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忠臣奸臣(1/1)

历史上记载的李景隆,是打开紫禁城金川门,迎接朱棣的叛徒。 如果说朱允炆对齐泰和黄子澄百分百信任,那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在历史记载中,不愿屈服朱棣,被朱棣诛灭九族。 九族,足以让朱允炆完全无理由地信任他们。 而李景隆,通过今天的了解,朱允炆想拉他一把,对他有八分的信任,之所以不完全信任,就是因为他在历史中依附了朱棣,虽然,有很多原因。 “曹国公,快快请起”,朱允炆上前搀扶起李景隆,随即看到了李景隆脸上还未消肿的脸颊。 因为李景隆的兵败,以方孝孺为首的文官们,在奉天殿为了发泄对李景隆的不满,当着朱允炆的面,把李景隆暴揍了一顿。 据历史记载,差点要了李景隆的小命。 “小东子,去,把宫里的千年人参拿出来,送到曹国公府上,让曹国公好好调养身体,还有,那个,你你你,再拿些东西,赏赐给曹国公,一并送去” “是,皇上”,小东子答应一声,便去安排了。 朱允炆不知道该赏赐什么,所以便让小东子做决定了,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允炆的态度。 李景隆感动的当时就要跪拜叩谢,被朱允炆制止了。 “曹国公,那帮文臣下手没个轻重,你不要记恨他们,你放心,我让方孝孺和打你的那些人,当面给你道歉,并且保证,这样的事情以后绝对不会再发生” “谢皇上体恤”,此时的李景隆,一个四十多岁的大汉,感动的泪流满面。 也难怪李景隆最后要叛变,实在是在朱允炆手下太憋屈了。 现在好了,朱允炆及时挽回了即将走上叛变之路的李景隆,千万不能让李景隆去和朱棣议和,不能让李景隆有接触朱棣的机会。 历史上的朱允炆,让受尽委屈的李景隆去和朱棣议和,不被朱棣策反才怪。 看着眼前感激涕零的三个人,朱允炆甚感欣慰。 朱允炆说道:“三位爱卿,对于过去的,不必太过于纠结和介怀,我们君臣只要团结一心,做好眼前的事情,天道自在人心,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再犯一点点的错误了” “皇上英明,臣等愿肝脑涂地” 心情极好的朱允炆本来想让三个人回去休息,明早都来上早朝,可看着曾经的兵部尚书齐泰和曾经的大将军李景隆,朱允炆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齐爱卿,朕知道你对我大明各个边关的将领如数家珍,不知道你对京师到扬州的地理环境可熟悉?”,朱允炆问道。 “禀皇上,略知一二,并不是太熟悉” “哦”,齐泰的回答让朱允炆有些失望,又看着李景隆问道:“曹国公,你熟悉吗?” “禀皇上,臣曾数次来返京师和扬州之间,对这段路程的地理环境有一些了解” “好,朕给你们二人一个任务,现在就着手去做,给朕做一个京师到扬州城的战略沙盘” “沙盘?”,齐泰和李景隆不解,不知沙盘为何物。 “沙盘就是一个立体化的地图,哪里有山,哪里有水” 朱允炆耐心地给他们解释了一番,对于齐泰和李景隆来说,他们马上就明白了沙盘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皇上,臣和曹国公现在就去做” “好,你们去工部和兵部,让他们配合你们,明天早朝朕要看到沙盘” “请皇上放心” “好,那你们去吧” 三个人退出了武英殿,出了大殿,三人都是长长地轻松地出了一口气。 三个人其实现在心中都有个疑问,那就是今天的皇上和以前大不一样。 不管是说话的语气,还是精气神,过去的皇上显得稚嫩,遇事不沉稳,可今天的皇上,总觉得哪里不对,好像对眼前岌岌可危局势并没那么的焦虑。 虽然都有疑问,但谁都没说,私下议论皇帝可是大罪。 齐泰和李景隆去做沙盘自不必细说,黄子澄今日也如同新生一般,主动帮助齐泰和李景隆去做沙盘。 武英殿内,朱允炆再次坐回皇帝特有的龙椅上,心情复杂,古人爱玩阴谋,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玩阴谋,朱允炆也许不是朱棣和道衍的对手,可是,朱允炆体内有前世钟意的灵魂。 