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兄妹终于相见(1/1)
104 犹豫了几个小时,谷亦满一不做二休,直接在大豆前添上‘新希望’三字,于是大豆变成希望牌大豆。 谷亦满顾不上“消化”豆粕、豆油,直接打开助手笔记本,超级助手名字后面写上:处理大豆两千斤。一吨的黄豆对董孝泽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若他能接收成功就说明这个法子可行。 写完后,谷亦满同时盯着压缩册和助手笔记本,想第一时间确认这样做可不可行。 让它们从无主物变成有主物是谷亦满琢磨一夜后最终选定的方式,这个方式是钻漏洞,但也是她能在最短时间里把所有复制品的百分之九十再次加工、转化、消化的最快捷方式。 不然靠她自己,怎么完成那么大的工作量。 熬到十点的谷亦满没觉得困,专心致志盯着一册一本,盯得眼都酸胀起来,还是没有一丝变化,她都要放弃的时候,不知是不是学习室对她妥协了,董孝泽名字后面的增加几个字:“任务已安排。”同时压缩册上大豆的数量减少一吨。 谷亦满激动地哈哈大笑起来,随即困意来袭,趴桌子上睡着,进入深度睡眠后,学习室把她弹回酒店房间的床上。 谷亦满吃着早餐,还对昨晚的事情回味无穷,复制品的难题就这么解决了,谷亦满在超能力换取的十艘军舰前都标注‘新希望号’,同时把这些安排给董孝泽当做处理任务,为他的粤城造船厂添砖加瓦。 话说,学习室是有意识存在的? 饭后,谷亦满询问前台关于去往美国东海岸波士顿市的路线及所需时间,可能酒店住宿人员对这方面需求很多,前台拿出专门的单子交给谷亦满,告诉她,这是最新的铁路及飞艇路线图,还给了谷亦满一些建议。 谷亦满没有冒险选择飞艇,而是坐上太平洋铁路上的列车。 几天后,谷亦满到达波士顿,她第一时间就去找当初大哥留下的地址。 谷亦满还没有到达地方时,被一个人拦住,她很紧张,四处张望,街上的人不多,美国这么明目张胆的拦路抢劫吗,自己还是个孕妇,关键是自己听不懂他说话。 谷亦满一只手拎着行李,另一只手举起,用英语问:“有事吗?” 对方明显听懂了,一边指着前方的路口,一边用简易的英语说:“this,follow (这边,跟我走)” 谷亦满看着对方指向的宽阔街口,这也是自己要去的地方,跟着走就跟着走吧,但手悄悄摸向皮包里的手枪,这个勃朗宁也不知是谁收进去的,可是多次方便了自己。 拐过街角,谷亦满的‘牛眼’再次开启,得提前看看前面带路的人有没有埋伏的同伙。 同伙没看到,谷亦满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大哥,谷丰。 她不自觉喊出声:“哥!”随后舞动手臂,大声朝谷丰呼喊:“大哥,谷丰!这里!我在这里!” 谷亦满激动地一边呼唤谷丰,一边用英语对眼前的男人说:“那是我哥,我不能跟你走了。” 谷亦满快步走向谷丰,两人距离大概一百多米,即使不用‘牛眼’也能看到对方的距离,谷丰也很快发现不远处的汉语喊声,看到谷亦满的同时,还看到一个外国佬试图拉拽她,顿时也用英语惊呼起来:“停下,停下,好商量……” 谷亦满被拉住,是她没想到的,她立即亮出包里的手枪,但这个高大的外国佬还是不松手,她急了,用英语流利的说:“快放开我,我的家人马上到,如果你不想惹上麻烦的话,就赶紧松手。” 在谷丰赶到,塞了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给那个人后,他就松手了,在离开前还礼貌致谢。 谷亦满见到谷丰后,心里的委屈就憋不住了,在大街上就想掉眼泪。 谷丰也很激动,但他还是控制住情绪,劝谷亦满,“满满,我们先回去,这边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的。” 谷丰看着谷亦满的肚子,关心道:“满满,又做过检查吗?” 从吉隆坡离开后,谷亦满的肚子就像吹气球一样慢慢鼓了起来。 谷亦满摇头,“这一路真是一言难尽。大哥见到红豆了吗?” 谷丰摇头,“红豆回国了,说来话长,我先把你送回去,再去接你嫂子,到时候再说。” 等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时,已经是下午,算起来兄妹将近四个月没见。 邓心怡拉着谷亦满的手,把谷亦满离开后的事情徐徐道来:“满满啊,万幸你没事!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呀!我和你哥也是刚到这边月余时间,我们坐的船和你当初坐的是同一艘,只是比你晚了一次,差不多晚了两个月。” 谷亦满点头,从国内过来的客轮航线不多,乘坐同一艘船很正常。 大嫂继续说:“我们还没登船,红豆就回沪市了,那时母亲还留在沪市,得知你的消息就晕倒了。” 谷亦满看向大哥,大哥摇头,“母亲没事,今日我已经把见到你的消息递给大使馆,请求他们帮忙传递给小舅舅。也给父母都寄了信,就看哪边先到国内。” 谷亦满问:“我不见了,红豆是怎么和你们说的。” 邓心怡拍拍谷亦满的手,“别急,听大嫂给你细细说。” “好在你没事,红豆那丫头是吃了大苦头的,回到沪市都不成人样了,她说你们在吉隆坡下船后就分开了,她跟着董家的那几个人一起,但你和李运是跟着一个小鬼子走了的,从那之后她就再也没见到你,也没有你的消息。那个李运说你和小鬼子到地方就支走她回船上拿东西,她再回去的时候就不见你和小鬼子了,她以为你已经提前回船上就也回去了,她上船后,船就再次启航,但她没找到你。” “当时红豆得知你没和李运一起回船上时,要跳船回去寻你,但董家的那几个一直看着她,直到下一个停靠港口,几人才一起下船,找机会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