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梁祝 ——庾夕22(1/1)

好书推荐:

梁祝 ——庾夕22 梁山伯此次登门,祝夫人只让人将他带到偏殿。 梁山伯怀揣着激动的心情,以为这次能将婚事谈妥。 毕竟他再也不是什么都不是的寒门子弟,他如今已经是一县之长,虽然因为一些缘故,他成了代理的。 但他相信,凭借着这次治理水患的功劳,成为正式县令,是迟早的事! 可进来之后,除了几个仆人过来上茶,就再没有主人家过来。 等了大概一个时辰,就在梁山伯焦躁不安的时候,祝夫人才才姗姗来迟。 梁山伯本就是为了来求娶英台的,自然不敢有丝毫抱怨。 祝夫人一进来,他立马就起身问好。 祝夫人神色淡淡,看也不看梁山伯,径直坐在主位上。 梁山伯见势,知道祝夫人还是看不上他,虽觉得自己如今有些底气,却还是不敢造次。 祝夫人喝了口茶,看着局促不安的年轻人,不由得叹了口气。 若是可以,她哪里不愿意英台过得幸福! “梁山伯,我之前就和你说过,你与我家英台不是良配,婚姻之事,讲究门当户对,我家开不了这个先例!” 梁山伯闻言,觉得祝家是嫌贫爱富,当即刚刚等待之时聚集的怒火一下子上来了。 “祝夫人,您怎能如此说,若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祝夫人听了,却是嗤笑一声。 “你还真是不死心,你是不是就是靠着这些烂词诱惑我女儿的?” “你攀上我们祝家,能让你梁家少奋斗多少年,你当然可以这么说!” “我们祝家呢?自古士族无下士,你要我祝家承担所有士族的压力吗?” 祝夫人眼眶发红,她又何尝不想女儿得偿所愿,她又不指望她什么。 可他俩只知道情爱,全然不顾及其他! 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一旦他们祝家和寒门通婚,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梁山伯所在的高度,根本不了解祝家面临的压力。 在他看来,不过是祝夫人嫌贫爱富的借口罢了! “祝夫人,你说这些,无非是觉得我梁山伯配不上英台,若你真爱惜英台,又怎会让我们劳燕分飞!” 祝夫人不料对方竟然还道德绑架,难道他以为这样,他们就会碍于面子,不得不同意他二人? “梁山伯,你说这么多,不过是站在你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罢了,你但凡能为英台考虑一点,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梁山伯立即反驳:“祝夫人,就因为我在意英台的感受,这才上门提亲,父母对子女,难道不是希望他们幸福快乐吗?” 祝夫人摇了摇头,眼神失望的看着他。 “看来我刚刚说的,你是全然没有听进去!” “你若是真有本事,就闯出一片天地出来,让我们看到你的诚意,而不是在这里道德绑架我们!” “与你们一同在书院读书的马文才,你应该听说过他,如今对方做到了何种程度,自不必我再多言。” “我要求不高,你要是能达到其高度的一半,我就答应你们的婚事!” 祝夫人此言不过是推脱罢了,这世上,能有几人能达到马文才那种程度。 即使是一半,也是人中龙凤! 马文才身边聚集了那么多能人异士,若梁山伯当真有才,马文才又怎么不会将他收入麾下。 说到底,还不是没有入人家的眼。 祝夫人的话,让梁山伯一阵语塞。 他当然猜到了这是祝夫人的推托之词,根本不相信他有这样的能力。 但少年人,最是不服气! 如今就是为了争这口气,他也要闯出个名堂来。 “祝夫人,你不过是看不上我梁山伯罢了,他马文才是什么人,背靠士族,一呼之下,有多少人愿意投靠他!” “不过,我梁山伯也不是什么无能之辈,希望祝夫人能信守诺言,等我梁山伯闯出一片天地之后,自当再次登门提亲!” 说罢,梁山伯转身离去。 而祝英台这边。 本来得知山伯要来的时候,前夜还激动得睡不着! 本来她都梳妆打扮好了,就为了能和梁山伯见面。 可没想到临近时间了,祝夫人却带来侍女,强硬的将她押回房间,更是将房门紧锁。 她在吟心的帮助下,千辛万苦终于从窗户逃了出来。 一路打听,终于来到偏厅。 可来了之后,却只看到祝母。 祝英台当即察觉到气氛不对,立马跑过去问她: “母亲,山伯呢?” 祝夫人疲惫的揉了揉眼睛,一脸无奈的看着她。 “英台,你与他不是良配,忘了他吧!” 说完,就准备起身离开。 祝英台却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当即拉着祝母问道: “母亲,山伯人呢,不是说今天来吗?” “还有,你之前不是答应我,会好好考虑的,怎么如今又变卦了?” 祝夫人深吸一口气,看着已经陷入情爱的女儿,内心充满了无奈。 “英台,你不要这么不懂事,我们家的门第,怎么可能让你嫁到梁家这样的人家!” 祝英台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祝母,口中说出的话更是将她气的个半死! “母亲,你怎么能如此轻贱山伯,人的出身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我与山伯之间的情谊才是最重要的!” 祝夫人没想到英台这么糊涂,平时见她倒是机灵,如今看来,是机灵过了头了! “英台,我是你母亲,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的婚事,还轮不到你做主!” 说完,祝夫人再也待不下去,一把挥开英台的手,转身离去。 看着祝母的背影,英台慢慢滑坐到椅子上,神情悲痛。 她本以为山伯这次登门,能让母亲高看一眼,可如今看来,家里人还是反对。 甚至父亲都没有出面。 明摆着是不愿与梁家结亲。 她从未在意过祝家九小姐的身份,若是愿意,她宁愿自己投身在普通人家! 祝英台此刻只看到她与山伯之间的阻碍,可她却从未想过。 若是她出身在清贫人家,是不是就是下一个谷心莲。 若是在清贫人家,她哪里有机会识文断字? 哪里有机会与梁山伯同窗几载? 祝家不愿打破士族传统,因为他们怕他们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而祝英台,她只看到自己的爱情即将淹没,却从未考虑过家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