不敢说往后五百年的历史清清楚楚,起码知道个七七八八,这才是现在朱允炆最大的优势。 朱棣,想当皇帝,可没那么容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小东子”,朱允炆此时情绪高涨,叫小东子的声音都中气十足。 “奴婢在” “立刻传旨,让庆成郡主即可来见朕,朕有要事相商” “遵旨” 小东子再次出了武英殿,去安排传旨去了。 朱允炆看似在发呆,其实脑子在不停地运转,他在绞劲脑汁地想,想后世历史记载的那些忠臣,和最后投降朱棣的墙头草们。 有名的,有事迹的朱允炆记得很清,可朱允炆知道,还有很多人朱允炆不知道,不管是忠臣还是奸臣。 朱允炆拿起一支毛笔,开始在宣纸上写,写他脑子里记得的忠臣,还有奸臣。 忠臣:铁铉,盛庸,方孝孺,齐泰,黄子澄,陈迪,卓敬,练子宁,暴昭,王敬之,王叔英,黄岩,黄观,现在的朱允炆只记得这些名字,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所以朱允炆记得。 铁铉,山东布政,镇守济南,朱棣在南下靖难时,拿铁铉镇守的济南毫无办法,只能绕过济南,朱棣在登基后,铁铉被抓,因为不肯屈服于朱棣,被朱棣凌迟处死,家人也全都受到牵连。 方孝孺,因不肯依附朱棣,被灭十族,但每个人只有九族,方孝孺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的人,第十族就是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 还有像齐泰,黄子澄,陈迪,卓敬,练子宁等人,全是被朱棣灭三族以上的人。 王敬之,本名王艮,是建文二年科举榜眼,本来他是状元,因朱允炆见他长相丑陋,给降了一个名次。因不愿屈服朱棣,投江自尽。 黄观,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状元,也就是说,秀才到状元,从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六次考试,全部是第一名,华夏历史唯一一个。因不愿屈服朱棣,投江自尽,诛九族。 这些人,虽然都是文臣,但他们是有气节的文人,他们有不屈的信念和爱国的热情,不畏强权,不求苟活,为信念而死,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铮铮铁汉。 他们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脊梁,想不记得他们的名字都难。 奸臣:茹瑺,蹇义,董伦,解缙,李贯,杨荣,金幼孜,胡濙,杨士奇,胡俨,还有今天附议茹瑺的刘俊和古朴,还有谁,不记得了,他们也是在迎附朱棣的过程中,让人记忆深刻的人。 解缙,《永乐大典》的总编纂,可惜,是个没气节的文人,最终因参与皇子夺嫡,被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 茹瑺,当时的兵部尚书,也是去和朱棣议和的众多人之一,他见到朱棣后,吓得浑身发抖。 李贯,一个小人物,官位也不大,在朱允炆当皇帝的时候,所有文武大臣都上折子弹劾反贼朱棣,可李贯没写过,朱棣篡位后,他以为可以邀功请赏,是忠臣还是小人,朱棣比谁都清楚,李贯被朱棣送进了昭狱。 杨荣,朱棣打进京时候,这个人当时是六品小官,不顾性命拦住朱棣,告诉朱棣不应该先即位,而是应该先拜祖,一个十足的机会主义者,后被朱棣招进了内阁。 胡濙,朱棣篡位后,寻找朱允炆下落的人,寻找整整持续了14年,当然,他是在大明的国土上寻找,在海外寻找朱允炆的人叫马三保,也就是鼎鼎大名的郑和。 这些人,有的名留青史,如解缙,如明朝着名的三杨之二杨荣和杨士奇。 但此时在朱允炆的眼里,他们和朱棣这样的叛贼,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