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撩得三个大佬打架(1/1)
林苏哭笑不得:“知府大人,抱山先生,哦,还有丁老板,你们为了海宁的文名,还真是煞费苦心啊,今日专程送别,要不要我给你们也写一首?” “要!”三人大喜,同声大叫。 林苏手一起,开写,片刻完成,又是七彩之光弥漫…… 金纸上的字浮现: “故人西辞海宁楼,烟花三月下曲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好诗!”抱山先生一声大吼。 杨知府也动容:“平生仅见也!” “这诗稿送给你们谁呢?不如你们抢吧,谁抢到了归谁……”林苏手一起,一股阴柔之力包住金纸,哧地一声,金纸射向长江…… “我的!”抱山人化狂风射向江中。 “老货住手……这诗上有海宁楼三字,理当归我!”丁海仗剑而去。 “诗以曲州为名,能代表曲州的,舍我其谁……”杨知府手中官印金光大盛,一下子将两人全都压了下去。 周围众人面面相觑,又是好笑又是惊奇。 林苏一拉林佳良:“二哥,咱们走……” 一场送别,三个曲州大佬级别的人物打得不可开交。 海宁满城百姓看了一场好戏,这才是真正的文坛佳话。 船已入长江,真正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林佳良无限感叹:“三弟,你这首诗,真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三个打架?” “那当然!这几个老货敢算计我,我不收拾他们收拾谁?” “哪天你也收拾我一回,送我一首七彩诗……” 哈哈哈哈,船上笑声一片。 林苏目光朝夫人团队里一落,暗夜白他一眼,一缕声音就钻进他的耳中:“赶紧去船舱里将嘴唇洗一洗,另外……今天不准亲我!” 林苏落荒而逃,进了船舱洗嘴唇…… 船行碧波,一路向北。 七日行程,风光无限,终于在启发吗?曲家家主乃是文道大儒,进入曲家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些,但曲家偏偏搬空了。 “谁搬空的?” 曲晋! 曲晋……曲家小世子啊,林苏轻轻摇头,娘的这都什么事儿?他踏入京城,可真没想卷入豪门子弟的那些烂事。 但好象也已经卷入了。 当日曲文东答应跟林家结亲,曲家原本就有不同意见的,特别是曲家二代嫡系子弟的当家人曲家辉,曲家辉什么地位?曲文东的长子,如果曲府也有世子的话,无疑就是他,而曲秀的父亲曲家杰,只不过是个庶出。 而曲晋,就是曲家辉的儿子,从曲家辉那里算下来,他就是曲家嫡系。 而曲秀、曲哲,全都是庶出。 在讲求血统纯正的封建社会,嫡出与庶出之间的差别,乃是天壤之别。 更有一宗,曲晋是文道天才,他的文才也远远超越曲哲,这个世道以文为尊,家族自然也以文为尊,后辈子弟中,最有希望在文道之上大放异彩的子弟,就成了整个家族共同的宠爱。 曲晋在曲家的位置,几乎等同于林苏目前在林家的位置。 他长期以来混足京城豪门公子圈,跟秦、赵、张这些家族后辈子弟打得火热,一个鼻孔出气,对于林苏这个搅屎棍自然不感冒,林苏就更不明白了,曲文东跟林氏结亲,不仅仅是冒了外围的风险,而且内部都意见不统一,他有什么理由非得这么干? 这个问题,他曾跟杨知府探讨过,杨知府给出的回答是:曲文东当时身在官场,不便于跟官员对着干,现在卸任了,追求一个自在,也就遵从本心,不受约束…… 这个答案怎么说呢?在一般书呆子看来,似乎也成立。 但林苏看来,却幼稚得很。 你在做官时,不便于得罪同僚,所以暂缓,你一辞官,立马就遵从本心?拜托!你曲文东可不是一个隐士,你身后是一个巨大的家族,几百人!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还能不为他们考虑?你有官在身,好歹是个护身符,你一辞官,连护身符都没了,不应该挟着尾巴做人吗?你来这一手,典型的脑袋有坑! 除非…… 除非你已经意识到,你曲家有大危险,不管你怎么避都避不开,不管你怎么让都躲不过,也就干脆反水,多少也可以借些力! 那么,危险在哪里? 林苏漫步走出书房,手儿轻轻一招,陈姐来到了他的面前,林苏轻声说了几句话,陈姐转身而出。 当天深夜,陈姐回来了,在林苏耳边悄悄说了一席话…… 林苏的眼睛慢慢亮了…… 江东旧案! 江东旧案,说旧其实也并不太旧,准确的时间是在五年前,五年前太子于江东起兵谋反,阴谋败露被围杀,皇帝大受刺激,一病不起,在病逝之前下达罪己诏,同时传位于自己的弟弟宁王,也就是当朝天子。 当朝天子接任皇位,朝中大臣颇有不服,为什么?因为前任皇帝并非无子,他有三个儿子,一个是太子,一个是陈王,一个是淮南王,太子谋反,自动出局且不提,另外还有两王都具备传位之资格,凭什么不传嫡子反而传位兄弟?这不符合皇位传承的祖宗法度。 当时风波非常之大,淮南王屯兵百万于江东,各地大军纷纷归附,眼看就要攻破京城。 而在此时,北方的大隅出兵,百万大军横扫西北,大苍转眼间内忧外患,面临亡国之境,在此危亡之时,京城百位大儒联手前往泪罗江,严厉告诫淮南王,大苍面临外敌入侵,理应同仇敌忾,怎能祸起萧墙之内,给外敌可趁之机? 一番痛斥,淮南王收兵。 皇帝连发四道圣旨,免除淮南王叛乱之罪,免除所有大臣附逆之罪,免除所有军方将领附逆之罪,减免各地赋税三年,一套组合拳下来,国内清平。 紧接着,兵部尚书张文远受皇帝之命,前往北方,签订洛城之盟,割让北方四镇,终于也换来了大隅退兵。 这就是江东旧案。 差点让大苍亡国的大案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