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育幼堂——这个名字成为了此刻众人关注的焦点(1/1)
京城的街头巷尾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们围成一圈又一圈,而圈子的中心,则站着两名身穿官服的衙役。 他们手持一张大大的告示,扯着嗓子向周围的民众大声宣读着上面的内容,确保每个在场的人,无论是否识文断字,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告示的信息! 育幼堂——这个名字成为了此刻众人关注的焦点! 当人群听清楚告示的内容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难以置信和惊愕的神情。 “什么?朝廷竟然要在各个地区的州府上设立育幼堂?” 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育幼堂是什么? 育幼堂,就是专门收容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以及被狠心抛弃的可怜孩子们的场所。 这里不仅提供食物和住所,更重要的是,育幼堂会一直照顾这些孩子,直到他们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为止。 但,育幼堂并非完全免费。 所有入住其中的孩子们都需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每日的温饱。 当然,对于尚且年幼无法劳作的孩童,则另当别论。 这里提供的劳动方式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一个类型,是育幼堂内部的各种杂务工作。 例如清扫院落、照料婴儿、砍柴生火、煮饭烧菜、洗衣烧水等等,这些琐碎却必不可少的家务活,都将由孩子们亲自动手完成。 还有一种类型,是在育幼堂外面进行的。 育幼堂会与当地各种类型的商家进行协商,并签署长期合作协议,以满足他们对于不同物品和服务的需求。 这些工作可能包括制作精美的刺绣、缝制成衣、编织荷包等手工艺品;也可能涉及体力劳动,如搬运货物、在酒馆担任跑堂或负责账目计算等杂务。 当然,为了确保孩子们能够胜任这些工作,育幼堂会专门安排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 参加培训的孩子不仅可以享受三餐免费的待遇,如果在培训考核中表现出色,还能获得额外的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某个孩子有志于走读书的路子,育幼堂同样会给予支持。 但在此之前,必须先签订一份借贷协议,并经过严格评估,证明该孩子具备读书的潜质。 这相当于是育幼堂提前借钱给孩子去读书,而当孩子将来有能力时,则需按照协议规定的年限还清借款! 若有人未能遵守协议条款,将会直接被送官查办! 毕竟,育幼堂的背后可是靠着各州府的官府,因此这份协议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可是不容小觑的! 育幼堂这种的运营模式,不仅为当地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庇护之所,更重要的是,它让这些孩子有机会掌握宝贵的生存技能,同时也减轻了当地财政的压力! 其宗旨是全力提高孤儿、以及遭被遗弃儿童的存活率,从而有效促进南朝人口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育幼堂也是接受外界善心人士的捐赠,而每一处育幼堂都会将捐赠者的姓名与具体数额铭刻于门前石碑之上,好让育幼堂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永远铭记这份来之不易的善心! 昨日早朝秦悦提及孤儿院的时候,晋元帝和太子就在暗自琢磨,也在下朝后迅速召集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对孤儿院的事情展开了深入商讨。 最终确定下来的告示内容,正是此番商讨的结果。 这则告示一经发布,不单让京城民众惊愕不已,南朝其他地方的百姓们,也在接下来数日里相继被相同的告示内容所震撼到! 在众人惊愕之余,又有一股莫名的安心涌上心头。 有如此为百姓着想的朝廷在,百姓怎能不安心度日呢? 而就在南朝人对育幼堂倍感震惊之时,在无人在意的地方,出使南疆的马车队伍悄悄朝着南疆驶去。 早朝后,秦悦自然是跟着秦大人直接去了京郊的庄园,反正有了奶瓶,再也不用担心秦悦的吃食问题了。 而且,秦大人既然在殿前接了测试水车的任务,就必须要将水车测试的各项筹备事宜安排妥当,包括确认水车的安放位置、水渠的规划等细节问题。 当然,秦大人还派遣一名小厮赶回秦府,将这一消息转达给秦家众人。 得到消息后的秦老夫人迫不及待地带着陆氏和秦昭,径直驱车前往那处庄园。 他们当然十分渴望亲眼目睹水车的风采,这般急切的心情早就到达了顶点。 而这次秦老夫人特意将秦昭带上,也是希望他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农耕之事。 毕竟,书中的知识纵然渊博,但亲身实践观察才更为真切有效。 这对于他未来参加科举考试,乃至为官理政都将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工部所有的官员以及工匠都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在新任官员周达的专业技术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终于顺利完成了对水车的遮蔽工作,并成功实现了与马车之间的完美衔接。 紧接着,众人纷纷脱下官服,换上平常穿的便衣,坐上马车缓缓朝着测试庄园移动。 为确保万无一失,衙役们早已提前行动,将水车途经街道上的人群疏散开来。 要知道,像水车这般宝贵的物件,在没有正式面世之前,自然是需要做好保密措施的! 如果这等宝物的制造技艺被潜伏于南朝的他国奸细窃取,并抢先一步在他国推出,那岂不是让南朝吃了个哑巴亏? 搞不好,对方还可能倒打一耙,诬陷南朝偷窃他们的技术呢! 如果秦悦知道众人如此的谨慎,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道: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哒,因为马车只能南朝人使用哒!其他国家的人肯定用不了呀! 而就在工部与秦大人紧张又有序地为水车测试做着准备的时候,晋元帝同样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一方面,他与诸位朝堂重臣共同商议着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也正是这件大事,在第二天又一次让南朝百姓震动不已! 另一方面,晋元帝还要耐着性子应付一个人,那人便是令他很是头疼的二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