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慧绣(1/1)
第二天清晨5点,贾母等人又按品级盛装打扮,带着全套随从进宫朝贺,并向元春祝贺生日。吃完饭回来后,他们又先去了宁府祭祀祖先,然后才回家接受家人行礼,之后换上便服休息。期间,所有来祝贺节日的亲朋好友,贾母一概不见,只和薛姨妈、李婶两人聊聊天,或是和宝玉、宝琴、宝钗、黛玉等姐妹们下围棋、打麻将等。王夫人和凤姐是天天忙着请人吃饭,她的大厅里和院子里天天都是宴席和戏曲表演,亲朋好友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天才算完。 马上又要到元宵节了,宁荣两府都张灯结彩。十一日是贾赦请贾母等吃饭,十二日贾珍又请贾母吃饭,贾母各去了半天。王夫人和凤姐儿连续被邀请外出赴宴,多得数不胜数。 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贾母安排在大花厅举办家宴,摆设了几桌酒席,请了一个小戏班子来表演,并且挂满了各种漂亮的灯笼。她带领着荣宁两府的所有子侄和孙子孙媳等一起欢聚。贾敬一向不喝酒,也不去请他。他一般都是等十七日祭祖结束后,就出城去静修。即使这几天他在家,也是独自待在安静的房间里,外界的事一概不闻不问,我们就暂且不提他了。贾赦领了贾母的赏赐后,也告辞而去。贾母明白他留下来彼此也没意思,就由他去了。贾赦回到家后,和家中的门客们一起看灯、喝酒,享受着音乐缭绕、色彩缤纷的欢乐氛围。他们的庆祝方式与贾母这边截然不同,自然是更加随意快乐。 在贾母的花厅里,摆放了大约十几桌宴席。每张桌子旁边都配有一个小几,小几上放着一套炉瓶三事(就是一个香炉、一个香盒和一个放香铲等用的瓶子)。里面焚着御赐的百合宫香。还有一个小盆景,尺寸约为八寸长、四五寸宽、两三寸高(约27x15x8),里面点缀着山石和青苔,种着新鲜花卉。桌上还摆着一个小洋漆茶盘,茶盘里放着古董茶杯和什锦小茶壶,里面泡着上等好茶。一色都是紫檀透雕,并镶嵌着大红纱镂空透绣、绣着花卉和草书诗词的璎珞。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一位来自姑苏的女子,名叫慧娘。她也出身于书香官宦之家,本来就精通书画,偶尔还会绣一两件针线活当作娱乐,并非为了售卖。这屏上绣的花卉都是模仿唐、宋、元、明时期的名家所画花卉,因此构图和配色都显得十分高雅,不像有些工匠只一味地追求浓艳。每一枝花旁边都用黑丝绒线,绣上了古人为此花所提过的旧诗句。或诗词或歌赋,形式各样。而且字迹的笔画、转折、轻重、连断都与用笔写的草书一模一样,确实不如市面上那些生硬死板的绣字可恨。因为她并不靠这门手艺赚钱,所以虽然名声在外,真正得到的人却很少。很多有钱有势的官宦人家都没有这样的作品,人们都称它为“慧绣”。可惜的是,有些贪图利益的人开始模仿她的针法,以愚弄他人为乐而获利。而慧娘本人却在18岁时就去世了,从此再没有新的作品问世。有的家庭即使有幸拥有一两件慧娘的作品,也都视为珍宝,不舍得使用。后来,一些文学界的书痴文魔先生们,因为非常欣赏“慧绣”的佳作,觉得“绣”这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其精妙,用“绣”来形容这种技艺,反而显得唐突。于是,他们共同决定,把“绣”字隐去,改为“纹”字,因此现在大家都称之为“慧纹”。 如果你有一件“慧纹”的真品,那么它将价值连城。贾府这么显赫,也仅仅只有两三件而已。去年,他们把其中两个进献给了皇帝。现在,只剩下这一副璎珞,总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从不列在请客吃饭时陈设饰品的范围内,而是自己留着,只在高兴摆酒席的时侯才拿出来赏玩。