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有君如此岂可负哉(1/1)

自函谷关之围后,孟尝君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提起齐国,人们只知道有孟尝君,不知道齐湣王。这让齐湣王很不是滋味,出于嫉妒和畏惧,齐湣王决定整治孟尝君。 没过不久,有人告诉齐湣王,说孟尝君将要造反,这更令齐湣王畏惧,同时也坚定了他除掉孟尝君的决心。 事有凑巧,紧接着齐湣王竟然被一个叫田甲的人劫持。孟尝君府上的食客很多,各色人等都有,齐湣王坚决认为劫持他的主谋是孟尝君。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尽管不是劫持齐湣王的主谋,孟尝君也不得不离家出逃。而离家出逃根本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孟尝君更加百口莫辩。 就在孟尝君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有一位贤人挺身而出,为孟尝君说情。 原来,孟尝君还是国相的时候,这位贤人曾住在他的封邑。一次,孟尝君让魏子去收租税。一去一来,三次往返,魏子竟然连一分钱都没收回。 孟尝君问魏子,几次都是两手空空而回是什么缘故。魏子说,他见孟尝君的封邑上住有一位贤人,私下以孟尝君的名誉将租税全部赠送给那位贤人了。 那位贤人一直对孟尝君感恩戴德,此次见孟尝君深陷困境,便挺身而出为他辩白。他以性命担保,孟尝君绝不会犯上作乱。话刚说完,他拔出佩剑,自刎而死。 有人肯为孟尝君而死,令齐湣王深受震惊,于是他开始认真追查考问劫持他的人的实际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孟尝君果然不是幕后主谋。 尽管冤情被洗刷,但孟尝君与齐湣王之间已经生出嫌隙。所以,当齐湣王再召孟尝君回去当官时,他自称有病,只乞求能够回到封地颐养天年。只要孟尝君不当官,对齐湣王的威胁就不大,所以齐湣王顺水推舟准许孟尝君回封地养老。 孟尝君离开朝廷后,齐湣王准备施展连横秦国的策略。这时,秦国的逃亡将领吕礼恰好在齐国,齐湣王听从亲弗的建议,让吕礼担任齐国的国相。 为了争宠,吕礼屡次为难苏代,苏代就前往孟尝君处游说,想激孟尝君出山。 苏代告诉孟尝君,为了能连横秦国,齐湣王连对他最忠心的周最都给赶走了,并且一味听从亲弗的话,让吕礼担任国相。如此看来,齐、秦将会实现连横。如果齐、秦真的结盟,曾与秦国有旧的孟尝君必然受到轻视。 苏代建议孟尝君北上,使赵、秦和魏讲和,并将周最召回来。这么一来,既能体现孟尝君的厚道,也能为齐湣王挽回信誉。再者,如果齐国不与秦国连横,其他小国一定会依附齐国。这样,齐国仍然是东方霸主,除了孟尝君便没有人配与齐湣王一起治理国家。 孟尝君听从苏代的建议再次出山,但他的行为却得罪了吕礼,妒忌心很重的吕礼下定了谋害孟尝君决心。 孟尝君此次出山,由于没有国相的身份,所以办事很不顺利。当时齐湣王想整治他,吕礼企图谋害他,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孟尝君就写信给秦国国相魏冉,劝他发兵攻打齐国。 信上说,如果吕礼实现秦、齐连横的计划,吕礼一定会被重视,而魏冉一定会被轻视。魏冉若为自己设身处地的考虑,就该说服秦国攻打齐国,而不是与齐国联盟。如果秦国攻陷齐国,孟尝君会设法说服秦昭襄王,将攻占的土地分封给魏冉。 魏冉对土地和权势皆十分贪恋,因此他听从孟尝君的建议,劝说秦昭襄王发兵攻打齐国。听说此事的吕礼,对自己的前途甚是担忧,于是逃离齐国。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亡宋国后,齐湣王日渐骄横,本就对孟尝君不满的齐湣王决定除掉孟尝君。 这些年,孟尝君的势力虽然日渐衰微,府上的食客也越来越少,但是还有一个冯谖。 当年由于田甲劫持齐湣王一事,孟尝君被贬官。在回封地颐养天年的路上,孟尝君府上3000多个门客纷纷借故离去,有的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了,孟尝君心下凄冷,叹了一句:“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有感于人情淡薄,宋人吴潜曾写道“生愧孟尝搀一日,叹三千、客汗挥成雨”(吴潜《贺新郎宝扇驱纤暑》)。意思是,孟尝君的三千食客,没有多少靠得住。 当初,冯谖也是慕孟尝君招贤的名,所以前往投奔。来投奔的冯谖穿着一双草鞋,以此被很多人看低。 那时孟尝君府上的食客,已经有很多成名的人物。冯谖无名无势,只有一把破剑,孟尝君问他:“你远道而来,对我有什么指教吗” “听说你乐于养士,我穷得揭不开锅,只想混口饭吃。” 谈话如此,孟尝君不再多说,安排冯谖住在下等人的处所。由于人员庞杂,为方便管理也为激发食客的进取心,孟尝君府上对待士人的待遇分上中下三等。冯谖住在下等住房,受到的待遇自然是下等人的,例如吃饭没鱼。 过了几天,孟尝君问负责之人,冯谖最近干了什么。 冯谖有一把佩剑,但是没有剑鞘,而是用一根草绳缠着剑把。每天吃完饭,冯谖就击剑而唱: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意思是,长剑呀,我们还是回家吧,吃饭都没鱼。 听闻此,孟尝君命人将冯谖迁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饭有鱼了。但是,冯谖还是弹剑而歌,高声大唱:“长铗归来乎,出无舆!” 孟尝君又安排冯谖到上等食客的住所,出入有马车接送。然而,冯谖还是同样弹剑而歌,高声大唱:“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冯谖天天乱唱,不仅其他食客听厌了,连孟尝君也心烦了,不再管理他。 一年多后,孟尝君就想看看,冯谖这个糟老头究竟有多大能耐。孟尝君府上养了3000多人,尽管他有万户封邑,但是收上来的赋税仍然不够供养这么多人,于是就放高利贷。 这一年,庄稼歉收,百姓没法还钱。想到3000多个人的衣食,孟尝君忧心忡忡。有人告诉孟尝君,上等客房里的冯谖是长者,精明且办事稳重,是收债的最佳人选。 接到任务后冯谖也不多说,告别孟尝君径直前往薛县。能还的还了,一共收了十万钱的利息。 拿着这些钱,冯谖酿了很多好酒,买了肥牛,召集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让他们都带上借据,办了一次盛大的宴会。 喝到兴头上,冯谖告诉众人,孟尝君之所以放高利贷,目的是借钱给没资金从事生活、生产的人;孟尝君索债,主要是府上食客太多,已经没钱财供养。现在日子已经到期了,能还的人已经还了。至于不能还的人,一律免除。最后,冯谖强调,“有君如此,岂可负哉!” 众人听后,深受感动,纷纷跪倒,拜了两拜。 听说此事后,孟尝君大怒,厉声责备冯谖。冯谖说,他大办宴会,是想看看,谁有能力还债,谁没有能力。对于有能力的人,只要给予一个期限,他们一定还。对于没有能力的,即使给他们十年,他们还是还不上。 如果百姓还不上,东家又催逼,他们只有逃亡的路可走。如果百姓纷纷逃亡,天下人会说东家刻薄,容不下百姓,这有损于东家的声誉。既然百姓还不上,为什么不免除他们的债务这还可以树立声名。 经过冯谖这么分析,孟尝君很赞同,连声向冯谖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