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太平大典(1/1)
这番话简直是振聋发馈,令他们震撼莫名。 虽然他们很想反驳几句,但仔细一想又是如此的在理,似乎并没有反驳的理由。 “秦末!你不必花言巧语蛊惑人心,吾等是不会归降于你的!”王匡咬牙切齿。 “你错了。” 秦末说道:“孤从未花言巧语。” “孤所做之一切,全都是在为天下百姓着想,王公节,孤听闻你年轻时轻财好施,以任侠闻,对百姓多有恩惠。怎么?难道以前对百姓的好,都是作假不成!” “你!” 王匡气急败坏地指着秦末,“你胡说!” 秦末淡然笑道:“你若无愧,便大方承认即可,又何须恼羞成怒呢?” 其实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明白,秦末说得一点儿也没有错。 王匡确实是年少时热衷地将金钱大量的施舍他人,因为这些事迹而使他闻名天下,而他之所以这么做,还不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 秦末看向周围其他人:“诸位都是英雄豪杰,孤知道你们都是铮铮铁骨,绝非贪生怕死之辈。” “但是你们应该很清楚,时今天下动荡,难道真的就是黄巾起义所造成的吗? 百姓们只想活下去,却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僚,世家压迫得喘不过气!” “如果,穷人跟富人,孤一定向着穷人!官员和百姓,一定向着百姓!孤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受苦受难而置若罔闻,孤希望你们能够和孤站在同一阵营,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众人默不作声,神色各异。 秦末对着站在自己身后一直不说话的蔡邕,使了一个眼神,蔡邕见状赶紧上前一步。 “诸位,且听老夫一言。” 众人齐刷刷地望去。 只见蔡邕捋了捋颔下山羊胡子,说道:“诸位,秦王何许人也?老夫翻看史书也不曾得见,所谓千古圣君,必雄才伟略,胸怀韬略,治国有方,以及……” 说到这里,蔡邕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以及仁爱天下、慈悲济民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远见!这些,老夫在秦王身上都能看到,他才是真正的贤主,当世之中谁有资格称为贤主?” “老夫敢断定,唯有秦王方配称之!” “诸位和老夫相识十数载,何曾见过老夫如此夸赞一个人?” “老夫只想问问诸位一句——” “有这样的君王,还值得为汉室卖命吗?” 蔡邕的一席话掷地有声,字字珠玑。 众人沉吟许久,皆被说动。 只不过他们还不知道的是,蔡邕这老头的两个女儿早就入宫当了王妃。 不然,哪里会这么卖力的吹捧秦末。 秦末也没想到蔡邕这老头这么会夸人,这一次竟把自己吹嘘成千古明君了。 不过……这样一来,倒更容易让这些人归顺于自己,只要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蔡老竟如此夸奖于孤,实在令孤汗颜,孤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为了让这天下百姓都有一条活路而已,哪能称得上是圣贤之主啊。” 秦末装模作样地谦虚了一番。 随即,赶紧拱手对众人说道:“诸位都是有才能的英雄豪杰,孤恳请诸位为这天下黎民苍生,助孤一臂之力,与孤共建盛世太平!” 众人面露迟疑,纷纷猜忌秦末的用心。 “秦王既有如此胸怀,在下又岂能拒绝!” 孔融最先开口表态,“在下与秦王志同意合,都是为了这天下黎民苍生,我孔融愿意辅佐秦王,重塑这朗朗乾坤,使我华夏万物兴盛!” 对于孔融的投降,秦末倒是没有意外。 正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孔家:世世修降表,代代衍圣公。 儒家对两汉影响太深了。 秦末也知道要是把孔融收服了,对于整个秦国来说都是极其有利的。 马上就要开科举制了,少不了需要他这个大儒帮忙,甚至要靠他才能撑起这个门面。 “哈哈哈,好!文举先生不愧乃圣人之后,果然深明大义!孤欣慰至极!” 秦末高兴地拍掌道,“既然文举先生愿与孤共建盛世太平,那孤岂能不尽人意!” “拟诏,封孔融为衍圣公,令世袭焉,赐食邑两千户,并赏良田五千亩,另加官孔融为国子监太学祭酒,负责秦国学府之事。” “再赐孔融衍圣公府邸一座,金十万。” 秦末一系列的封赏措施落定,在场众人均是羡慕嫉妒恨。 孔融闻言顿时大喜,连忙跪拜谢恩,感激涕零道:“臣,孔融叩谢大王厚赐,臣定效忠秦国,肝脑涂地!” 秦末笑道:“文举先生,快快请起,孤早已备好了美酒佳肴,就等着你陪孤痛饮一番!” “好好!” 孔融连忙答应下来,“能与大王饮酒,乃臣之荣幸!” “还不快把文举先生放出来!” 话音刚落,就有人把牢房的门给打开了。 其余人见状,也顾不得继续质疑秦末的用心,纷纷开始响应。 “我等愿意归降秦王!” “诸位英雄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既然诸位愿意追随孤,孤必定竭尽所能,带领大家共建盛世太平!” “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众人激动地附和道。 秦末满意地笑道:“诸位稍作整理,随后一同前往王宫赴宴吧。” “诺。” 众人赶紧应诺。 “那孤就在王宫等待诸位的到来了。” 说罢,秦末目光扫视一圈众人,随即离去。 “恭送秦王。” ………… 经历了半年,终于成功收服了这群人! 要是不把这些人关在监狱里不管不顾,磨一磨他们的锐志,秦末自知,还真不一定能收服。 回宫的马车内。 “贤婿啊,如今这些诸侯已经收服,特别是孔融,四月定的科举制,有他的推动,想必会顺利很多吧!”蔡邕意有所指地说道。 “是啊,能成功收服他们,自然是少不了岳父刚才的帮助!” 秦末哪里不明白这老头的心思,这是跟自己邀功来了,当下笑眯眯地奉承一句。 蔡邕捋了捋胡须,满意地点点头:“嗯,老夫这么辛苦,也不奢求能在当个什么官,只要贤婿能记住老夫这份情就行了。” 秦末暗骂一声老狐狸,嘴上却说道:“岳父想为秦国出力,这是好事,这样!孤打算修一本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为《太平大典》,想请岳父担任总纂修,如何?” “太平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