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夫妻温存(1/1)

好书推荐:

“爸妈,这衣服你们去试试。”进了屋里苏荷打开包裹,拿出给买的衣服。 顾母,“我们这衣服可多了,不用给我们买。” 嘴上是那么说的,但心里高兴,拿着衣服去镜子跟前比划了,跟顾父说,“你先别穿,等晚上洗了澡再穿。” 不然弄脏了。 “给你俩买了凉鞋,还有短衣短裤,裙子。” “去试试吧。” 苏荷把俩小宝的衣服拿出来。 俩孩子兴高采烈的去试衣服了。 试完就脱下来了,洗了再穿。 “小荷先吃饭吧。”顾母端了鸡肉,还有大白面馒头。 饿到不饿,不过苏荷想吃炖鸡肉了,于是喝了一大碗鸡汤,两个大鸡腿。 吃完顾母就让苏荷回屋休息了,坐车估计也累了,先睡一觉。 “妈妈,我想跟你睡。” 苏荷睡午觉,俩小宝要在她身边抱着她睡,她也想俩孩子了,就随着她们抱了。 母子三人一觉睡到了五点钟。 醒来洗了一把脸,睡了一觉感觉精神好多了,身体也没有腰酸背痛。 顾建华六点钟回来,闲着也是闲着,苏荷顾母还有俩小宝,她们四人就来顾二姐这边唠嗑了。 顾二姐见苏荷就哎呀一声,夸道,“弟妹你这气质越来越好了啊,这好看的。” 苏荷笑道,“是吗?” “是啊,比以前还好看了。” “瞅瞅这衣服,穿在你身上多板正。” 苏荷目前的打扮就是白衬衫短袖,黑裤子,下面是黑色小皮鞋。 头发后面编了一个麻花辫。 “小荷我跟你讲,吴三凤也买了一个跟你这个差不多的衬衫裤子,她穿着就没有你好看。”顾二姐说。 顾母,“她能跟小荷比么。” 顾家二房说顾家大房的坏话,同样顾家大房也是,经常说二房人的坏话,俩家互相说对方坏话。 互相看不惯。 苏荷笑道,“顾梨是不是没回来?” 顾二姐,“谁知道呢,我以为她跟你们一起回来。” 顾母,“张秀英跟我说了,顾梨今年不回来了,留学校学习。” “我听明月说,那丫头在学校处了个对象是吗?”顾二姐问。 苏荷点头,“对,处了一个她们系的。” 顾二姐,“那人咋样?” 苏荷,“长的挺俊一个小伙。” 顾母撇嘴,“好看也不能当饭吃。”她看不上。 “明月他们在休息吗?” 顾二姐,“对,说坐车累了,吃完就睡觉去了。” “弟妹,京市房租贵不贵啊?”顾二姐问起。 苏荷,“也还行,就我们租的那房子一个月11块钱,一年一百多吧。” 顾二姐听闻,“那也不便宜,大半个月工资下去了。” “关键他们两口子还没有工作。” 顾二姐跟苏荷顾母说了唐泽旭明月一家要搬去首都的事。 “你说这去首都生活,每个月付房租,吃喝这些都得花钱。” “在农村吧,夏天吃菜自个儿种,粮食也是自己种的。” 顾二姐快愁死了,她那女婿说是要卖了工作走,那工作能卖多少钱,加起来有一千存款吗? 一千都不够,大学四年光房子就五百了。 一家四口平时还得吃喝,啥不要钱。 顾二姐愁,“我们怎么说都没用,明月说房子都租好了。” “二姐他们过去就过去吧,明月想孩子想的天天晚上哭呢。”苏荷说。 顾二姐,“我知道这个事啊,可是去了吃什么喝什么啊,是头两年没问题,但是钱花完了后两年咋过啊!” 苏荷,“不是还有我们嘛,二姐你别担心 ,而且明月唐泽旭两口子都当爹妈的人了肯定心里有数。” 顾二姐摇头,“他们能有啥数。” 顾母,“孩子们的事情咱们就别管了,到时候咱们给邮点粮食啥的过去接济。” 反正顾二姐是很愁,两口子都没有工作,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要租房住,还要养俩孩子。 就靠存款过日子,这压力真是太大了。 苏荷顾母几人也没待太久,聊了会儿就回家了。 时间六点钟,顾建华下班回来了。 