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凤姐醉酒\/贾琏出轨(1/1)

大家看《荆钗记》的时候,宝玉和姐妹们坐在一起。看到戏里《男祭》那一段时,林黛玉对宝钗说:“这王十朋也是笨的很,随便在哪里祭拜不行,非要跑到江边上去做什么?俗话说的好:‘睹物思人’,这全世界的水都是相通的,不管从哪儿舀一碗水来,对着哭去,也能尽了情意。”宝钗听了不说话。这时,宝玉转过身去,想要拿些热酒来敬凤姐。 贾母说今天不同于往日,一定要让凤姐好好高兴一天。贾母实在懒得坐在宴席上,宁愿在里面的房间里斜靠在榻上,把自己爱吃的捡几样放在旁边的小茶几上,和薛姨妈一起边看戏边聊天,很是自在;贾母还让各大小丫头们和忙碌的婆子们围坐在自己那两桌宴席上,让她们在窗外的走廊下自由地坐着吃喝,不用太过讲究礼节。王夫人和邢夫人则坐在地上的高桌旁,再往外面的几张桌子则是给那几个姐妹们坐的。 贾母时不时的吩咐尤氏等人:“你们替我做东让凤丫头坐在上面,好好招待她,难为她一年辛苦到头。”尤氏答应了,又笑着说道:“她坐不惯首席,坐在上面横竖都不自在,也不喝酒。”贾母听了笑着说:“你不会,看我亲自去说。”这时,王熙凤赶忙进来,笑着说:“老祖宗别信她们的话,我已经喝了好几盅了。”贾母笑着说:“快把她拉出去,按在椅子上,你们轮流敬她。她再不吃,我就亲自去。”尤氏听了,笑着拉王熙凤坐下,命人拿了一个有杯托的酒盅倒上酒,笑着说:”难为你一年到头孝顺老太太,太太和我。我也没什么能奖赏你的,今天我亲自斟酒,你就乖乖的就着我的手喝一杯吧。“凤姐笑着说:”你要有心孝敬我,你跪下我就喝。”尤氏笑着说:“今天高兴的不知道姓什么了吧。我告诉你,你好不容易遇上今天这一回,过了这个村,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好事儿了。趁着今天有机会还是尽力多灌两盅吧。”凤姐见不好推辞,只好喝了两盅。 后来,姐妹们也都来敬酒,凤姐只好每人的都喝一口。赖大妈妈看贾母这么开心,也少不了来凑个热闹,她领着一些嬷嬷也来敬酒,凤姐没办法,只好又喝了两口。鸳鸯几个人也来敬酒,凤姐实在不能喝了,就求饶说:“好姐姐们,放过我吧,我明天再喝吧。”鸳鸯笑着说:“真是的,难道我们没面子吗?就算是在太太跟前,太太都会赏脸呢。以前还会给点面子,今天当着这么多人,反而摆起主子的架子来了。看来我是不该来的,不喝,我们走吧。”说完,她们真的要走。凤姐连忙拉住她们,笑着说:“好姐姐,我喝就是了。”于是她接过酒,满满地倒了一杯,一饮而尽。鸳鸯这才笑着离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凤姐儿感觉喝多了,心脏突突的跳的厉害,于是想回家休息一下。这时,外面的杂技表演开始了,她就对尤氏说:“准备赏钱,我去洗把脸。”尤氏点头。凤姐儿趁大家不注意,悄悄离席,往屋后的走廊走去。平儿留意到凤姐儿离开,连忙跟上去搀扶她。刚走到走廊下,她们看见自己院里的一个小丫头站在那儿,小丫头一看见她们转身就跑。凤姐儿觉得奇怪,立刻叫道:“站住!”那小丫头假装没听见继续往前跑,无奈连平儿也叫她,只好停下回来。 凤姐儿越发起了疑心,赶紧和平儿一起进了穿堂,让那个小丫头也进来,把隔扇关上。凤姐坐在小院子的台阶上,让那丫头跪下,命令平儿:“叫两个守二门的小厮来,拿上绳子和鞭子,把这个眼里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那小丫头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了,哭着连连磕头求饶。凤姐问她:“我又不是鬼,你见了我,不规规矩矩地站住,反而往前跑?”小丫头哭着回答:“我真的没看到奶奶过来。我担心房里没人,就着急跑了。”凤姐说:“房里没人,那是谁让你来的?