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犯罪心理画像(1/2)
“赵革古的死亡现场遗留了很多证据,这些证据全都是指向别人的,其中有最明显杀人动机的就是徐长珍。”</p>
“徐长珍的死亡现场则被布置成自杀,但是自杀的痕迹并不明显所以我们当时很快也排除了自杀。而在他杀的证据中,有明显动机的则是冯思水。”</p>
“至于冯思水的案发现场,如果那天没有意外的话,我们就会将其后赶来的丁双娴视为凶手。”</p>
“综上,这三起案子其实都被伪装成了针对性他杀。”</p>
(ps:针对性他杀,意思就是凶案中有很明显的凶手。)</p>
“至于为什么独独将徐长珍的死亡再装饰一层”</p>
沈隽将三起案件逐一进行了分析,众人听得有些许明白。</p>
宋淮止也跟着附和道:“这就是凶手的高明之处。他利用徐长珍自杀的这个不同掩盖了三起案件的相同。从而误导我们,让我们认为这三起案子是不同人犯罪。”</p>
双林文缓缓地点头,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太厉害了。”</p>
对此,沈隽也给出了关键结论,“这也是凶手必须要选择的杀人顺序,可见他为此到底谋划了多久。”</p>
见众人分析的头头是道,裘于思忍不住鼓起掌来,“对对对分析的都不错。其实连环案里很少出现这样环环相扣的案子,很多连环杀手往往会选择一些毫不相干的人,这是这件案子的特别之处。”</p>
“环环相扣需要具备很多条件,这说明凶手和他们接触的时间很长,对这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p>
可以说,这里就是他的屠宰场。</p>
众人沉默着,这个局太大了。</p>
到底是怎样的怨恨,才造就这一场场悲剧。</p>
“前辈,您继续说吧,我保证这次不打断!”双林文举起手臂,虚心请教。</p>
“哎行吧,我继续”</p>
“。</p>
这下可把他吓坏了,一晚上没睡好,更是早早联系双林文,等到省里来的这些领导下来后,请他们到所里坐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