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河阴杀气罩北邙(1/1)
528年,四月,河阴。 尔朱荣自己都没想到这次进京会如此顺利,他突然感觉有点空虚,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干点什么。 留在洛阳还是回家? 尔朱荣本想功成身退,班师回晋阳。反正现在目的都达到了,元子攸已经成功当上皇帝,自己也已经是大将军太原王,差不多是最大的官了吧,后面应该没啥可做的了。洛阳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每天还要听一堆文官在耳边絮絮叨叨,远没有在晋阳舒服自在。 但费穆不这么想,他是第一个投降的,如果尔朱荣就这样走了,回头自己肯定被秋后算账。于是他偷偷找到尔朱荣说,您可千万别放松警惕,现在您的兵马不足万人,到洛阳的过程中也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大家只会觉得您运气好,心中肯定不是很畏服。现在洛阳城内军队还很多,文武百官势力强盛,一旦知道您的底细,难免会有轻视之心。如果不进行大规模诛罚立威就回去的话,恐怕您还没过太行山就会有危险。 尔朱荣被吓了一跳,细想了一下觉得费穆说得似乎很有道理。自己虽然号称兵马强盛,但军队的绝对人数并不多,也还没打过什么硬仗,威名资历都不太够,洛阳那帮王公大臣个个树大根深老奸巨猾,能听自己的才怪了。不行,有必要采取点儿措施。 尔朱荣本打算让自己的表弟慕容绍宗经手处理这件事,于是把慕容绍宗找过来,跟他说,绍宗啊,现在洛阳官僚太多,骄侈成性,如果不加以整饬肯定难以控制。我打算把现在的文武百官全都干掉再换一茬,你看好不好? 慕容绍宗吓坏了,这么疯狂的想法简直闻所未闻。他强烈表示不赞同,苦劝尔朱荣说,当初就是因为太后无道奸佞专权,把天下搞得如此混乱,咱们才会起兵过来整肃朝廷。现在如果不分忠奸滥杀无辜,恐怕会大失天下之望,您可千万别做傻事。 尔朱荣不听,他觉得慕容绍宗还不够成熟,如此心慈手软怎么做得了大事,算了不用你了我自己干。他心意已决,不再听任何反对意见。 但满朝文武百官加起来至少两三千人,一个一个处理效率太差,而且保不齐会泄露风声大家提前跑路。 尔朱荣有办法。他命人逐个通知洛阳城内各位王公大臣,说新君即位,依旧例需要行祭天大礼,地点已经选好了,在河阴县淘渚行宫外面,请各位按时参加。众大臣得到通知,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不就是举行个仪式么,折腾个半天就结束了,没必要因为这个得罪尔朱荣,于是基本都按时赶到。 尔朱荣一看人到得差不多了,命人先把皇帝元子攸安置在行宫内,然后让各位大臣到行宫西北侧集合。 百官刚刚集结完毕,突然听到一声呼哨,四周瞬间涌出上千契胡铁骑,将他们团团围在中间。众人正在不明就里的时候,一名军士策马而出,代尔朱荣宣读朝臣的各项罪状,说现在天下丧乱,前皇帝元诩暴崩,都是因为你们这些当官的贪虐无能不好好干活造成的,现在新君即位,留着你们也没用了,各位就闭眼了吧。 罪状宣读完毕,尔朱荣一挥手,契胡铁骑立刻四面纵马砍杀。中国历史上针对王公大臣最惨烈的一次屠杀就此上演。具服沦为锦绣灰,铁蹄踏碎公卿骨,自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元恒芝、仪同三司元略、广平王元悌、常山王元邵、北平王元超、任城王元彝、赵郡王元毓、中山王元叔仁、齐郡王元温以下,共两千多名朝臣命丧河阴,行宫外顷刻之间血流成河。 当然,如果把朝臣全杀光了没人干活也不行,所以尔朱荣也是有所选择的,有一些跟他关系比较好的、他需要拉拢的、或者他比较敬佩的大臣没有被通知过来,从而幸免遇难。典型的就是洛阳城内羽林军首领元鸷,不仅没有危险,还被尔朱荣领着一起站在高处看热闹。元鸷是个武人,一直被朝中那些自以为有文化的文官们看不起,双方积怨颇深,这次一看尔朱荣如此铁血无情,大为佩服,自此之后死心塌地决定跟着尔朱荣混了。 尔朱荣起初只想除掉朝内的王公大臣,没想打皇帝的主意。毕竟元子攸是他刚立的,而且对自己也还算不错。但野兽是见不得血的,尔朱荣看着眼前朝臣一个个被屠戮,耳中听着这些人绝望的哀嚎,感到无比的受用,开始有些飘飘然了。高欢在边上看到尔朱荣的神情,早就猜到了他的内心想法,于是偷偷传令下去,让大家趁势推一把。 片刻之后,“元氏既灭,尔朱氏兴”的口号响彻河阴。 尔朱荣没有阻止。 这时有一群迟到的朝臣刚赶过来,看着眼前的惨状直接吓傻了。尔朱荣命人把这些人也围起来,传令下去,会写禅文的可以免死。