就算你没看到我,我和平儿在后面扯着脖子叫了你十来声,你倒越叫越跑。离得又不远,你聋了不成?你还敢和我顶嘴!”说着扬手朝她脸上给了一巴掌,打得那小丫头一头就栽倒了;接着另一边脸上又来一下,当时小丫头的脸就肿了起来。平儿连忙上来劝说:“奶奶小心手疼。”凤姐又说:“你继续打,问她跑什么。她再不说,就把她的嘴撕烂了!”小丫头开始还想狡辩,但听到凤姐说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嘴,才哭着说:“二爷在家里,打发我来这儿看着奶奶,如果看到奶奶散席了,让我先回去报信。没想到奶奶这么早就来了。” 凤姐察觉到丫头的话里有隐情,就追问道:“叫你盯着我干什么?难道怕我回家不成?肯定有事,快告诉我,以后我会对你好的。如果你不说清楚,立刻拿刀子来割你的肉。”说着,她从头上拔下一根发簪,就向那丫头嘴上乱戳,吓得那丫头边躲边哭着求饶:“我告诉奶奶,可别说是我说的。” 平儿在旁边一边劝一边催她,让她赶紧坦白。丫头只好说:“二爷刚到房间不久,睡了一会儿醒来后派人来看奶奶,得知奶奶才开始宴席,要好一会儿才能回来。二爷就打开箱子,取了两块银子、两根簪子和两匹绸缎,让我偷偷送给鲍二的老婆,叫她过来。她收了东西后就进了我们房间。二爷让我在这里看着奶奶,其他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凤姐一听,气得浑身发软,连忙起身回家。刚到院子门口,就看到又有一个小丫头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小丫头一见到凤姐,也转身就跑。凤姐喊她名字。这个丫头机灵,知道逃不掉了,索性跑出来,笑着说:“我正打算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就来了。”凤姐问:“告诉我什么?”小丫环就把二爷在家的所作所为,还有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凤姐骂道:“你早干嘛去了?现在我逮着你了,你才跑过来推得干干净净的!”说着也扬手一下,打得那丫环差点摔倒,然后悄悄走到窗边。 往里一听,只听见里面有说有笑。一个女人笑着说道:“什么时候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贾琏说:“就算她死了,再娶一个还是一样的,又能怎么样呢?”那女人说:“她死了,你可以把平儿扶正,说不定能比她好些呢。”贾琏说:“她现在连平儿都不让我碰了。平儿也是一肚子的委屈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犯了这个‘夜叉星’。” 凤姐一听,气得浑身发抖。又听见他们俩都夸平儿,就怀疑平儿私下肯定也抱怨过她,这让她更加火大,酒劲一下就上来了。也没多想,转身先扇了平儿两巴掌,接着踹开门闯了进去,二话不说抓住鲍二家的就打。凤姐又怕贾琏溜走,又堵在门口,大声骂道:“你这个不要脸的淫妇!偷汉子偷到主子头上了,还想要害死主子老婆!平儿过来!你们这些淫妇串通一气,嫌弃我,还装作对我好!”边说边又打了平儿几下。平儿受了冤枉,哭个不停,只能委屈地骂道:“你们干这种没脸的事,干嘛要把我扯进来!”说完,也动手上去打鲍二家的。 贾琏因为也喝多了酒,心情不错就大意了,没做好保密工作。现在看到凤姐突然出现,他一下就慌了神。接着平儿也闹了起来,这让贾琏也挺火大的,酒劲也上来了。凤姐打鲍二家的,贾琏心里既生气又羞愧,也不敢说什么。后来平儿也来打,贾琏便上去边踢边骂平儿:“好个娼妇!你也动手打人!”平儿害怕了,赶紧停手哭着说:“你们背地里说话,干嘛拉上我?”王熙凤看平儿这么怕贾琏,更加生气,又去打平儿,非要让平儿去打鲍二家的。平儿急了,就往外跑要找刀子寻死。