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君臣相辅(2/2)

好书推荐:

书院中对于科举班的考核是很严格的,经过启蒙班的学习之后,他们必须要有写策论的思维,所以,虽然这个入学考试没有策论需要写,但也需要写一篇策论小感。

而这一次的策论小感的题目便是:民何为贵?

这是大宁太祖时期的。

包括了之前的《中庸》也在其中。

如先前肖诚英就一直在看的《大宁国律》一样,所谓的四书五经,其实并不仅仅是只四本书,或者五本经集,而是泛指。

每一部书,或者是经集,经过大宁数代的翰林院修订,如今已经平均达到了四十册。

包括了基础的启蒙书,更深奥的科举书等等。

总之,册数之多,让肖诚英都咋舌。

当然,毕竟是镇上的书院,不可能全考,那是春闱才会干的事儿。

现在洛河镇书院的入学试考的都是基础性的启蒙本,也就是十来册,所有的题目都是从这些书里来的。

而恰好,《策经》启蒙本中就有那位大宁太祖首位内阁首辅方庭洪大人的策论。

《民何为贵?》这一篇策论十分有名,讲的是民为何比君贵。

其实属于臣下对君上的一种劝政,为的是让君上能明白,民为本的重要性。

而通常来说,解题的思路都是以拓展延伸来解读这篇策论,可大生却反其道为之,将在东疆的所见所闻作为范例来延伸到:除了君主要懂得民为本的重要性,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更要懂得民为本的重要性。

如若不然,那遭殃的就是百姓。

同样的,东疆局势,若是没有处理妥当,那东疆一地的百姓将要迎来什么样的局面,那可想而知。

大生就是以这个视角来解读这一篇策论的。

倒是颇有太宗时期的,必须要到书院里学习正经的科举全本,才能看到这位大人的文章。

罗奕清也从未在课堂上讲过这些,他确实是挺好奇大生是如何产生这般角度的。

大生行礼道,“先生,学生是从师父日常所言想到的。”

罗奕清讶异,“你师父?”

“是。”大生笑笑,“先生不知,师父每次带学生等人进山,总会说起从前她与师公进山的事情,也会说起这些年师公对她的教导以及大宁的变化。”

大概是长辈的通病,总是会以现在的大宁去比较从前的大宁。

在肖诚英的口中,肖父也是一个这样的人。

经常会在她面前跟她说起从前的大宁如何,现在的大宁如何。

大生听得多了,再加上经历了东疆的事情,他心底也就有了这一篇策论小感。

“我觉得师公说的很对,若无明君,国不安宁,但同理,仅有明君,若无贤臣,国朝依旧是无法安宁的。”

君臣二字,从来都是相辅相成。

罗奕清欣慰地看着他,含笑点头道,“嗯,很好,你有这样的清醒认知,作为先生的我,心感欣慰。日后,也望你莫要忘记此时之初心。”

大生郑重行礼,“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