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王血染碑天地同心(1/1)

“王上,渭水灵兵营之事,乃臣失察所致……”郑国明了嬴政此举必与渭水灵兵营有关,目光一转,连忙向嬴政禀告。 “非你之过!” 嬴政摇头道:“引泾仙途,此等壮举,凡人难以揣测其深意。” “遵命。” 嬴高挥动手臂,铁鹰高声喝令:“全军整队,进发频山!” “驾!” 马蹄轰鸣,四马拉动的王车疾驰,一行人如千骑奔腾,直指频山而去。 当嬴政带领行营及瓠口府邸的臣工离开瓠口,只见浩浩荡荡的人群沿着灵渠前行,黑压压一片。 “李斯,去询问究竟发生了何事,国民百姓应归家安营,为何集结成此阵势?”王车中,嬴政目光如炬。 “遵命。” 片刻后,李斯返回:“王上,民众言,归乡之民遵循古秦礼俗,前往频山,为渭水灵兵营的兄弟举行招魂仪式。”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李斯一提,全场气氛顿时凝重。渭水灵兵营只是象征,引泾工程上,陨落的生命数以百计。在这个时代,大规模的工程几乎都是以生命为代价筑成的。 白骨累累,方能铸就千古流传的伟业。 正如长城,正如骊山陵…… 在场者皆能理解,但面对这浩荡人流,内心仍感震撼。 “这些人是谁召集的?”嬴政目光炯炯,震撼之情丝毫未减。 “父王,这些人恐怕是自发聚集,无人召唤!”嬴高也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老秦人的凝聚力令人动容。 一眼望去,满目皆人,他们风尘仆仆,一路向频山挺进。 嬴政凝视着满渠岸的人群,略一思索,挥手道:“所有人下马,徒步前往频阳。” “遵命。” 此刻,无人异议! 他们并非不知此处距频山百里之遥,但面对这浩荡人流,无人敢骑马前行。 骑马而行是对频山烈士的不敬,也是对自己的侮辱。 此刻,无论是嬴政还是年仅十岁的嬴高,纷纷下车,融入人流之中,成为其中一员。 嬴高虽是穿越而来,但在秦国生活已久,自然知晓秦人自古有烈士招魂之礼。 士兵战死沙场,若人数过多,三军无法将遗体送回秦国,他们不会回到出生之地,大军撤离之日,无论战况如何危急,都要面向战场高呼。 “兄弟!随我归乡——” 胜利后,必须妥善安置战死的将士,于坟冢之上立碑,三军统帅在碑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方能班师回朝。 除了嬴高,嬴政最能理解这个古老招魂礼对老秦人的重大意义,毕竟他是秦国之王,对此事更为了解。 李斯等人来自山东六国,对此尚不能感同身受,但嬴政是王,嬴高是将,自然明白招魂礼的含义。 一路上,嬴政面色沉静,郑国等人不敢开口询问,只好问嬴高:“公子,此事只需一位巫师即可,为何国民纷纷结队前往?” 听罢,嬴高摇头道:“秦国不同于关东六国,此招魂礼本因秦军而生。” “对老秦人而言,招魂礼意义非凡,就连父王也不敢轻视,各位还是随大流吧。” “就当作是对逝者的敬意!” 从瓠口至频阳,跟随人流,嬴高一行走了三日,长途跋涉,个个狼狈不堪。 除了蒙恬稍好,嬴高也相对轻松,毕竟蒙恬是武将,而嬴高刚经历漠北之战的洗礼。 漠北环境残酷,对嬴高来说是磨炼。在这群人中,年幼的嬴高反而比其他人更能承受。 其余皆是文官,即使有所锻炼,体力上无法与武将相比,加上一路风尘,众人面容憔悴。 他们就像一群仓皇逃难的难民,风尘仆仆,脸上尘土堆积,不堪入目。 秦王也不例外! 曾经英俊威武的秦王,如今变得黝黑消瘦,头发凌乱,如同赶路的难民,身上的王者之气荡然无存。 脸上布满灰尘,狼狈不堪。 幸好,三日后,他们跋涉百里,从瓠口抵达频山,渭水灵兵营的决水石刻近在眼前。 无边的山坡上,松林矗立,如远古山神守护人间秩序。山坡之后,三十六块石碑。 三十六块石碑,犹如三十六位天神,威猛无敌,自远古洪荒踏步而来,降临人间,只为守护身后的烈士。 三十六块石碑之后,是八百七十九座灵兵勇士的新坟。 一座挨着一座,山坡之后,皆是孤坟。 三十六块石碑前,站立着一排排国民百姓,他们神情哀痛,无声呼喊,按照特定姿势,三步一呼。 “兄弟!随我归乡——” 呼喊完毕,各自散开,手掌用石茬磨破,待鲜血流出,缓缓按在石碑上,随后头也不回地离去。 短暂间,此景反复上演,场面震撼人心,三十六块石碑上血迹斑斑,已被染成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