!” 其他世家权贵,也都纷纷在筹集银两。 生怕自己捐的少了,前排的位置被人抢了去。 咸阳有名的商贾,齐聚一处宅院中。 其中一人问道:“你们听说了吗?” 另外几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齐齐点头道。 “听说了,相信你们,也都是为了那件事而来。” 那人说:“不错。” “陛下在宫门外张贴诏书,特许我们商贾,捐赠银两,修筑长城。” “捐赠银两最多的前三名,可进宫面圣。” “你们怎么看?” 仕农工商,商贾在大秦,地位极低。 一般的世家权贵和官员,都看不上商贾。 商贾的地位,也仅仅是比普通百姓好上那么一点点。 若是与世家权贵或是官员碰上,商贾往往是要吃大亏的。 “听说只要捐赠的银两在一千两以上,就能在碑石上刻名。” “而且这碑石,还是陛下亲自命人所立。” “只要上了这碑石,咱们在陛下面前也算是露了脸。” “今后不管是在咸阳,还是在其他郡县,地方官员和世家权贵,也不敢再随意欺辱我们,侵占我们的财物。” “咱们相当于是有了一块保命金牌,这银两,必须捐!” 其他人异口同声道:“对,必须捐!”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咱们绝对不能放过!” “能不能翻身,再把咱们的地位往上提一提,就看这一次的了!” 几人当即回了自己的宅院,清点手中的钱粮,拿出可动用的银两。 把名下铺子里所有的衣物用品,能抵押的全都抵押出去,换成了银两,粮食。 三天后。 准备了银两和钱粮的世家权贵和商贾们,齐聚宫门口。 世家权贵们自觉高人一等,不屑的瞥了商贾们一眼。 发出一声冷哼。 “哼!” “不过是些低贱的商人,也想捐赠银两,帮助陛下修筑长城?” “还想立碑刻字,供世人歌功颂德?” “呵!就凭你们,也配?” 尽管商贾们一向习惯了伏低做小,可此刻听到这些话,还是觉得有些刺耳。 其中一人忍不住反驳道。 “允许商贾捐赠银两,参与建筑长城,这是陛下亲笔所写!” “诏书还张贴在那儿呢,你就敢质疑?!” “你这是在质疑陛下的决定,质疑诏书的真假吗?!” 敢嘲讽他们,说他们不配? 以往他也就忍了。 可如今有陛下金口玉言,亲笔所写! 他还有什么可忍的? 必须得骂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