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刚一进巷子就把他们围住了(1/1)

好书推荐:

易云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继续侃侃而谈: “我们再算一笔账,两个人进城背个百十来斤菜就够呛,一天最多也就卖个六七块钱,来来回回的辛苦不用算,得了钱高旺才抽一份,还要给青皮交一份。” “咱就算他两个人一起卖,除去上交的保护费,手里还剩下五块钱,一人就是两块五。” “也就是五十斤菜两块五,这菜要是自家种的,那跑这么一趟两块五也值,可自家要是没菜了,找其他人收,那他们一天挣多少钱?” “大伙儿都知道,他们进城卖菜挣钱,给他们供菜的时候价钱自然不会太便宜,到最后他们就会发现,一天跑一趟挣不了几个钱不用说,还要耽误工分,算来算去这买卖不太划算。” “当然,这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要是二队的人死活不愿意在城里交保护费,那这生意干不了几天就会被举报。” “到时候,咱就看看高队长的手段!” 刘原三人听易云平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全都瞪大了眼珠子,尤其是刘树,嘴巴大张几乎能吞下一个鸡蛋: “这,这就偷偷进城卖个菜,还有这么多说道?” 易云平轻笑一声:“这点说道算什么?要是不小心被巡逻队的抓到,那可是要重判的。” “树叔你想想,就算一个月能挣一百块钱,结果被判上七八年,你觉得划算吗?” 刘树闻言,顿时拨浪鼓似地摇头: “那肯定不划算,老爷们进去呆上七八年,出来以后媳妇孩子都不知道是谁的了。” 大队长和书记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 易云平也点点头:“那可不,要不然你当咱乡下人都傻吗,看不见这么个挣钱的好机会吗?” 这话倒是说到三人心里去了,他们一听说二队几个人卖菜挣钱了,脑子里光想着钱了,压根没想到判刑的事情。 易云平见三人都安心了,又赶紧招呼他们喝茶。 其实,他刚才那些什么大院子弟、胡同串子、青皮什么的,都是半真半假的说,主要就是为了安这三人的心。 胡同串子和青皮这些人,要是遇上了进城卖菜、卖土特产的农民,有时候会敲诈点小钱花花,但要是碰不上也不会刻意寻找。 易云平为什么这么有把握,二队这些人的生意干不了几天? 别忘了,爷们在城里也认识几个人! 送走刘原三人,易云平回到屋子里继续做他的洋柿子酱,心里想着等洋柿子酱做好了,也该进城呆几天了。 高云海尝到了甜头,氏等人。 大家都知道,巷子里来了两个年轻小伙子,卖的菜又水灵又比供销社便宜,自然都乐意等上一等。 高云海和高云青两人没想到,城里的大妈竟然这么热情,刚一进巷子就把他们围住了。 整个过程顺利得让人不敢相信,完全没有讲价这么一说,十几个老娘们用最快的速度付了钱就把菜拎走了。 高云海兄弟两个看着手里的七块六毛钱脸上的笑容怎么也压不住,不过这一次他们有了经验,三两下收起袋子就离开巷子了。 两人心底算了笔账,七块六毛钱给队长交上一块钱还有六块三毛钱,一人三块一毛五。 在巷子口一人买上两个大肉包子,一人还剩两块八毛五。 两人兜里有了钱,腰杆也挺直了,看着时间还早,干脆在街上溜达了一会儿,顺便还琢磨着这附近哪个地方还适合卖菜。 他们却是没注意到,自从进了南锣鼓巷开始卖菜的时候,就被一个半大的小子盯上了。 从他们与那群大妈们交易的过程,到他们卖完菜到老杨包子铺买包子,再到他们在街上溜达这么长时间,身后一直跟着一个小孩子。 这孩子不是别人,正是棒梗! 棒梗是进过少管所的孩子,碰到这种事情氏一听大孙子说这个,顿时就来了兴趣,手上“噔噔噔”的切着洋柿子,眉飞色舞地讲起了今天的事情: “今儿巷子里来了两个乡下人卖菜,这菜又便宜又水灵,要不是你奶我抢得快,我大孙儿今天不一定能吃到这好东西呢!” “奶今天算了算,要是天天从这两个人手里买菜,一个月起码能省个四五毛钱呢。” 棒梗眼珠子一转,继续开口问: “奶,那他们明天还来吗?到时候我跟您一块儿抢。” 贾章氏一听这话,顿时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那可不行,明天你可是要上学了,等星期天他们来了,奶买菜的时候带着你一块儿去。” “哎,我知道奶。” 棒梗非常乖巧地点点头,心思早已经不在屋子里了,给灶台添了一根柴之后,立刻起身往外面跑: “奶,我要去外面玩了,等会儿回来吃饭。” 贾章氏看着大孙子急匆匆地跑出去了,笑着叮嘱了一声: “慢点跑。” 棒梗头也不回地跑出院子,一路上遇到小孩子跟他说话也不停留,出了巷子七拐八绕地跑了小半个钟头,这才找到了自己在少管所的大哥:王七。 王七今年十五岁,从记事起就在孤儿院长大,从小到大就没吃过顿饱饭,是少管所的常客。 棒梗进少管所的时候,就是因为孝敬了他不少东西,才免了很多次毒打。 在棒梗心里,王七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手下的小弟都叫他七哥,他也就跟着这么叫了。 王七见到棒梗的时候还有点奇怪,这小子跟他们不一样,虽然爹死了,但还有个在轧钢厂上班的妈,吃喝不愁。 出了少管所以后就不乐意跟他们一块儿玩了。 今天怎么突然来找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