外面的婆子和丫头们连忙上来劝阻。这边凤姐见平儿要寻短见,就一头撞在贾琏怀里,叫道:“你们合起伙来要害我,被我听到了,反而还想吓唬我。你干脆也把我也勒死吧!”贾琏气得,从墙上拔出剑来说:“不用寻死,我也急了,一起都杀了,我来偿命,大家就都清静了。” 正闹得不可开交,只见尤氏等一群人来了,说:“这是怎么回事,刚才还好好的,这怎么闹起来了。”贾琏见来了人,越发仗着酒劲,逞起威风来,故意要杀凤姐儿。凤姐儿见有人来了,也不像刚才那么撒泼了,她丢下大家,哭着跑到贾母那边去了。 这时戏已经结束了,凤姐跑到贾母跟前,趴在贾母的怀里,说:“老祖宗,救救我!琏二爷要杀我!”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连忙追问发生了什么事。凤姐儿哭着说:“我刚才回家换衣服,没想到正好碰到琏二爷在家里和人说话。我以为是有客人来了,吓得我不敢进门。在窗户外面听了一听,原来是他和鲍二家的媳妇商量,说我厉害,要拿毒药害死我,把平儿扶正了顶我的位置。我一听就生气了,又不敢直接和他对峙,就打了平儿两下,问她为什么要害我。结果二爷觉得丢脸,拿起剑来就要杀我。”贾母等人一听,都信以为真,惊呼:“这还得了!赶紧把那个下流种子抓过来!”话音未落,贾琏真的拿着剑冲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群人。 贾琏仗着贾母一向偏爱他们,所以连母亲和婶婶也不怕了,故意闹腾了一番。邢夫人和王夫人见状,气得连忙阻拦并责骂道:“这下流种子!越来越没规矩了,老太太还在这儿呢!”贾琏斜眼看着她们,回嘴说:“都是老太太惯的她,她才敢这样,连我都敢骂!”邢夫人气得夺下剑来,连连喝令他:“快出去!快出去!”贾琏却只管撒娇耍赖,胡言乱语地说个不停。贾母也被气到了,说:“我知道你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叫人把他老子叫来!”贾琏一听这话,才脚步踉跄地离开了,一赌气也不回家,直接去了外面的书房。 这边邢夫人和王夫人又说凤姐做的不对,贾母听了笑着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年轻人贪吃,很正常。世人都是这么过来的。都怨我让她多喝了两口酒,闹得她吃起醋来了。”这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贾母接着说:“你放心,明天我把他叫来给你道歉。今天你就别过去找他了,免得尴尬。”然后贾母又骂道:“平儿那蹄子,平时我还觉得她挺好的,没想到暗地里这么坏。”尤氏她们笑着说:“平儿没做错什么,是凤丫头拿她出气呢。夫妻俩吵架,都拿平儿当出气筒。平儿其实很委屈的,老太太还骂人家。”贾母一听,说:“原来是这样,我说那孩子看着也不像是那种狐媚子。既然她受了委屈,确实可怜。”然后叫琥珀过来说:“你去跟平儿说,就说我了解她的委屈,明天我让凤姐给她道歉。今天是她主子的好日子,不许她再闹了。” 原来平儿这时已经被李纨拉进了大观园,她哭得非常伤心。宝钗安慰她说:“你是个聪明人,凤丫头平时对你多好。今天她只是喝多了点酒,发脾气不冲着你,难道去找别人出气吗?要是对别人发火,人家会笑话她喝醉了。你现在是觉得受了委屈,但想想平时她对你的好,那些难道都是假的吗?”正说着,琥珀来了,传达了贾母的意思。平儿也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心情慢慢好转,但也不想回前面去。宝钗她们休息了一会儿,才去探望贾母和凤姐。 (第三十七,三十八回让我太兴奋了,导致后面这几回感觉剧情没什么意思,有些提不起兴趣来。甲辰六月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