中午给苏荷炖得鸡肉跟蒸的馒头还有很多,晚上就不做饭了,就吃这个。 顾父,“大队没杀羊,要是杀羊就炖羊肉了。”语气有点遗憾。 苏荷,“爸,这就挺好的了。” 也就她们家条件好点,隔几天吃一次肉,别家都没有这样的,一个月吃一回就不错了。 晚饭吃完,苏荷带着俩孩子在院里溜达了会儿,就回后屋了。 她这会儿不困,中午睡多了,精神的很。 俩娃也是。 一家四口躺到炕上,就聊去首都的事情。 “妈,我们那房子是什么样的?跟姥姥姥爷家差不多吗?” “妈,我们跟爹去了首都,你住学校还是住家里啊?”俩娃一人一句问。 苏荷先回答前面的,“差不多,有三个房间,我跟你们爸一间,然后剩的两个是你们的,姐姐和哥哥要是不回来,你们一人一个房间。” “你们去首都,我就不住学校了,住家里啊!” 俩娃,“我们一人一个房间,晚上睡觉害怕。” “那怕啥的。” “就是害怕,妈妈,我要跟你们一起睡。”这是妹妹长欢说的。 “妈妈我也害怕,我也要跟你们一起睡。”接着哥哥长筠也道。 他们四人躺在炕上,苏荷左右两边被俩娃抱着,顾建华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一侧。 他道,“好了好了,你们该睡觉了。” 俩娃,“我们不困,我们中午睡了。” 顾建华,“明天你们跟爷奶睡去。” 俩娃,“才不要,我们要跟妈妈睡。” 顾建华,“”他要他媳妇儿。 苏荷抱着俩孩子,觉得孩子还是小时候好玩,妈妈的妈妈的粘着你,长大了就不粘了。 就像俩宝,他们小时候也是这样,吵着要跟她睡。 虽然中午睡过了,但在苏荷拍拍下俩小宝还是睡过去了。 等他们彻底入睡后,苏荷轻轻起身来到自己被窝里。 “等久了吧。” 她抱住顾建华。 “没有” “媳妇儿我们去西屋。”顾建华提议。 苏荷,“行。” 动静太大怕吵醒孩子们。 西屋顾建华都铺好垫子了,接下来夫妻俩人好一番温存。 完事后苏荷问,“弹夹清空没?” 顾建华,“应该还有。” “那再战?” “明天战。” 翌日,苏荷睡到了上午十点钟,舟车劳顿,她确实累了。 看了一下身边俩小宝不在,她睡得死,也不知道孩子们何时起来的。 都说做那个事,有助于睡眠,果然是的,这一觉苏荷睡得特别香,中间也没有做梦,一觉睡到上午十点。 她洗漱好去了前屋,只有顾母一人在。 “小荷你醒了,娘去给你端饭。”顾母忙去了厨房。 苏荷跟在她身后,“妈,长筠长欢呢?” 早饭顾母又杀了鸡,从锅里挑出两个大鸡腿,“跟他们爷爷钓鱼去了。” 顾父自从不下地后,每天就听收音机故事,而今年不知怎么迷上了钓鱼,自从开春,只要不下雨打雷,顾父天天去,一坐就是一天,顾母十分不理解。 那想抓鱼,下个网或者用渔网唠呗,还整上钓鱼了。 “一天也钓不上来几个,浪费时间。”顾母跟苏荷叨叨。 苏荷笑道,“爸想钓就去钓吧,咱们这村里也没别的爱好了,要是在首都,还能跟周围大爷大妈下象棋,逛逛公园,打打太极啥的。” 顾母把装有鸡腿的碗给苏荷,“我装馒头。” 又道,“那我们这农村肯定没法跟首都比。” “不过你爹在村里老头中也是这个。”竖了大拇指。 “别家老头哪有他这样悠闲,还钓鱼,都还下地呢。” 村里别说六十多岁的,就是七十的只要能走能动,都还在下地呢,不下地在家待着看儿子儿媳脸色吃饭,不好过啊! 就算是儿子愿意,儿媳也不愿意。 “妈,等我跟建华在首都安定下来后,就把你们接到首都养老。”苏荷跟顾母说。 听闻,顾母笑道,“不用我跟你爹待在老家就行。” 虽然他们老两口没想去首都生活的想法,但听儿媳这话,顾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她道,“等有空的时候你们把我们接去住几天,看看天安门广场,爬爬那个长城就行了。” 