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前尘旧恨(1/1)

好书推荐:

呃…… 这话问的,沈溪都不知道该怎么接。“陈先生,请注意,我刚刚是疑问句,表示怀疑。” “你怀疑对了。” 她就知道! 陈川语气平静地说道:“我目前不跟他和解,是因为申勇的前妻,找上了九霄,想把女儿的抚养权拿回来。” 沈溪:……!!! 为什么她一点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半个月前吧。” 沈溪不可思议地看着他:“半个月前?所以你把申老太弄进看守所,是早有预谋?” 半个月前原配就已经找上他们了,那会申老太跟他们还无怨无仇呢。 “你开玩笑,对她还用预谋?” 这是看不起谁呢? 沈溪:…… 她错了。她不该高估申老太。 “只是她自己跳出来找死,我就干脆顺势把她关进去。现在申大妈不在,刚好可以处理原配争抚养权的事情。” 沈溪很好奇:“怎么处理?” “你忘了那个愤怒的小五?” 一环扣一环,沈溪真的觉得,做陈川的老婆,脑子不够用,怎么都不够用。 他先是把申大妈弄看守所里,再把小五给惹地怒火高涨,然后利用小五做突破口,这样能顺利让前妻拿回女儿的抚养权。 只怕现在,前妻跟小五都已经谈妥条件了,只等着她去搞定申勇。 原本很难的事,在陈川这里,不过顺个势,就解决了。 沈溪感叹一句:“好想把这母子都关牢里去,怎么办?” “老婆,冷静一点。花心和渣,虽然可恨,可都不是他们坐牢的原因。” “但我鄙视他!” “嗯,所以我们狠狠敲他一笔,怎么样?” “不狠我不答应!” “好。” 潘若雯看着眼前这个跟她纠缠了十几年的男人,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让她犯恶心,浓浓的恨意涌上心头。 老话说的好,不离婚不知道自己嫁的那个男人是猪是狗。 而这个申勇,就是连畜牲不如。 他们是大学同学,当初她没嫌弃他长的丑,看中他有才华,能说会道,温柔体贴会哄她开心,哪怕后来全家反对,她跟娘家反目成仇,也义无反顾地一毕业嫁给了他。 婚后全力支持他的工作,细心地照顾他,把家里打理地井井有条,心疼他工作辛苦,就连一杯水,都是端到他的手上。 他们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那会毕业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申勇进了大公司,而她考上了公务员,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申勇工作很忙,没日没夜地加班,她工作稳定还算轻松,因为爱他,舍不得他累,她工作家里一把抓,再累她都愿意。 后来申勇嫌弃给人打工没前途,想自己出来创业。 他跟同事一起开公司,她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支持他。钱越赚越多,他就说,舍不得她出去工作受气,让她回家,他养她。 她很感动,真的信了。辞掉了工作,回家做了全职太太。 他们结婚多年,他一直说经济条件还不够,不能要孩子,她也等了。 熬到她快要成高龄产妇,这才准备要孩子。可他们备孕了几年,还是没成果。 那段时间,她真是受尽了申老太的辱骂。 什么不下蛋的鸡,好吃懒做的驴,靠她儿子养活的猪之类的,每次申老太打电话来骂她,申勇就安慰她,说他妈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心直口快,让她不要介意。 “老婆,她一个没文化的农村老太太,咱们不跟她一般见识啊。为了我,你就忍一忍吧。” 她忍到快吐血,好不容易怀了孕。 谁知道她发现他在她的孕期出轨。 哦,不对,应该说,他早就出了轨,只是孕期被她发现了而已。 那个小三还打电话来跟她炫耀,加了她的微信给她发照片和视频,叫她黄脸婆,说她老公早就嫌弃她了,识相的就别霸着老婆的位子不放。 又丑又残,人老珠黄,还没有自知之明。 潘若雯气得差点流了产。 她跟他对质,质问他。申勇当然不承认,死都不承认,说有人陷害他,照片和视频都是假的。 在一起这么多年,是真是假,难道她会看不出来吗? 如果孩子还小,她会选择不要孩子,直接离婚,可她已经有六个多月的身孕,孩子会动了,她舍不得。 他死不承认,于是她天天努力说服自己,原谅这一次,忍一回算了。也许……可能……真的是假的呢? 孩子生下来,她还在坐月子,他突然说要离婚。 然后,拿出了一张高额借款…… 不仅他们的房子、车子全都被抵押出去,他还负债了三百万。 说是之前做生意投资失败,欠下的钱。 离婚,她不但分不到一分钱,她还要背上一百五十万的债。 潘若雯简直不敢相信。 而他那个刻薄恶毒的妈,剔着牙冷笑着说:“你个不下蛋的母鸡,生个丫头片子,还好意思分我儿子的钱?做你的梦去吧!识相的,赶紧给我滚蛋,不然我让你没一天好日子过!” 至于申勇—— “我们夫妻一场,我也不想把事情做绝,你要是肯签字离婚,我们好聚好散,债我可以自己还,女儿你不能带走。” 她当然不同意,她怀胎十月,顺转剖,遭了两道罪千辛万苦生下的女儿,怎么可能留给他们? 就是法律,也支持这么小的孩子,留给妈妈。 申勇嘲讽一笑:“我劝你想清楚,就算打官司,你也要不走女儿。” 她不信!顾不得还在坐月子,就去律师楼找了名律师咨询,然后律师建议她最好还是同意算了。 因为申勇拿出了一张弱精的诊断书。 “潘女士,虽然孩子小,依例会判给母亲,但你先生有生育困难,法律会把孩子判给有生育困难的那方。所以就算闹上法庭,也有很大可能会把孩子判给男方。你的胜算不大。” 然后她才知道,并不是孩子小就一定会判给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