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能让朕活过四十九吗?(1/1)

好书推荐:

??? !!! 什么?! 提前写下密旨? 赐死陪葬?? 扶苏呆滞的眨了眨眼,“父父王好计策。” 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原来还可以这么干? 父王也太厉害了! 脑瓜子这么灵活! 嬴政从怀中把祈盼给的图纸掏出来。 递给一侧的冯去疾。 “冯卿,这鸳鸯锅,稍后回了咸阳,你便去矿山那边。” “着人打制一个。” 冯去疾双手接过图纸,“好,陛下请放心。” “臣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鸳鸯锅打制出来。” “嗯。” 嬴政点点头。 冯去疾仔细看了看图纸后,便将图纸小心的揣入袖中。 “陛下,先生说的火锅,是怎么个吃法啊?” “咱们除了备些肉食和青菜,还需准备些什么?” 这个 嬴政想了想说,“先生说,让咱们喜欢吃什么,就多备些什么。” “除了锅和吃食,还要备些瓜果,零嘴。” “烧火的柴,客栈附近的山林里,多得是。” “除了这些,应该没有了吧。” 冯去疾点点头,“好,那咱们就按着这个备。” 一路回到咸阳后。 冯去疾、蒙恬下了马车。 冯去疾直接带着人往矿山的方向去。 蒙恬则是回府,看看今日的毛笔,制作得如何了。 咸阳宫。 王绾熟门熟路的,走到自己的桌案旁坐下。 处理今天未完的政务。 扶苏则是跟在嬴政身后,有些踌躇。 嬴政转头,“跟着朕做什么?” “父父王。” 扶苏思索再三,还是不解的问道。 “父王,儿臣不明白。” 嗯? “不明白什么?” 扶苏说,“在客栈时,您明明有机会可以问问先生。” “历史上记载的您,到底是怎么死的,您为什么不问?” 正在处理政务的王绾,听到扶苏这话。 也不由得一顿。 是啊。 他也想不明白。 陛下明明可以问清楚,他是怎么死的。 如果是病死的,那也可以问问是什么病。 能不能治。 知道病情后,他们也好让夏无且给陛下诊诊脉。 就算现在没有病,也可以提前预防啊。 等真的生病了,发作的时候,也好早治疗。 说不准陛下就不会这么早就死了。 若是不是突发疾病,而是什么身体旧疾。 他们也可以早一点开始治疗啊。 总之不管陛下到底是因为什么死的。 只要知道原因。 他们就可以早一点做好准备。 早一点预防。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提心吊胆。 担惊受怕。 可是陛下他就是不问。 方才在客栈的时候,陛下明明有无数个机会。 只要他一张口,一问。 先生肯定会告诉他。 可陛下就跟忘了这件事一样。 连提都没提。 而他们作为臣子的,没有陛下的允准。 他们也不好开口,问这种事情。 于是他只能憋着,一直等到现在。 大公子不负他所望。 居然真的问了出来。 王绾一边低着头,假装看竹简。 一边竖起耳朵。 以十二万分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嬴政身上。 嬴政沉默了一瞬后,开口道。 “朕不是不想问,而是不敢问。” 什么? 不敢问?? 扶苏惊呆了! 他从未从父王口中,听到过不敢这两个字。 父王从小到大的经历和事迹,有些他虽然未曾亲眼见到过。 可他却是从旁人口中,从宫中的记录上看到过。 父王自小在赵国为质。 生活极为艰苦。 回到大秦后,十三岁被立为秦王。 当时吕不韦为相,独揽大权。 又与偷情。 吕不韦甚至还把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 只拔掉眉毛、胡须,就献给了咳。 甚至还被他们哄骗,瞒着父王生下了两个私生子。 当时的父王,孤立无援。 甚至是被当成了傀儡。 可是父王没有说一句怕,说一句不敢。 而是仔细筹谋,奋起反击! 在嫪毐在父王的行冠礼上,用秦王御玺以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时。 直接反败为胜!击败了他们! 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 将那个人关进雍城的萯阳宫。 还摔死了嫪毐和那个人的两个私生子! 免除了吕不韦的相职,将他放逐巴蜀。 要不是吕不韦自知对不起他父王,又受不了放逐路上的折磨,饮毒酒自杀,说不准哪天父王还会亲手杀了他! 就这么艰难的局面,地狱般的生活。 父王都能扭转过来。 不过是问一句,自己的死因,父王竟然说不敢? 一旁的王绾,也是同样的心理。 他呆愣的抬头,看向坐在上首的嬴政。 一向坚不可摧的帝王,此时竟是有了一丝脆弱。 陛下是在怕什么? 为什么不敢问? 扶苏帮王绾问出了声,“父王,为什么不敢问?” 为什么? 或许是因为,未知虽然是可怕的。 却也是充满幻想的。 只要不问,不知道自己的死因。 说不准他就能安安心心的,按照自己预想的那般。 一个一个的,攻下燕国、魏国、楚国、齐国。 统一六国。 然后再一步一步的,让大秦变得更为强盛。 让大秦的百姓们,不再受战火的侵扰。 让天下人,都能吃得饱,穿得暖。 到那个时候,他应该也到了四十九岁了。 到了历史上记载的,秦始皇的死期了。 在他死之前,他会把一切都安排好。 不会再如历史上的那般,毫无准备的死去。 以至于他和先祖们,奋六世之余烈而创建的大秦盛世,竟是二世而亡。 若是问了,自己是因病去世的,那他又该如何? 难道历史上记载的他,发现自己病了之后,就没有看过医官? 没有命夏无且给他诊治? 既然看了,甚至是还张贴告示,寻天下名医进宫给他看诊。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上的他,还是死于四十九岁。 那他就算再挣扎又有什么用? 不过是重复历史上的他,走过的路罢了。 既然如此。 有那个时间和精力,他还不如放在朝政上。 放在大秦和百姓上。 嬴政说,“就算问了,又能如何?” “若朕真是病了,先生能治病吗?” “能把朕的病治好,能让朕活过四十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