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0章:韩信二攻上庸郡(1/2)

:韩信二攻上庸郡

韩信身为荆州副都督,所率领的五万大军,自然都归属于荆州秦军。

自大秦裁军之后,部署在荆州的总兵力,也不过只有十万罢了。

荆北和魏宋楚吴四国接壤,十万大军镇守荆北绰绰有余, 可一旦对外开拓的话,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韩信自然也知道这点,他也怕五万大军离荆州太久,会引起楚军大规模北上,到时镇守襄阳的大都督薛仁贵的压力就大了,所以这次出兵他必须速战速决,但这显然并没有那么容易。

韩信可不是第一次打上庸了, 第一次关中大战时, 他就已经率军攻打过一次上庸。

当时上庸由李孝恭亲自镇守, 依仗汉中的地利优势,防御的滴水不漏。

汉中三郡整体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752(其中低山占182,高中山占570)。

东部的上庸、新城二郡,更是被秦岭,巴山,武当山,巫山阻隔,境内有汉江贯通,南河,堵河,金钱河连通汉江,呈网状辐射,是一个标准的四塞之地。

也正是因为如此,三国鼎力时期的孟达, 才能以此地长期割据。

上庸六县,新城四县,皆是在险要之地,依山而筑,这也注定了两郡易守难攻。

韩信的用兵才能虽李孝恭强得多,在对方占据地利的情况下,若是强攻的话必定死伤惨重。

考虑到自己这边只是偏师,无论打不打的下上庸,对于整体局势都影响不大,毕竟主战场在关中那边。

所以,韩信第一次攻上庸,只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拖着李孝恭的大军即可。

第一次关中大战结束后,李唐惨败,割地称臣向大秦求和,韩信自然也就撤军回南阳了。

这次是韩信第二次攻上庸,而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后,这次他自然也是做足了准备。

早在开战前,韩信就已经派密探,将汉中三郡的地形,以及兵力分布给探了清楚,并在沙盘上经过多次推演后,终于找到了汉中防御的漏洞。

哪怕汉中扎根于汉中盆地, 四面群山环绕,可在防御上,也依旧不是天衣无缝,李唐不可能把守得住所有山路。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这点,为了完善汉中东部的方线,他专门为汉中打造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位于最外围的两道门户,只要这两道门户不失,敌人就攻不进汉中,而这两道门户就是新设了上庸和新城二郡。

上庸为东南大门,新城为东北大门,两郡南北向望,互为犄角,一方遇险,另一方立马就能支援。

哪怕上庸新城两郡同时遇险,后方的汉中郡也能给予之后。

所以,想要彻底困死两郡,在战略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三两道防线,分别是:房陵城和西城。

房陵城居于上庸新城两郡之后,和两郡呈犄角之势。

西城则居于房陵之后,和房陵互为犄角。

本来李世民准备,以此以西城为根基,等在新筑几城后,将房陵纳入,设立西城郡。

可惜,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李世民就已经在关中战死了。

李世民虽死,可他为汉中打造的防御体系,却被完成的保留下来,并被刘裕所继承。

在这样高明的防御体系下,汉中东部方线,虽没有阳平关这样的雄关,可整体防御力却并不比北线弱太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让兵仙韩信都铩羽而归。

对于韩信来说第一次失败并不算什么,岳飞可是攻打了江陵三次呢,可江陵城却依旧不属于大秦,他打上庸才失败一次又算的了什么?

不过韩信能忍受一次失败,却不能再忍受第二次。

这一次攻打上庸,韩信可谓是做足了准备,他明着集中兵力,五万猛攻上庸郡,并且收降了微阳县,可真正的主攻方向却是新城郡。

韩信这招明攻上庸暗袭新城,若非顶级名将根本好架不住。

新城四县守将虽都才能不俗,可相比名将还有不小的差距,都还未反应过来,就已经有两城被韩信偷袭的手。

第三城守将得知一日内,两座坚城沦陷,顿时为之丧胆,不敢生出反抗之心,于是乎主动开城投降。

韩信接受降军之后,立即率军直奔治所新城。

新城守将李堪虽有降秦之心,可因家小都在新郑,不敢投降,于是就拒绝了韩信的劝降。

劝降失败,韩信也不气馁,随之展开攻城。

秦军两日连下三城,士气正是最为旺盛的时候,发起攻城后更是日夜不辍,连攻一日后,终于攻破了新城郡治所新城。

韩信夺取新城郡四城之后,不做任何停歇,率大军直奔房陵而去。

刘裕得知新城郡四城失守,韩信大军逼近房陵的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

房陵和上庸、新城呈三角之势,也是汉中东部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房陵被攻陷的话,上庸郡和汉中郡之间的联系也就被隔断了,到时秦军完全可以困死上庸守军。

也就是说,丢房陵一城,等于丢上庸六城。

只是新城郡四县沦陷的话,尚在刘裕的承受范围内,可要是连上庸郡六县也丢了的话,岂不是三分之一汉中都被秦军给夺走了?

真如此的话,虽说汉中三郡中最富裕的汉中郡依旧在蜀汉手中,可是东线的防御体系也将不在完美了。

所以,无论如何,刘裕都必需救房陵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