顾母也是没想到真会有这么一天,以前心里就寻思过,想着自己这一生有没有机会去首都。 想来感觉不太可能,这个愿望太遥远了,他们别说首都,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他们县里,这一辈子活了六十多岁,都没出过县里。 不过现下几个孙儿还有儿媳,都考上了大学,儿子一家也要搬去首都生活了,死之前去首都看看的愿望还是能实现的。 苏荷,“嗐,妈这有啥难的,别说首都了,等以后,让你几个孙儿带着你们走遍祖国大好河山。” “去海南,那里气候冬天跟夏天的,还有去大草原看万马奔腾的画面,去新疆吃葡萄干,去西藏看布达拉宫,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这话说的顾母心潮澎湃,别看他们是蒙省人,但蒙省很大,他们家乡在蒙省东部,他们这地,种地放牧一起,没有草原。 所以他们作为蒙省人,都没见过大草原。 更别说新疆西藏这些个地方了。 顾母不好意思道,“去那老些地方得花多少钱?” 苏荷,“能花多少钱,钱花的多,我们年轻人挣就是。” “妈你放心,到时候长意长安他们要不带你们去,我带你们去。” “你们那,辛苦了一辈子晚年该好好享受了。” 这话说的,顾母又想哭了,不过到底忍住了。 她笑道,“我跟你爹就去首都看天安门就行了。” 苏荷啃着大鸡腿,“反正爸妈你们好好保重身体,到时候咱们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顾母,“我跟你爹身体挺好的呢。” 这可真是,她跟老头子身体可比同龄人强多了,不说别人就她妯娌张秀芳还有顾二叔,他们俩比他们小几岁,那整天不是腰疼就是腿疼。 反正没有舒服的地方。 苏荷吃了两个馒头,两个大鸡腿,一碗鸡汤,吃饱了。 “妈,你要不要跟我去大姐家?” 闲着也是闲着,就溜达串门呗。 顾母,“行,那我去换身衣服。” 去人家里,苏荷也没空手,拿了从京市带回来的糕点,分了几份,估计顾母顺便会去顾建华两个舅舅家。 顾母一看苏荷拿了东西,就把鸡蛋放下了,“带这些就够了,鸡蛋就不带了。” 走前去跟顾父说了一声,顾父跟他俩小孙儿钓鱼钓的欢,摆手,“去吧去吧。” 顾母,“长筠长欢你们俩到树底下坐着去,小心中暑。” 俩娃,“奶奶我们没事,我们帽子是湿的。” 顾母又嘱咐顾父,“锅里有饭,你们饿了热了吃,我跟小荷可能晚点回来。” 顾父目不转睛盯着鱼竿,“嗯嗯。” 祖孙三人钓鱼钓上瘾了,顾母也不管他们了,就跟苏荷去了大洼村。 先去的顾大姐家,她们来的不巧,一家子正在吃午饭。 “哎呀,我们大学生回来了。” 顾大姐见到苏荷很是惊喜,赶忙起来迎了。 大姐夫也是,一家子都起身了。 “弟妹你们多会儿回来的?” 苏荷笑着把糕点给了顾大姐,“昨天。” “哎呀,快坐快坐。” 顾大姐招呼苏荷顾母俩人,又亲自给她们倒了水。 “长意长安呢?他们怎么没一起过来?” 苏荷,“她俩没回来,说是要在校读书,过年时候再回来。” 大姐夫,“读书好。” 顾大姐小儿子赵青林娶的是邻村姑娘,叫陈娟。 俩人是在1972年结婚的,生了儿子叫赵凡,今年五岁。 被他妈抱着在喂鸡蛋羹。 苏荷从兜里拿出几颗大白兔奶糖,“凡凡吃糖。” 陈娟,“谢谢舅奶奶。” “谢谢舅奶奶。”孩子很乖。 顾大姐趁机夸她小孙子,“这孩子可机灵了,现在都没上学呢一到百的数字都会数了。” 苏荷笑道,“是挺机灵。” 顾大姐,“也可有孝心了,我那天不小心割到手了就说奶奶受伤了给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