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的整合变革(2/2)

好书推荐:

那抹香

永远静静地感受。”

欲静:“和你静静相守,总能够如梦如幻,心驰回归故乡般的神往。诗中的那颗滴水观音,是我们第一次郊游从黄化山挖回来的,至今还养在我的卧室。”

……

“孟匀易,土拍后的土地抵押贷款不会有问题吧。”一头运动短发的雷茂,敲开孟匀易办公室的门,悄悄问到。

“基本没问题,信贷基础材料都已整好,银行那边前期也都做足了功课,就等着土地拍下来后出产权证。”

“在哪家银行办?真有把握?”雷茂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重复反问了一句。

“放心吧,找了五大行以外的商业银行,证一出来,一百二十多亩地,给六千万额度,条件都谈好了,唯一不足的就是成本高一些。”面带自信,孟匀易干脆讲个大体透彻。

“再怎么高也都比外面的三分利便宜,只要款能下来就行,我这些熟人介绍借来的钱,都要有明确的还款时间的。”

“证出来,一个月以内放贷出款基本没问题。”孟匀易的心里清楚,此时不给她吃个定心丸,回头反馈到‘老爷子’那,又得再费更多的口舌去解释疏导。

装修大气的大农银行支行客户部,孟匀易在客户部总经理吴青秋的办公室闲聊着。

“吴总,怎么样?这种转移切换还可以吧。”

吴青秋一张小巧白净脸庞,高挑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超轻纯钛材质的小镜框近视眼镜,优雅精明的气质活灵活现。

“你们雷总找过我们行长了,这样的方案我们没问题。原先是抵押加担保,总额度六千万,往后旧公司这边保留担保的额度,适当压缩两、三百万,新设的高科技公司那边,就用新工厂的土地厂房抵押,额度初定比原先多给一千到一千五百万,当然,最终要参考资产评估报告,总之,总体上增量一千万以上吧。”

说到这,吴青秋忽然间感觉到一点漏洞,客气地问到:“对了,新公司和旧公司都在同一厂区里,你们这一点有考虑过吗?”

“吴总,新设的高科技公司我们目前先以生产区和办公楼租赁方式登记注册,具体区位分割是这样的。”孟匀易从文件袋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图纸平铺在茶几上,“你看,划红线标注的部分将来是新设高科技公司的使用区域。”

“哦,这座新厂,还真像是为筹备两家工厂而准备的诶,经你这么一划,完全区分开了。”

“我们是这样想的,前期由旧公司持有产权,向新公司出租一半厂区。过一两年,新公司完成股改,变租为买,把资产装进这个拟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看来你们对这家新公司期望值很高嘛,没事,经你一说我心里有数了,就等着你们报材料吧。”

坐落在新城开发区的新工厂,临近港口,距离市中心虽然有点远,但货运交通却十分便利。搬进了新厂区,办公楼内部装饰一新,新厂区有四栋五层楼的办公宿舍楼,建筑面积极其富余,副总级别以上的管理层都一人一套含休息间和洗手间的办公室,这些办公室都统一体现了一个“大”字,与之配套的办公桌也都换成全新现代简约风的大老板桌。

“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雷总,通过这次机遇面前的变革整合,你们真可谓脱胎换骨啊。”说话的邵庄,现在已是离休的正厅级干部,他原先在省财政厅工作,后调任省国资委下辖的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任董事长,任董事长期间,曾成功注资盘活了本省一家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

如今,他到了退下来的年龄,正赋闲在家,颐养天年。

“走吧,邵老,参观一遍了,现在我们过去剪彩。”雷志森一身便西,再披件咖啡色羊绒外套,在这贰零壹贰年岁末的暖冬,凸显着宝刀虽老却风采依旧的神采。

“雷总,我这老同学快人快语啊,我现在挂着两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我的职业就是挑毛病找问题。因为十多年了,对你们企业都没什么了解,既然要请我来当顾问,我就先问你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旧公司已经改制多年了,现在放弃不用,反要新设一个公司重新来过?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启用新公司,意味着旧公司永远上不了市,那,原先的中小股东怎么办?”邱经维,也是雷志森早年同学,任上最高职务干到了省财政厅副厅长,现在也已退休。

雷志森:“第一个问题,旧公司属传统产业,成长性不高,而且这些年效益不好。第二个问题,我看还是让孟匀易给邱老回答一下吧。”

“关于旧公司股东,我的设想是通过新公司下一步的股改,实现股份平移。”言简意赅,孟匀易短短数语。

“小孟啊,有具体运作方案吗?”邱经维,面带笑容。

孟匀易胸有成竹:“目前新公司的厂址仅仅是租赁旧公司厂区,本身并无土地和房屋产权。届时新旧公司间进行资产买卖,产权转让,旧公司拿变现的钱实施减资,股东再把旧公司减资退出来的钱转投到新公司进行增资。”

邱经维:“这方案理论上没问题,我也赞同啊,到时候要跟股东们做些解释说服。”

绍庄:“这些技术层面的事我没意见,可以照此思路规划。关键核心的是工艺、设备、产品、市场,这些方面,雷总,你是怎么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