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岐山沐家(1/1)
陈镇眉头紧锁,心中担忧了起来,看向陈宫道:“你有什么建议吗?” “解决的办法是有!最快最便捷的便是将他们全部坑杀,当然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殿下先前经营的名声将会功亏一篑!”陈宫神色沮丧,无奈摇头道。 “没别的法子了!”陈镇心中华暗自计算,原本他所运送的粮草只够李德明大军坚持到冬季;但随着招降人口的增加,平白无故多增了五万人的口粮,这就使得原本的口粮极速缩减了。 而且根据原本的计划,熬了南郑城中白巾军两三天了,他们里面的粮草怕是早就消耗的差不多了,后面招降的人数必然会增加,这种隐患已经彻底暴露在陈镇眼皮子下。 “办法是有的!”陈宫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道:“首先殿下需要做的,就是休书一封,先是将蜀地的战况一一呈送至陛下面前,让他知晓大军的不易;同时,殿下也要诉说苦楚,让朝廷加派运送物资!在这条件的基础上,殿下也要做好两手准备!” “向朝廷上书的事情,就交由你代笔,事后给孤看一下就行了;至于你说的两手准备是什么意思!”陈镇双手交叉,手掌抵在自己的鼻息间,等候着陈宫的回答。 当今天下的粮草,有一半收归国家,还有一半殿下可知道在哪里?”陈宫并不急于告诉陈镇,而是卖了个关子,就像是在考问陈镇。 “?”陈镇眼中是一阵问号,额头上满是黑线,他是真讨厌这些文人卖弄才学;事先他们总要卖个关子,可就是没办法,谁让这些文人都是宝呢,只能宠着。 思虑了半晌,陈镇心中大体上是已经有了答案,看着陈宫那满脸严肃的表情,陈镇脱口而出:“世家” “不错,世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实力盘根错节,上到朝廷,下到商贾,几乎覆盖了帝国大半的财政收入渠道;这其中就掌握着土地、粮食、盐巴、矿石、冶炼等等……; 甚至于在朝堂上也有着极大的势力,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开始组建军队;闲暇时作为农夫耕田,一旦有突发状况,他们便会化农为兵。 他们才是帝国最大的蛀虫”陈宫面色严肃,像是说的有些久了,嘴巴都有些干涩,拿起杯盏长饮后,继续补充道:“殿下,光是整个京城,世家就有三四万的私人力量,这还不算他们在各个军中职务安插的子弟,这些人马加起来,几乎可以颠覆整座京城” “公台,你说了这么多,这些于我们而言,可没有任何的帮助啊?”陈镇听着陈宫的解释,虽然也是知晓世家的危害;可说了半天,陈宫似乎并未说到点子上。 “世家乃是毒瘤,殿下必须加以铲除;但殿下必须要和他们交好,分化一批拉拢一批,只有让他们内斗消耗,殿下才能从中获取利益; 如若直接掀了桌子,没了规矩的束缚,世家就像是脱缰的野马,再难受殿下掌控”陈宫两手比划,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划分清楚。 “你的意思是,现在就让我拉拢世家,从中获取粮草”陈镇将其中的关系分析,看着陈宫,像是等待确定的答案。 “不错”陈宫默默点头,一副无奈之举的表情。 “听你这么一说,公台莫不是已经有了人选”陈镇双手耷拉在桌子上,眼神玩味的看向陈宫。 “殿下,扬州的乐家实力强大,在整个天下都是排得上号的,殿下与其家族嫡女订婚,可先虚与委蛇,事后再做清算;可眼下远水解不了近火,暂时不做选择”陈宫捋着胡须,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直说吧,你心中的人选” “关中沐家”陈宫拿起茶杯,伸手在上面沾了沾水,在木桌上写出一个沐字。 “沐家?小家族吗?”陈镇默默的陷入回忆,可他不记得关中还有这样姓氏的家族。 在陈镇印象中,关中有四大家族,分别是商南王氏、淳化章氏、陇县白氏和重泉崔氏,至于沐家真是没听说过。 “岐山沐氏,其先祖名曰沐朱,乃是宣帝时期的将军,官至西凉太守;原先为武将,但其后辈虎父犬子,弃武从文,历经数十年发展,也不过堪堪成为三流家族,差点就沦寒门; 现在其家族子弟,都想重现家族辉煌,多数从军,在岐山也是有着不少的资产,殿下若是愿意的话,沐家的粮草,完全可以供应殿下十万大军三月之用”陈宫神色如常,只是他说话的话,却是如同平地惊雷。 而所谓的寒门,指的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一些落魄的贵族,他们虽然无权无势,但掌握着知识,这是他们的立根之本。 “一个小小的家族,竟然有如此多的财富吗?”陈镇言语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供养十万大军三个月,这是什么概念。这几乎都可以造反了,而且像这样的世家,在关中数量还不少啊。 “殿下不要忧虑,他们的财富虽然积累的很多,但不过是将所有的财宝变卖才有这些; 况且他们家中的私兵撑死也就百人,这也是世家虽然有财富,但却没有造反能力的主要原因”陈宫笑呵呵的看向陈镇,像是再宽慰他。 大乾立国之处,曾经设下规定,虽然允许世家拥有武装自己的力量,但人数不得超过百人,且不得配备盔甲武器。 虽然帝国法律崩坏,世家也不断增加私人兵马,但都没有人超过千人,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超过千人,每日人吃马嚼都是天文数字,就这样养着他们,什么也不干,世家即便是再有钱,在不敢这般肆意的挥霍。 当然,野心家就另当别论了。 此刻,陈镇已经听不进去陈宫的话语,脑海中陷入遐想,若是能够将所有世家的财富兵马收回,为自己所用,那陈镇万千能够拥有远征草原的实力啊,至于内忧,陈镇都不将他们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