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老迷哥(1/1)
“爸爸,你现在觉得怎么样?我给你喂一点葡萄糖水好吗?你饿不饿?有没有什么想吃的,爸爸我跟你说哦,医院食堂的红烧肉可好吃了。” 郑采薇紧紧握着爸爸的手,靠在爸爸的手边,如孩子一般,一刻也不想跟爸爸分开。 她真的好想好想爸爸,十年了,她终于又见到爸爸了。 “我觉得还好,就是头还有些晕,但是已经好很多了,只要能见到我的小薇,我就什么病痛也没有了。”郑世昌笑着对说道,“不过爸爸现在不想吃那么多油腻的东西,小薇,你喂爸爸喝一点吧。” “好。”郑采薇立刻把给爸爸杯子拿出来,倒了一点葡萄糖,又倒了一点水,搅拌搅拌,一小口一小口的喂给郑世昌。 葡萄糖水才喝了一点,郑采绣就带着医生来了。 来的并不是之前的急诊医生,而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医生,老医生拿出体温针,让郑世昌夹在腋下,这才拿出听诊器来给郑世昌听心跳,又看他的伤口,这才询问郑世昌,“郑同志,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叫疼不疼?” “疼,头也有些晕,我想这应该是我发烧我关系……” 说着把温度计拿出来,“已经五分钟了。”他是一直都有注意女儿手上的手表的。 “你还知道体温计要夹五分钟啊。”老医生接过萧国峰递来的体温针。 “医生爷爷,我也是医生,当年可厉害了,能给病人动手术的。”郑采薇在一旁激动的介绍自己的爸爸,从小到大,她最佩服人就是爸爸,因为爸爸是救死扶伤的人,他是能跟病魔打仗的英雄。 “哎哟,你也是个医生啊,是外科的?”老医生听了之后很意外,看着病床上满脸憔悴苦首如柴的后辈,竟没想到他也是个医生。 “是,我曾经是个医生。”萧国峰点头,“不过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言毕,眼里闪过了落寞。 “爸爸,不是你的错,我们已经见过李叔了,我们都知道了当年发生的事情,爸爸你放心,姐姐和二哥,一定会帮你洗刷冤屈的。”郑采薇心疼的握着爸爸的手说道。 “郑世昌?”老医生也被他们的话给弄得陷入了深思,片刻之后,仿佛想起了什么吗,激动的看着郑世昌病床上的名字,“你是郑世昌?青羊市人民医院外科的郑世昌?” “对啊,我爸爸十年前就是在青羊市的人民医院上班的。”郑采薇点点头,言语间都是自豪。 “医生同志,你认识我家叔叔?”萧国峰试探性的询问,虽然这个老医生因为叔叔的身份而变得很激动,可是萧国峰还是很警惕,这个老医生现在是郑世昌的主治医生,他是敌还是友? “我当然认识,郑世昌同志年纪轻轻在我们外科界就享誉盛名,但凡是他操刀的手术,只要不是伤到神经,他都能治好。” 别说这个时代了,就是在未来十几二十年,国内也没有人能修复神经,所以郑世昌的医术,真的很厉害,厉害到这位年纪大他一轮的老医生对他,眼里也生出真挚的佩服。 “可是我家叔叔他十年前……”萧国峰看着老医生提醒道,如果这位医生真是很佩服郑世昌,那么他一定会打探郑世昌的消息,他就应该知道郑世昌十年前的事情。 “我听说了,我后来也去查过,但是没有任何消息,但是郑医生,我真的一点也不相信你会犯那样的错误。 但凡是个医生,都应该知道破伤风杆菌的危害,如果手术刀生锈,你绝对不会允许它进手术室。 我当时第一时间就觉得那是栽赃陷害,那个孩子,他一定是通过别的途径感染的破伤风。 只可惜我只是一个小小元山县的外科医生,能力有限,我根本就什么都查不到,更不知道,你竟然被送到我们元山县来? 郑医生,这些年,你在元山县的哪个地方,以后我有机会一定去找你。” 不仅郑世昌,就连郑家兄妹和萧国峰,彻底了愣住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劳改十年的郑世昌,只不过有幸能来到县城医院住院,就能遇到自己的老迷弟。 “我爸爸现在还在劳改,地址就是元山县上条镇,平巷村荣山坳劳改场。”郑采绣回答道,“你以后真的会经常去看我爸爸吗?那我能拖你给我爸爸买东西吗?” “这当然没问题,我想确认一下,你们爸爸所在上条镇是上面的上还是高尚的尚?是上面的上,一条鱼的条,上条镇。”郑采薇也激动的解释道。 “好,郑医生,我以后会去看你的,你放心,你这次的伤不是很严重,你现在的体温也降下来一点了,现在有三十八点六度,这个度数,对大人来说,并不危险,你接下来好好养伤,把伤口的炎症控制住,体温就自己下来的。” 老医生说着把体温计收好,这才郑重地向郑世昌介绍自己,“跟你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刘秉风,也是一名外科医生。” “刘同志你好!”郑世昌伸出自己的手,跟刘秉风握手。 “你好你好,能跟你握手,我真高兴。”刘秉风高兴的看着自己的手,这只手今天尽然能跟他最敬佩的偶像握手了,他决定今晚不洗手了,如果老板不让她吃饭,他就不吃饭。 一个就快退休的人了,这会儿竟激动得像个小孩子。 刘秉风倒是很想留下来跟郑世昌聊天,可是郑世昌还发烧着,没一会儿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刘秉风也不好意思继续打扰就离开了。 可接下里,他对郑世昌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不仅每天都会采一束花来给郑采绣,让他放郑世昌的床头柜上,说闻着花香能让郑世昌好受一点,甚至,还把本该属于萧国峰的,扶郑世昌去走廊尽头的卫生间大小解的任务,也被他乐不可支的抢去了。 萧国峰和郑家姐妹有时候看到忙前忙后的老人家,都觉得自己很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