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专诸巷的老画(1/2)

好书推荐:

沈愈谦虚两句后心中却是陷入了沉思,就连董芸儿递过来的稀有名茶大红袍也没有注意到。</p>

因为沈愈感觉这应该是个捡漏的机会!</p>

很多人对赝品非常排斥,但沈愈是开古玩店的,他知道有不少买家对古代的赝品是不排斥的,若这还得有题跋,临摹古人笔迹好的也能跟着混口饭吃。</p>

印章有了,题跋有了,画也可以假乱真,但画太新也不成。</p>

嗯,这时候做旧的装裱师傅就可以出场了。</p>

可说是各司其职,人人有饭吃。</p>

举个例子,专诸巷仿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明代就以黄金为价,就是说买画得用金子才成。</p>

一代书画大师文征明与大收藏家顾从义都在专诸巷打眼过。</p>

我这。</p>

有些博物馆的字画中也有很多专诸巷的仿品,还当作宝贝收藏哩。</p>

至于黄彪是谁,大名鼎鼎的王世贞曾在书中谈过他见过的一件伪本《清明上河图》,他是这样说的,黄彪号震泉,姑苏人,善画,精于临摹,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几乎可以假乱真。</p>

我想大家可能有疑问,既然画功精湛那为什么不自己打响名声呢?</p>

这就跟国人崇古有关系了,国人总是认为古人的东西才好,同时代的你画的再好也是没用。</p>

比如我老董的画就非常不错,有大家说的话已有八分范宽风姿,范宽的一幅画价值上亿,我八分不卖八千万,卖八百万行吗?</p>

不行!没人会出钱买!</p>

所以靠卖字卖画为生只能是穷困潦倒的穷书生,甚至就是一些已经打响名声的画家也不得不临摹个古人作品卖高价补贴家用。</p>

废话不多说,诸位请看大屏幕!”</p>

董老的话说完,大屏幕上瞬间出现四张山水人物画,因为等一会肯定要去台上近观,沈愈现在看不看也无所谓。</p>

“原来是专诸巷的赝品画啊!”沈愈心里顿时多了几分捡漏的期待。</p>

所谓专诸巷画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姑苏片”,古玩圈有句话叫,姑苏片,京师仿,后门制,一炷香。</p>

这一点沈愈知道的特别清楚,因为祖父沈重楼的几位好友祖上就是经营姑苏片的。</p>

明代中后期,在经济繁荣,文人荟萃的姑苏地区有一群具有绘画功底的匠人,专以制造假画为生。</p>

书画家,白岳山人詹景凤在他所着的《东图全集》中曾直白的谈到:“姑苏专诸巷专伪造书画。”</p>

其实不仅仅是专诸巷,在姑苏还有两处地方也是临摹古画的集中地,一名山塘街,二曰桃花坞。</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