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记者上门(1/1)
盼娣被录取的学校也是省城的一所师范类大专,离沈稚柚学校很近。 当初选这个学校,就是想着两个人的学校近,有个照应。 并且师范类的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当老师。 顾盼娣小时候在乡下,长大后被父母卖进了山里,后来虽然被接来了顾野这,但是她也基本没有出去过,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也没有接触更多的人。 在她的认知里,弟妹以前在学校当老师,那就是最体面最舒服的工作。 每年还有寒暑假,并且还稳定,学校福利也好。 沈稚柚和顾野知道的多一些。 专科类的学校专业其实还挺多的,女生报考最多的就是师范、护士会计什么的。 但是顾盼娣以前上过会计夜校,她在数学这块实在没有天赋,并且学习数学都觉得很艰难。 加上她大学毕业的时候年纪也不小了,当护士伺候人,体力也跟不上。 相比之下,师范专业还真是最好的选择。 就算短时间内分配不了房子,学校也都肯定会有宿舍。 看着自己的通知书,顾盼娣笑着笑着,眼泪水突然就流了下来。 感受到大家的关心,顾盼娣牵起嘴角:“我就是高兴的,做梦都想不到,我也能有去念大学的机会。” 说着,突然一把抱住沈稚柚,“柚柚,谢谢你。” 沈稚柚完全没想到在感情表达上一直很含蓄的姐姐会突然抱自己,还愣了下,随后抬起手拍了拍姐姐的背:“谢谢我做什么啊,这都是姐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你真棒!” 明天就要团年了,家里啥啥该准备好的也都准备好了。 今天这么大的喜事,陈翠娟又十分豪横地切了两条肋排,做了个萝卜烧小排。 并且还用泥蒿炒了些自家做的腊肠。 一顿饭两个肉菜,还都是大肉,几个小家伙幸福的,一口排骨一口腊肠。 家里人多,陈翠娟每次做饭,那分量都扎实的不行,孩子们咋吃都管够! 吃完了,陈翠娟还搞了点橘子出来,“吃点橘子,溜溜缝!” 他们附近有一个生产队种的都是果树。 陈翠娟现在跟周围几个生产队都混熟了,直接找他们生产队买,还不要票,并且都格外新鲜。 不像每次在供销社买的水果,都快蔫了,还不好买! 水果真是溜缝啊,吃完了,大家都瘫坐在椅子上。 哎嘛,真满足,都懒得动! “咚咚咚——” 就在大家都准备继续坐一会了就去睡午觉时,院子外又传来了敲门声。 顾野走过去开门。 外面站了好几个人,都穿着军大衣,还有一个人胸口背了个相机。 看到门打开,立刻自报家门,“顾团长您好,我们是咱们部队宣传科的记者,得到消息您的爱人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并且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今天过来就是想做一个采访,在咱们内部进行一个宣传!” 宣传科的人顾野熟。 之前他每次立功,也会有人上门来采访。 但是顾野不爱整那玩意,都给拒绝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科长知道顾野不喜欢采访,这次还专门换了一个记者,并且上来就直说,是来采访他家人的。 顾野皱了下眉,让他们等一会,进屋跟媳妇说了情况。 沈稚柚和顾盼娣对视一眼,还要采访他们? 在顾盼娣看来,报社工作的人都是真正的文化人,一听他们在外面等,连忙点头。 姐姐都没有意见,沈稚柚自然也没有意见。 大冬天的,看到站在门口的几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哈着白气,头发上都落了雪,点点头:“可以啊,请他们先进来吧。”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家里年货都准备的很充足,家里也都打扫的很干净,并且桌子上还铺着买回来的对联和窗花。 虽然还没布置,但是一进屋,就感受到了温馨和春节的氛围。 “快快,同志,冷吧,赶紧坐下先烤烤火。” 记者啊! 闺女要上报纸了啊! 这要是在他们村,那可是要敲锣打鼓的大喜事! 陈翠娟赶紧把桌子上的饭菜端进厨房,又拿了椅子过来。 等他们坐下后,又去给他们倒茶,还拿了瓜子和麻花! 这么热情,把记者都整的不太好意思了,一个劲说“谢谢”。 “客气啥!那你们忙,我去干活!” 等陈翠娟走后,记者问:“这是沈老师您母亲吧,真是一位勤劳又热情的女性。” 记者说话文绉绉的,语气还很激昂。 让原本准备去歇会的陈翠娟听到后不禁挺直了腰板,打算没事找事,给自己找点活做! 沈稚柚用力点头:“对,我妈确实像你们说得这样好,我和我姐能考上大学,以我母亲为代表的家人在背后的付出是功不可没的。” “同志,还有一个事情,就是我现在已经不是老师了,叫我小沈就行。” 见他们还想寒暄,沈稚柚直接切入主题。 前来的记者也立马进入状态。 为什么要高考、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准备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后面又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在考试的过程中又是怎么平衡家里和学习的、未来考上大学后准备做什么。 沈稚柚和顾盼娣看报纸看的比较多,也知道报纸喜欢写什么,就都往报纸上喜欢的内容说。 虽然顾盼娣刚开始有些紧张,但是在记者的引导下,慢慢进入状态。 并且还真情流露,说了很多。 记者听闻顾盼娣以前的经历,都跟着心酸,但更多的是激动! 顾团长姐姐的故事性,竟然比他爱人的还要强! 到了结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任务指标,记者最后问了一个问题:“咱们部队的后勤科和妇联在你们的准备工作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沈稚柚一听这问题,顿了顿,随即,慢慢笑了出声:“这个问题的回答有点长,请稍等,我理一理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