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若你为我大乾将领必把酒与卿共饮(1/1)

好书推荐:

得到李孝被扣押,梁军回师的消息后。 沈光嘴角的笑意再也按耐不住了。 “好好好,是时候了,吩咐下去,全军撤退,攻下的几座城池,除了本就与我大乾本土接壤的梓阳和玉门外,全部放弃。” 凌梦雪:“五座梁国城池直接放弃大半?这会不会……” 沈光:“阿雪,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只有五万人,梁国的二十万军队回师以后,就算父皇派兵增援我们,但剩下的三座城池毕竟是在梁国腹地,我们没有把握在援兵到来之前守得住。还是等将来有了足够一举吞并它们的兵力再作打算吧。而且,李孝刚一被抓,我就吓得放弃了整整三座城池仓皇而逃,你觉得,这件事情传到朱彪耳朵里,他会怎么想?” 凌梦雪:“我明白了,这就坐实了李孝通敌叛国的罪名。” “立即撤退,还有,尽可能在路上扔下一些辎重,这样看上去,更像是落荒而逃。” 得知乾军连夜撤退的消息后,朱彪喜极而泣:“苍天有眼,我大梁保住了!” 太子朱科还欠揍的表示:“要是这条消息早来几个时辰,儿臣必定亲自领兵痛击逃跑的乾军。” 梁国的另一位大将军黄华表示:“陛下,据臣所知,乾军逃跑的时候非但丢下了大批辎重,连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武关、阴都、牟山三座城池都放弃了,只留下了和乾国本就接壤的梓阳和玉门。” 这下朱彪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简直是喜上加喜!” 钱孙又觉得事情不对:“陛下,这不合理啊。就算我军回师,乾军也不可能吓得连打都不打就连续放弃三座城池啊,这里面会不会有阴谋?” 太子朱科冷哼一声:“国师,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前几日乾军围城,你就阻拦我大军回国救援,现如今乾国退兵,乃我大梁之喜事,你又在这里扫兴?莫不是盼不得我大梁好?” 朱彪的脸色也有些阴沉:“乾军不要城池的突然撤退乍一看似乎确实有些诡异,但如果联系前几天截获的密信分析,就不奇怪了。通敌的李孝被抓,得知消息的沈光自然是方寸大乱,没有了李孝做内应,面对我大梁二十几万大军,这个时候他只想逃跑,也是人之常情。” 听了朱彪的分析,除了钱孙外,在场的文武百官一时竟都觉得有理。 朱彪:“本来朕还对李孝是否叛国,有所怀疑,但现如今,乾军的行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李孝果然叛国。等他回国以后,交给刑部审问,查清罪行后,赐死!” 钱孙本想开口再劝,但话到嘴边,就迎上了皇帝和太子冰冷的目光,也只好生生的把话咽了下去。 几日后,李孝被押回梁国,本来光凭密信和乾军的离奇撤退,证据并不充分。 怎奈太子朱科这次铁了心要弄死这个眼中钉,居然亲自派人又伪造了不少他和乾国来往的书信,又让人从他房里搜出。 李孝百口莫辩,痛骂朱彪和朱科,这下彻底激怒了朱彪,暗中命人将其在牢狱里殴打致死。 得知李孝的死讯后,已经回到东宫的沈光倒是毫不意外,以李孝宁折不屈的刚烈性格和朱彪朱科狭隘的心胸,加上自己这次的推波助澜,他的死,已经是注定的了。 沈光从酒壶里倒了一杯酒,拿着酒杯走到门前,把酒缓缓倒撒在地上:“敬李孝将军,可惜啊,你未逢明主,若你为我大乾将领,本宫必把酒与卿共饮。你这一死,本宫就有把握在登上皇位后,三年之内,灭亡梁国。” 沈光此次以极小的死伤夺下梁国两座城池,又设计弄死了梁国第一名将李孝,居功至伟。 因而,他回来第二天的早朝,沈空大摆筵席,在宴席上当场下旨赏赐了他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绢五百匹。 有人问这么大的功劳怎么就赏这点东西? 那不然呢?沈光已经是太子了,那还能怎么赏?难不成要让沈空提前退位给他? (沈光:“父皇要真这么想,倒也不是不行!) 而面对这些赏赐,沈光却对着沈空行了一礼。 “父皇,此次大胜,全赖将士用命,太子妃指挥有方,儿臣不敢居功。儿臣想,不如将父皇赏赐的金银发给那些阵亡士兵的遗孀,也显得父皇对我大乾将士的敬重和爱护。至于这五百匹绢,儿臣就收下转赠给太子妃,以奖赏她此次的功绩。至于儿臣,实在不敢贪图赏赐。此次大动兵戈,杀孽太重。儿臣只想斋戒三日,抄写佛经一卷,命净空寺的得道高僧作法,超度此次梁乾两国战死的士卒。” 说完,沈光又行了一个礼。 沈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连连赞赏:“我儿谦厚仁义,实乃我大乾之福,百姓之福。朕,准奏了。” 朝堂上的百官也对沈光此番做法交口称赞。 一些原三皇子党的大臣已经决定不顾马云之前的劝告,向沈光靠拢了。 能力出众却居功不自傲,心里只想着本国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甚至还愿意请高僧做法超度敌国士卒的亡魂。 这简直是个完美的圣人呐! 沈空接着开口:“可是太子啊,虽然你高风亮节不贪图赏赐,但如果朕真的完全不赏你点什么,别说朕心里过意不去了,恐怕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的。这样吧,朕就下旨,把你和紫翎公主的婚期定在下个月初二,你意下如何?” 沈光知道这次不能再推辞了,不然就是让父皇下不来台,而且,如果自己真的表现的什么都不要,会让父皇觉得自己可能有更大的图谋。 毕竟皇帝的奖赏你都不要,怎么滴?你是打算要更大的吗?更大的是什么?皇帝的皇位? 于是沈光拱手作礼,弯腰一拜:“儿臣遵旨,谢父皇隆恩。” 沈空见沈光没有拒绝,也是高兴的哈哈大笑,并朝着大臣们举起酒杯:“众卿家,今日我儿凯旋,大喜之日,随朕痛饮,不醉不休!” 众大臣:“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