侍御史赵元则比较机灵,第一个举手抢答,于是被拎出去马上开写。剩下的人反应过来再举手已经来不及,悉数被杀。 元子攸在行宫里听闻外面人喊马嘶惨叫连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听到口号不对,实在忍不住了,便跟哥哥元劭和弟弟元子正出来看个究竟。尔朱荣这才想起来这哥仨还在,于是下令把元子攸送到河桥边的帐篷里先关起来,这个要留着禅位用。元劭和元子正没啥价值了,直接被干掉。 元子攸眼见兄弟被杀,悲愤难当但又没有办法,心说这契胡居然如此野蛮成性,昨天大家还谈笑风生呢,今天就可以翻脸无情痛下杀手。他派人给尔朱荣传话,说算了我这个皇帝干得太没意思了,如果你想干你就自己干吧,如果你不想干,就从元家再找别人干,反正我是不干了。 尔朱荣现在头脑发热的确想自己当皇帝,以高欢为首的大部分将领也在一旁极力劝进,说现在机会难得赶紧下决心吧,禅文都给您准备好了,您点个头剩下的我们去安排就行。 关键时刻,贺拔岳站出来明确表示反对,他跟尔朱荣说,我们现在孤军进入洛阳,外面还有各路诸侯手握重兵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如果打着替国家铲除奸臣的旗号还算是师出有名,别人不好说什么,但一旦称帝性质马上就不一样了,相当于造反,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这是取祸之道,千万不能这么干。 贺拔三少的意见尔朱荣还是要考虑的,而且他的说法貌似也很有道理。尔朱荣很后悔这次没把大哥元天穆带过来,有他在听他的就好了。现在两派争执不下,搞得尔朱荣很头痛,没想到做个选择题比领兵打仗还困难。 尔朱荣实在没办法,决定听天由命,通过手铸金人的方法替自己做选择。 自匈奴以来,北方各族都笃信手铸金人可以占卜吉凶。当年冉闵称帝时曾“铸金为己象,坏而不成”,前燕皇帝慕容儁得知冉闵不具备当皇帝的天命后,才敢信心满满地发兵灭掉冉魏。后来包括北魏一朝册立皇后等大事都采用这种方法。 尔朱荣于是也铸金为像,看看老天爷是否支持自己,结果他运气实在不太好,连搞了四次都没成功。 尔朱荣不甘心,把一个善于占卜的部下刘灵助叫过来,让他问问老天爷到底什么意思。刘灵助于是摇了一卦,卦象显示此时天时人事未可,不适合称帝。 尔朱荣还不死心,我不合适选我大哥也行啊,于是又问刘灵助,那迎接元天穆过来当皇帝怎么样?刘灵助说元天穆也不合适,所有众人里,只有元子攸是天望所归。 这下尔朱荣尴尬了,刚把人家的亲兄弟当面给砍了,现在还得继续迎接人家做皇帝。但他生性迷信,对占卜结果深信不疑,既然老天爷选他不选我,那我就认了吧,待会儿认错时候诚恳一点儿就好了。 但贺拔岳依旧不依不饶,他跟尔朱荣说,都是因为高欢这个小子教唆,才让您犯了这么大的错误,高欢不死无以谢天下,您得把他砍了才好跟皇帝交代。 贺拔三兄弟中,贺拔岳跟高欢一直很不对付,觉得高欢只是个小小的函使邮差,领着怀朔一帮不能打仗的书呆子,居然这么快就混到关键岗位上去了,此人奸诈多谋,以后必定是个祸害,还是找机会尽早除掉比较好。 尔朱荣此时的确需要有个台阶下,一看台阶来了,赶紧一拍桌子,命人把高欢推出去砍了。 高欢交朋友的本事很强大,尔朱荣帐下一多半的人都跟他关系很好。而且刚才劝尔朱荣称帝的事情大家都有份,如果高欢被追责了难保会不会继续往下追究。于是众人见事不好赶紧一起上来求情,说高欢虽然做法不对,考虑事情不周全,但也是出于一片好意。现在四方多难,高欢这样的人才杀了太可惜,还是留着戴罪立功比较好。 尔朱荣本来也没想真杀高欢,他只是迷信,智商没有问题。毕竟是自己想当皇帝,高欢只是心领神会替自己安排而已,最后没当成是因为老天爷不同意,不能赖到高欢身上。而且这种能够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的人才非常难得,以后肯定有大用。既然大家都来求情,尔朱荣也就给个面子,命人把高欢带回来,痛骂一顿之后不再追究。 可是元子攸那边怎么办?折腾到现在已经过了半夜了,现在是四月中旬,晚上也挺冷的,总不能让皇帝大人一直在河边挨冻啊。尔朱荣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让人把元子攸从河桥帐篷里再接过来,自己趴在地上叩头认罪。 元子攸看着尔朱荣恨得牙根痒痒,但想想自己的处境,再生气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力保持尊严抚慰了尔朱荣几句。尔朱荣见皇帝原谅自己了,非常高兴,赶紧命人将元子攸扶入行宫休息。 第二天,尔朱荣将元子攸送回洛阳城。