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兵分三路(1/1)

好书推荐:

龙三带领着二百名抗联战士,经过一夜的急行军,终于在天亮之前赶到了四峰山。 山脚下巡逻的小土匪立刻把消息传到了山上。 薛大宝和龙五亲自下山,把二百人接上来。 山上的人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离天亮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据可靠消息,运送物资的汽车大约在八点到九点之间,到达四峰山。 龙家两兄弟、薛大宝,老谭、于祥和粮台,还有一丈红几个人,开了一个临时会议。 会议期间,于祥提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 “截获的物资怎样分配?” 龙三沉思了片刻,反问道:“你想怎么分配?” “药品归你,粮食归我!” 于祥说的理直气壮:“药品虽然数量少,但是珍贵,你们比我们更需要,粮食你们拉回去,路途远也不方便,留给我们最好,这样谁也不吃亏!” 龙三和龙五对视一眼说:“好,你的这个提议我同意,但是缴获的武器要归我们!” 于祥点头同意了,还邀功一样得意的向一丈红伸了一下大拇指。 绺子现在并没有同意抗联的收编,既然是合作,就要有条件。 但于祥提出的条件,绺子里的几个人,除了头脑简单的薛大宝,其余几个人的心里都警觉起来。 谁都知道,虽然大当家的表面上还没同意绺子的收编,但两家决定合作截下这批物资。 已经是间接的认可了。 因为无论截获的成功与否,都与日伪军结下了不解之仇。 四峰山必定成为报复的对象,根本不可能住下去了。 于祥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肯定是想好了退路。 但退路是什么,几个人都不清楚,越是不清楚的事情,才越可怕。 所以,一丈红,老谭和粮台都没有提出异议,他们倒要看看,于祥到底和谁在勾结。 按理说,就现在这个场合 还轮不到于祥说话,他这样着急的越俎代庖,显见是别有用心。 一丈红看了一眼老谭。 老谭会意,借故出去,安排了两个心腹,一会要看好于祥,别让他在关键的时候使坏。 天空微亮的时候,几个人到了路边的半山坡上。 龙三观察了一会,得出的结论和老谭一样。 如果在断裂带不能截停拉物质的军用汽车,基本就没有胜算的可能了。 龙三站在半山坡上,看着眼前的山路。 土匪们枪支是各种各样的,有很多都是自制的土铳。 射程近,而且精准程度也不够。 想要在这么远的距离射击,根本不可能。 要是在距离道路五十米以内,没有埋伏的掩体,等于面对面的短兵相接。 伤亡会很大。 抗联二百人,加上绺子里的三四百人,一共人数可以达到五六百人,在人数上占据一定优势。 但四峰山的战斗力太低了。 而且根据组织的安排,不仅要死死拖住这批人,还要把县城里的一个日军中队引出来。 这次的目标,不仅要截获这批物资,还要趁机拿下佳南县城…… 龙三双眉紧锁,一时之间也没有好的办法。 忽然远处的山路上出现了一队人影 。 很快进入了几个人的视线之内,虽然没有唢呐喜轿,就连新人的身上,也没有穿鲜艳的喜服,经验丰富的龙三,还是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支送亲的队伍。 为了避免麻烦,选择安静的早上,悄无声息的把新娘送到婆家。 老谭心头灵光一闪。 山寨里有女人,完全可以伪装成送亲的队伍,那样就算直接行走在路上,也未必引起日伪军的怀疑。 只是人数不宜太多 ,最多十几个人。 他急忙把心中的想法,说给龙三听。 龙三觉得这个计划可行 ,不过他补充了一点,送亲的人数不能多,而且武器不容易隐藏,暴露的可能性大。 要是换成出殡,就顺理成章多了。 因为四峰山脚下,就是靠山屯,屯子里的乱葬岗就在这条路的附近。 昨天晚上,龙三来的时候,就路过那里。 出殡的人数,没有定数,多少人都不犯病,而且棺材之内,还可以隐藏枪支弹药。 人员太多也容易引起怀疑,三十人到五十人最好。 断裂带埋伏二百余人,先发起进攻,阻止汽车的行进速度。 前面的送葬队伍迎头痛击,剩下的人作为后援。 几个人很快制定了作战计划,兵分三路。 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刻准备一口棺材和出殡的一应事务。 老谭对靠山屯特别熟悉,说白了,靠山屯和土匪是唇齿相依。 四峰山绺子抢夺的很多财物,都是靠山屯的暗匪销的赃。 老谭立刻带了十几个心腹手下,下山去靠山屯 。 其实哪个屯子都有行将就木的老人,有很多人家也早就为老人预备下了寿材。 所以想要找到一副棺材,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兔子不吃窝边草,土匪也有自己的规矩。 对于靠山屯,四峰山的土匪不但不会抢,相反还会保护屯子。 作为回报,屯子里的人也经常给土匪提供帮助,通风报信。 所以老谭很快找到了所需要的物资。 并且抬到了屯子边上。 伪装成出殡的人都是抗联的战士,一共四十六人。 由龙三亲自指挥。 断裂带埋伏二百人,由龙五和薛大宝指挥,抗联七十人,土匪一百三十人。 剩下的作为后援,隐藏在二百米之外的山坡上,这个距离,行动的军车很难发现他们。 一切准备就绪,离预订的时间也差不太多了。 八个人抬着的棺材行走在山路上 。由于棺材里面装着枪支弹药,实际重量比一个死人重的多。 龙五和薛大宝也早早的埋伏好了。 老谭和粮台,一丈红带领着剩下的土匪和七八十的抗联士兵,隐藏在山路二百多米的山坡上。 时间在一点点的过去。 忽然远处传来汽车马达的轰鸣声。一共五辆军车,一路缓缓驶来。 见到路上有人,车上的日伪军明显的紧张起来。 等到看清楚是一支送葬的队伍时,稍微松懈了一点。 车速不减,只是一个劲的狂按喇叭。 前面的送葬队伍不但不让路,还把棺材停在了山路中间。 拦住了卡车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