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秦池:名为分封实为裂秦(1/1)
秦池心中暗忖。 扶苏竟然知晓他在南疆的举止行径。 想必是公主透露给他的。 他在南疆的日子里,虽与公主笔墨传情,偶尔互通书信。 然而这些琐碎细节并非眼下关键。 令他心生忧虑的是。 扶苏此番邀他至此。 显然是想让他亲眼目睹那些儒生如何巧言令色,拉拢人心。 为分封,制造声势。 秦池环顾四周。 只见儒生们口若悬河。 一个个慷慨陈词。 企图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支持分封。 而扶苏则在一旁静观其变,似乎对这一切颇为赞许。 秦池不禁长叹一声。 心中对扶苏的失望如潮水般涌来。 “扶苏啊扶苏,”他喃喃自语,“你岂能如此不明事理?” “陛下横扫六国,一统天下,难道是为了重蹈先周分封制的覆辙吗?” “难道又要回到那个战火连绵、诸侯割据的时代?” 想到此处。 秦池只觉胸中义愤填膺。 他瞪了扶苏一眼,心中暗骂。 这些主张分封的人。 岂不是在公然反对大秦六世先祖浴血奋战所换来的统一大业? 这岂是儿戏! 府厅之内。 气氛庄重而热烈。 淳于越站在众人之前。 慷慨激昂地陈述着分封之制。 他们这些奉常寺的儒生。 如今已得到朝中不少权贵的支持。 分封似乎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先周分封王制,裂土而治,再逐步恢复周礼。” 淳于越的声音在厅内回荡。 仿佛带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他目光灼灼地望向秦池,试图拉拢这位地位尊崇、战功卓着的大庶长。 “大庶长如今地位尊崇,战功卓着,难道就对分封不动心吗?” 周青臣等儒生纷纷点头附和。 眼中闪烁着对分封的渴望与期待。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大秦实施分封后的美好景象。 帝国统治稳定。 儒家政治愿望实现。 一片繁荣昌盛。 “那可是封王裂土,自治一片土地。” 淳于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无尽的诱惑。 他深知秦池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如果能让秦池对封王裂土动心。 那么儒家的主张就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而且,这个秦池。 深受陛下信重,什么都听他的。 所以,如果他来劝陛下,定能成功。 秦池静静地听着淳于越的陈述。 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他深知分封之制的利弊得失。 也明白儒家所追求的政治理想。 然而,他更清楚陛下的雄心壮志和统一大业的艰辛。 秦池心中暗笑,脸上却不动声色。 他知道自己被儒生们视为关键人物。 但他也明白自己的立场和选择。 于是目光坚定,声音铿锵有力,毫无退缩之意。 “你们这所谓的分封,实则是在分裂大秦!” “长公子,我难以理解你怎会与这些人同流合污。” “但我要郑重告诫你,一旦实施分封,大秦必将走向灭亡!” 此言一出,扶苏心头一震! 瞳孔骤然收缩。 他请秦池来此。 本是希望儒生们能说服他支持分封。 进而借助他在父皇面前的影响力,促成此事。 然而,秦池的严词拒绝和坚定立场,让他意识到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扶苏原本对分封制抱有极大期望。 他听了淳于越等人的游说。 觉得分封制确有其可取之处。 先周以分封治天下。 国祚绵延八百余年。 大秦若想长治久安。 学习先周经验似乎是一条可行之路。 扶苏自认为聪明过人。 对先周灭亡的原因也心知肚明。 不就是诸侯势力坐大、周王室衰微以及卿大夫地位上升动摇诸侯王权等。 但他认为。 在大秦的体制下。 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因为他们已经汲取了历史的教训,自然会在未来避免重蹈覆辙。 他深知制度并非完美无缺。 也需要与时俱进。 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南北归一。 原先的耕战制度似乎已经不再适用。 扶苏担忧。 若继续坚持耕战制度,穷兵黩武。 帝国迟早会自食恶果。 想到这里,扶苏不禁陷入沉思。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立场和选择。 是否真的如秦池所言。 分封制会为大秦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扶苏眉头紧锁,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而淳于越等人却被秦池的言辞激怒。 他们面露愤色,口中支吾。 显然是被秦池的坚定反对所震撼。 周青臣脸色阴沉。 他一步踏出,声音中带着质问的意味。 “大庶长,你的言辞未免太过笃定了吧?” “你何以断言分封会亡秦?” “这样的话,岂不是会吓到长公子!” 淳于越捻着胡须,缓缓开口:“大庶长,你恐怕并不了解分封制的真谛。” “如今大秦一统天下,继承先周一脉,是为正统。” “因此,分封势在必行!” 在淳于越和周青臣等人看来。 秦池的反对声音无疑是妖言惑众。 他们认为,秦池之所以如此坚决地反对分封。 根本原因在于他是耕战制度的坚定拥护者。 毕竟,秦池是依靠军功爵制一路从平民走到如今的高位。 自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制度的动摇。 想到这里。 淳于越心中一动。 他试图用利益来打动秦池。 “大庶长,你难道就不想裂土封王吗?” “以你的战功和地位,如果实行分封制,你便可成为一方诸侯!” “这可是青史留名的机会啊!” 然而,秦池却丝毫不为所动。 他冷冷地看着淳于越等人,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 他明白自己的立场和选择,也清楚分封制可能带来的后果。 因此,无论淳于越等人如何游说,他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 秦池毅然起身,对着扶苏深深一拱手。 “长公子,倘若您仍坚持此念,末将只能告退了。” 言罢,他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扶苏心生挽留之意,然而话到嘴边却又迟疑不决。 秦池的坚定反对,让扶苏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他纠结的并非分封与耕战制度的优劣。 而是秦池这个人的态度。 他开始怀疑,是否还应该继续拉拢这位朝廷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