元子攸在太极殿落座,宣布改元建义,大赦天下。尔朱荣带过来的将士晋升五阶,在京文官晋升二阶,武官晋升三阶,百姓免除租役三年。 能升官固然是好事,问题是绝大部分文武百官已经被尔朱荣在河阴给砍死了,极少一部分剩下来的也各处逃窜藏匿不敢出来。结果偌大的太极殿之内,只有散骑常侍山伟一个人拜谢皇帝隆恩。 不仅当官的没有了,现在洛阳城的百姓也差不多跑光了。众人都已经听说了河阴之变,而且传闻尔朱荣下一步就要对洛阳城内的百姓下手,把大家都杀光光。于是无论有钱的没钱的都匆忙收拾东西逃奔他乡,城中人口十不存一二。 尔朱荣也没想到河阴之变的后果会如此严重,人都跑没了这后面还咋玩。他开始后悔没有听慕容绍宗的劝告了。但现在大错已成,后悔也没用,只能尽量想办法补救,起码先把人心稳住再说。 于是尔朱荣给元子攸上书,说现在兵荒马乱之际,自己一不小心把几个本来没罪的公卿大臣给误杀了,现在追悔莫及。但人死不能复生,只好请求给死者正名,统统追授官爵。本人死了没关系,可以找个儿子继承,儿子也不在了的,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同时请皇帝派使者去挨家挨户慰问城内百姓。 精心策划手狠心黑一口气砍了两千多人,连皇上都差点给整死,现在一抹脸说是误杀,元子攸也是无话可说。可是现在不是讲道理的时候,而且也的确需要做点事情来安定人心,于是一切准奏。 抚慰措施还是有一些效果的,洛阳城内官员和百姓虽然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但总算不再往外跑了。 可是还有个问题,尔朱荣的将士在河阴杀人太多,现在都害怕被报复,不敢进洛阳城。大家有事没事就在尔朱荣耳边吹风,说老大洛阳破破烂烂的多没意思啊,不如咱们迁都吧,把首都搬到晋阳好了,在家边上干啥都方便。 尔朱荣也有点儿犹豫,他在洛阳没有任何根基,始终有种不踏实的感觉,于是便要求元子攸赶紧准备迁都。元子攸现在寄人篱下,不敢跟他争辩,但此时殿中尚书元谌站了出来,说不行,迁都大事岂能如此儿戏。尔朱荣大怒,迁不迁都我跟皇帝说了算,你元谌算哪根葱,管得着么?河阴的事想必你也知道,当时没叫上你已经够意思了,现在居然还敢蹦出来?赶紧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元谌没有后退,他身上拓跋家的血性犹在。他跟尔朱荣说,迁都乃天下大事,需要天下人一起讨论决定才行,你拿河阴的事情吓唬我没用。我元谌乃堂堂国之宗室,如果关键时刻不能为国尽忠,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别人怕你我不怕,有本事你就杀了我。 尔朱荣没想到真有不怕死的,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硬怼自己,气得火冒三丈话都说不出来,挥手命人赶紧把元谌推出去砍了省心。 边上的尔朱世隆头脑还算冷静,赶紧起身拦住大哥。现在朝臣本来就没剩几个,再杀就真没人了。而且元谌有理有据,咱们刚折腾完,负面影响还没消除,不能再做不讲道理的事情。 尔朱荣也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咬了咬牙最终作罢。左右众人见尔朱荣震怒,生怕他一时兴起再杀一轮,吓得直冒冷汗,但元谌依旧面不改色泰然自若。 经过这件事,尔朱荣发现光靠玩狠的好像效果有限,还得恩威并重才行。而且河阴死了太多的官员,留下的空缺也需要补上。于是尔朱荣建议元子攸大行封赏以笼络人心。还活着的各位大臣因祸得福,不论在不在洛阳统统升了官。江阳王元继为太师;北海王元颢为太傅;光禄大夫李延实为太保,赐爵濮阳王;并州刺史元天穆为太尉,赐爵上党王;前侍中杨椿为司徒;车骑大将军穆绍为司空,领尚书令,进爵顿丘王;雍州刺史长孙稚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爵冯翊王;殿中尚书元谌为尚书右仆射,赐爵魏郡王;金紫光禄大夫广陵王恭加仪同三司。其余升官暴贵者不可胜数。 尔朱荣为修补同元子攸的感情,经常主动陪他一起聊天散心。某天两人登高远眺,看到北面的邙山虎踞龙蟠,钟灵毓秀,洛阳城内宫殿巍峨壮丽,紫气升腾,帝王之气扑面而来,相比之下晋阳简直就是大农村。尔朱荣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是个超级迷信的人,此刻觉得洛阳的首都地位果真乃天之所授,非人力所能更改,终于罢了迁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