还有各种样式的古董小花瓶,里面插着代表“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含意的鲜花绿植。 上面两个席位是李婶和薛姨妈。贾母在东侧放置了一张矮脚座榻,榻的靠背也是采用透雕工艺,上面雕刻着威严的夔龙。座位上配有靠垫、枕头和皮毛毯子。座位上,在一边还摆了一个轻巧的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壶、茶碗、漱盂和手帕,还有一个眼镜盒子。贾母半躺在座上和大家说笑,又不时的拿起眼镜向戏台上看一会儿,然后笑着对薛姨妈和李婶说:“我年纪大了,骨头疼,大家别见怪,让我舒舒服服地斜靠着和你们聊天。”接着,她让琥珀坐在她的座榻边,拿着美人拳帮她捶腿。 房间里没有摆放正式的餐桌,只在座榻旁边放了一张高几,桌上摆着璎珞、花瓶、香炉等物品。另外,旁边还摆了一个精致的小高桌,上面摆好了酒杯、勺子和筷子。贾母让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个人坐在这里。每上一道菜或水果,都会先给贾母过目,如果她喜欢,就会在自己的小桌上品尝一点,然后撤下去再放到他们四个人的桌上,算是他们陪着贾母用餐。紧接下来是邢夫人、王夫人的座位,再往下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的妻子。西边一排坐的是宝钗、李纹、李绮、岫烟、迎春姐妹等。房间的大梁上,两头各挂着一串个连在一起的玻璃芙蓉彩穗灯。每个座位前都摆着一个落地灯,油漆灯杆上是倒垂的荷叶,荷叶上插着彩色的蜡烛。荷叶是珐琅工艺制成的,可以转动。现在荷叶都被扭转朝着户外,让灯光全部照向室外,这样看戏更加清楚。所有的窗户和门都卸下来,换上了各式各样的宫灯和彩穗。走廊内外和两边的游廊也都挂满了各种材料和样式的灯笼,如羊角、玻璃、纱绸、丝绸,或绣花、或绘画、或堆叠、或雕刻,或绢、或纸制成的灯笼,挂的满满的。 走廊上也摆着几个桌子,坐着贾珍、贾琏、贾环、贾琮、贾蓉、贾芹、贾芸、贾菱、贾菖等人。贾母之前也派人去邀请家族中的其他人,但他们有的年迈不喜欢热闹;有的因为家里没人走不开;还有的生病了,想来也来不了;还有一些是嫉妒别人富贵,自己贫苦,不好意思来的;更有一些是因为憎恨凤姐的人品,故意不来的;还有内向害羞,不敢在人前露面,所以也没来的。结果,虽然族中人口众多,女客人只有贾菌的母亲娄氏带着贾菌来了,男的则只有在凤姐手下工作的贾芹、贾芸、贾菖、贾菱四个人。尽管人数不够,但在家庭的小聚会上,这样也算挺热闹的了。 林之孝的妻子带着六个媳妇,抬来了三张炕桌儿,每张桌子上都搭着一块红毡布,布上整齐摆放着一串串崭新的铜钱,这些铜钱用大红绳串在一起,摆在三张炕桌儿上。按照林之孝妻子的安排,她们把其中两张桌子放在了薛姨妈和李婶的宴席旁边,另一张则送到贾母的座位旁。贾母说:“就放地上吧。”这些媳妇们都是懂规矩的,她们放好了桌子,还解开了红绳,把铜钱散开堆在桌子上。 这时,台上正唱的《西楼·楼会》快要结束了。于叔夜因为生气离开,这时,文豹很滑稽地说:“你生气走了,正好今天是正月十五,荣国府里老祖宗正举办家宴。我要是骑上这匹马,赶紧进去讨点果子吃才是正事呢。”这话逗得贾母等人都笑了。薛姨妈等人也笑着说:“好个小鬼头,怪可爱的。”王熙凤接着说:“这孩子才九岁了。”贾母笑着说:“难为他说的巧。”于是便说了声“赏”。 三个媳妇早就准备好了小簸箩,一听到“赏”字,她们立刻走到铜钱桌儿前,每人撮了一簸箩,然后走到戏台前说:“老祖宗、姨太太、亲家太太赏给文豹买果子吃的!”话音刚落,她们便把钱撒向台上,只听见豁啷啷满台的钱响。 这时,贾珍和贾琏让小厮们抬了一大簸箩的钱来,悄悄放在一旁准备着。一旦听到贾母要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