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打土坯砖(1/1)
安月走了几个房间,转来转去的研究着。 经过多番思量,最终决定先在东屋里做土炕床。 确定好做火炕的房间后,安月便开始着手准备制作土坯砖的所需材料。 首先是准备秸秆,安月让阿勒去自家稻田里,收割了一些已经干枯的稻秸秆背回来。 然后,她又在院子外面的一片空地里,挖了一些粘稠性较强的泥,用来备用制作土坯砖的泥土。 ……。 很快,阿勒背了一背篓稻秸秆回来,安月要开始准备切稻秸秆。 稻秸秆不能切太长,太长搅拌时容易拧巴成团,不易与泥土充分搅拌均匀。 但也不能太短,太短的稻秸秆起不到抗拉强度的作用。 安月把之前制作过伙房土坯砖的木方格,从农具房里找了出来。 然后又快速做了一个两尺长宽的方格,用来制作土炕的土坯盖。 就这样,一切用材都准备好,三人便开始着手制作土坯。 顾明川在安年房间待够了,他也出来凑热闹。 他来到安月跟前,问道:“这是在作甚?” 安月使坏一笑的回道:“玩泥巴。” 安月喊道:“大牛阿勒你们快过来。” 他们放下手里的东西,走到安月跟前。 安月开始亲自示范,先将切好的稻秸秆与泥土拌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粘稠的泥团。 阿勒和大牛照着安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做着。 经过一番努力,一大堆土坯泥终于搅拌完成。 “接下来,咱们要把这些土坯砖晾干。” 说完,安月寻了一块空地,对大牛阿勒说道:“咱们把做好的土坯,沿着这儿整整齐齐地摆放成排,等土坯完全干透后,便可以砌土炕了。” 说完,大牛和阿勒开始配合组成一组。 大牛铲土放在木方格里,阿勒便动手将木方格里的混泥土打紧实后,再抚平表面。 这时,顾明川走到安月跟前,帮着铲土在木方格里,他们也组成了另一组。 就这样,四人在空地处来回打转,有说有笑的忙活着。 ……。 时间过得飞快。 经过他们一日的努力,四人已经做出足够数目的土坯砖,土坯砖一排排的平放在院儿外的空地里。 几人早已累得腰酸背痛,但看到一排排的土坯砖,心里对土炕床开始更加期待了。 搭一个土炕床暂时用不了太多土坯砖,三人七手八脚的忙活一日,数目已然完全足够。 此刻,西边的天空泛起如火焰般的晚霞。 不知不觉,便又是一日。 安月几人收拾好工具准备回到家。 安月一进院子就闻到饭食的香味,想来是嫂嫂孟秀儿已经做好晚膳。 安月准备进伙房打水洗脸,来到伙房却发现祖母周氏的精神状态,又已经恢复了正常。 祖母看着安月满手是泥的拿着木盆进伙房,她走到安月跟前,淡淡的说道:“我来吧!” 说完,周氏便夺过安月手里的木盆,开始帮安月舀水在木盆里。 手里的木盆被祖母拿走后,安月有些吃惊,她的双手还悬在半空中,整个人站在伙房门口一动不动。 看到祖母和大伯娘突然对自己好,安月一时有些不习惯, 孟秀儿从木柜子里拿着碗筷,对安月说道:“月月,快快清洗净用晚膳了。” 安月这才缓过神,连忙应声道:“好……” 这时,祖母周氏端着一盆水往院子走去,说道:“到这里来洗。” 此时的祖母,语气平和,情绪稳定,已再无往日那般蛮横泼辣。 安月看着祖母的背影,她不由的抿了抿嘴,吸了一口气,随后也跟着去了院子。 安月知道,祖母周氏患了老年痴呆症,初期症状便是时好时坏。 不犯病的时候一切正常,但一犯病就很突然。 谁也说不定何时会犯病,每次犯病逐渐加深病情。 大牛阿勒他们去水井处,用井水从头冲到脚,连着洗澡都省了。 他们回院子后,各自回房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 没一会儿,所有人都围坐在八仙桌长凳上,就等着安月过去一起用晚膳。 大伯娘和祖母没有安月的允许,她们依然在伙房里坐着吃饭。 ……。 翌日,一早。 大伯娘和嫂嫂孟秀儿早早做好早膳。 一家人很快就用过早膳。 用过早膳后,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根本不用安月去安排。 大牛阿勒从正厅出来后,大牛去农具间拿背篓和镰刀,他准备出门割猪草。 阿勒把鸡鸭从圈舍里放出来后,便同大牛一起出了门。 安月发现鸭群们现在认家了。 每日早晨把它们从圈舍里放出来,再给它们打开院子大门,它们便会自主成群,‘嘎嘎嘎’的去自家水田里。 待到黄昏之时,它们又会成群结队的主动回家。 只是如今正是缺粮少食的光景,生怕一不留意,便入了别人肚子里。 安月不放心鸭群,通常都会让家里人多次频繁去田里看看。 养的鸭子虽多,但自己都一只也舍不得宰,都是留着下蛋做松花蛋。 安月看到安年正在逗着八十在院子里追跑着。 于是,她对安年说道:“年年,你领着八十去田边盯着点鸭群。” 安年应声着:“嗯,好的,姐姐。” 随后,安年便唤着八十走在鸭群的后头。 这时,大伯娘从伙房里端着一撮箕灶心灰出来,她看到灰里混合着不少木炭。 安月转头对收拾桌子的嫂嫂孟秀儿和春枝说道:“嫂嫂,春枝,咱们往后做好饭食后,都检查一遍灶口里是否有木炭。” “若是有木炭,定要把木炭夹出来,用水将火熄灭后,再拾捡起来存放好。” 春枝和孟秀儿听后,也没作多问,她们同声应和道:“嗯,好。” 暴风雨已经过去多日,地面上的稀泥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即使是穿着布鞋出门,也不会弄脏鞋了。 安月想着昨日打的土坯砖,最少还要晾晒三至五日才能干透。 想着趁这个空闲时日,领着春枝去后山看看。 于是,她对春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