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扰乱格局(1/1)
于是,于大秦兼并战火燃起之前,秦始皇不惜代价筹建了中枢太学,乃至令嬴政效法秦孝公,广纳华夏之贤士。 身在讲坛之上,高阳心生庆幸。 这只有大秦,他是秦国公子,以赫赫战功受得朝野崇敬,更是得到其父秦皇的赞许,父亲乃空前绝后的帝皇,霸气十足。 换作任何一个朝代,他想要如此行动,恐怕都将遭遇不幸,即便是生于帝王之家也不免此劫。 如今大秦三军如砥,乱世之下,无论是世家还是功勋皆行事低调。他们知晓,高阳手中的虎狼之师万胜营、蟒雀军足以横扫疆土。 因为他们畏惧,故而中枢太学得以顺利于世。 哪怕身份变动丝毫,一切便会付诸东流,所以此刻的高阳内心深感谢忱,感激此时代的恩泽,感激这份身份所带来的庇护。 身为真龙之子本身即是自豪,更何况生在这争胜不休,凡血沸腾的大争之世。 这样的蛮荒时代非但未成为束缚,反是机缘。 毕竟战国时期,百家繁花似锦,无数新思维涌出,这对于当今大秦,对华夏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感谢这片时空给予他的舞台。 \"敢请教公子,几何之学何所指?\" 一位中年人发问,面若平湖,但目中的傲色难以掩藏。在周冲看来,高阳是一位天才,军事上的英才,但在术数之道,他并不逊色他人。 闻及高阳言术数仅为九章、算术的一隅,心中难免愤懑。若非顾虑这初见之礼,一场思想交锋,加之高阳的地位,周冲只怕已拂袖而去。 在他想来,区区少年高阳,知晓何为术数,别说于秦国,即便是六国之土,按常理,前辈教授之下,高阳此刻年岁对术数亦难有深刻领悟。 在他眼里,秦国公子怎可能通晓术数,简直妄言欺世。 不独有此念者,周围人皆然。大秦久为中原六国轻视,对他们而言,秦国便是蛮荒所在。 这也滋长了六国会中士子的傲慢,蔑视秦国文化。 地域偏见从来都有存在。 \"术数之义在于研习,探讨、探明事物本质,为公子所谓学问之根本。今时被称为算学,你自认为精通的术经便等同整个算学界吗?\" 反问一句,高阳接着详细解释。半个时辰后将满腹学识尽数倒出,方才走到木版前方,提笔挥墨。 自创建三川学院之后,高阳便告知鲁班,尚工堂在月余之内研制出了适合书写的粉笔,虽品质尚糙,易于折断,但也总强过空缺。 他在板书上写下了阿拉伯数字,随之面向众人:\"这些是大秦数码,从一至零,一与零之组合即成十,如此类推。\" 随后他在板书中间挥笔说明:\"—为减,+为加,=为等于。这是个位数的增减法,各位尽可观之,然后决定是否任教于大秦术学院!\" \"凡任教于大秦术学院者,皆算秦庭官员之一员,由朝廷依职定时发放薪酬。\" 话毕,高阳转身离开,留下了沉浸在板书艺术和大秦数字之奥妙中的人们。他们惊叹于减法和加法规则以及个位数运算,并同时口中反复赞叹不已。 未曾想,秦国公子竟然能呈现此等学识,使人赞叹不绝。 \"公子!\" 高阳不否认古人智谋的高超,但阿拉伯数字的引入确使数学运算变得更简便。 此时释放消息,容易凝聚人心。 他要想在中枢太学院站稳脚跟,须得教职人员的认可,唯如此,他在此间的话语才会有分量。 因他要主导中枢太学院的前进方向,不能任由他人引领失正,扰乱格局。 身处术学院中,高阳双眸闪亮,这一刻,他忆起昔日在校的岁月,那是少年最意气风发的时代。 那一年,背负行囊,告别故乡,只身远行,求知若渴。 当他矗立在大学门口,虽校门简陋,破旧不堪,但他内心的激动不言自喻。 彼时年仅十八,满怀壮志。 正所谓,少年无所畏惧,世人云,少年犯错可宽谅,因青春即资本,而生活的压力最终会击碎某些人的抱负。 那一世,学校被誉为象牙塔,使人免于忧患,但迈出校园的一瞬,一切都将改观。 此生,立于雄伟的大秦,他亲手为诸多学人构筑了一座理想的避风港,也为这个时代开拓出别样的抉择。 他深信,时代的洪流定会回应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