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三哥何德何能(1/1)
赶往南理的秀才一行人,赶路到一半,依旧满脸嫌弃。 那画面…… 太美好,他们不敢想!!! 在南屿没有打够的战,终于在南理找到了存在感。 黎糖等人赶到南理,南理战场正处于白热化阶段。 一时胜负难分。 “冲啊!!!” “冲啊!!!” 带着对南屿战场的恶心,秀才等人发挥了他们毕生功力,那叫一个勇猛无敌,所向披靡。 不到一百人,喊出了一千人的气势。 竟是让北泽将士士气略微衰弱。 嗷嗷嗷冲在最前端的是黎糖和马泉。 熟悉了战场的黎糖,仿佛在草地上撒欢的忠犬。 马背上的少年,意气风发,披荆斩棘,誓死保家卫国,舍生取义。 北泽军仓皇而逃。 有顾擎儒等人的准备充分,也有北泽军一而衰,再而竭的低迷士气。 黎糖不喜欢打扫战场,因为不喜欢周边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场景,太过悲凉,她不喜欢。 往常结束战争,她永远第一个往军营里跑,而如今,她还没看到顾擎儒,不知道他是否安康。 黎糖骑着马,任凭马儿慢慢悠悠的在战场上寻找。 整个人累到精疲力尽。 手里的长矛,还在断断续续的流着血。 黎糖茫然的看着四周。 战斗中发丝略微凌乱, 精致好看的容颜,稚嫩生涩,一点儿也不属于战场。 她气质是山河安稳,国家安定的气质,是富养下不知天高地厚,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 就像战场忽然出现的一只小白兔,格格不入。 顾擎儒就这么安安静静的坐在台阶上,看着余辉沐浴下的黎糖。圣洁而美丽。 顾擎儒浅笑,或许上天给予他的恩赐,就是找到一个灵魂伴侣。 她可以与他同享福,在盛世嬉闹,共话琴棋书画诗酒茶。 也可以与他并肩,驰骋沙场,所向披靡。 他说他想年前拿下南屿和南理,换个人都觉得他大话,好大喜功。 而他的妹妹,静静地做一个倾听者,打入他的部队,为他挖掘能人异士。 陪他一起冒险,一起前行。 如今对于南城军,没有率领的他不行,而作为镇南王,没有这个陪他上刀山下火海的女孩儿不行! 顾擎儒想娶黎糖的心日益增长。 黎糖在人海茫茫中看到她的阿儒哥哥时,他坐在台阶上,周围都是将士们打扫战场,而在热闹繁杂的人群中,他就静静地坐在那儿。 身姿挺拔,目光坚毅。 黎糖翻身下马,一步一步,坚定且认真的走向顾擎儒。 从他决定保家卫国开始,她就决定保护好她。 她学富五车,看遍黎氏书阁,兵书也不少,但是她明白,眼前这个十五岁之龄,挑起东陵大梁的男人,才是这支军队的灵魂。 “阿儒哥哥,你做到了,送给皇上的小皇子的礼物,你完成的很好,皇上听到消息,定然也为你而骄傲自豪。” 顾擎儒莞尔,看向东陵京都的方向,眼里充满了怀念。 他的母后,哥哥,兄弟们…… 似乎好久好久没见了。 明明昨天他们还在一起打闹嬉戏,还在冬日护民行的路上追逐。 在春种秋收的地里挤眉弄眼,明明昨日他们还是一群无忧无虑的小孩儿。 那时候最大的忧愁是逃课,调皮捣蛋被罚抄,是太傅府忽然戒备森严,他偷不出妹妹…… 忽然间,沧海桑田。 嘴上说着阿儒哥哥好酷的黎糖,一边给顾擎儒上药一边骂骂咧咧,不外乎这人照顾不好自己。 在黎永昼骄傲且担忧的目光中,东陵将士趁士气大振,带着军队继续收复旧山河。 顾擎儒规划好明年收复的青金石镇,也在大雪来临前收回。 东陵的气势威猛,吓得东陵节节败退。 而战场上致胜的小妙招,便是黎糖的射箭,北泽还未踏入东陵的射箭范围,黎糖的箭已经击落他们的大将军。 虽然东陵气势高涨,但顾擎儒也明白急流勇退。 见好就收。 毕竟雪地里的战争,对他们并不利。 南城的大雪远远是东陵京都见不到的。 黎糖带着黎玉阳黎玉初,直接玩开了。 “你们小心点,别把衣服弄湿了,到时候感染风寒……” 黎王氏的话语并没有让一大二小休战,甚至被连累进入战局。 黎糖表示,妇孺儿童,别说三个,三十个她都不在话下。 于是战场演变成下班回来的黎永昼参与进妇孺儿童组,一家四口对黎糖一个人雪团轰炸。 黎糖恨不得自己有四只手,最终被打的举手投降。 “小样儿,还得哥哥收拾你!才服服帖帖的是吧?” 黎永昼打乐了,骄傲的表情让黎糖牙痒痒。 “你们这是人多欺负人少!” 黎糖并不服气。 都被哥哥黎永昼无耻的模样气笑了。 “那又怎样?” 黎永昼嘚瑟。 黎糖咬牙切齿。 “三哥,你才两个儿子,我以后一定生四个儿子,让你尝尝社会险恶!” “噗呲……妹妹,好样的,哥哥祝你成功!” 黎糖的“豪言壮语”逗得黎永昼夫妻俩乐不可支。 黎王氏笑着进入厨房,跟着准备膳食的嬷嬷一起熬姜汤。 避免一家子孩子气的人感染风寒。 姜汤辛辣得黎糖小脸皱皱巴巴的。 “好好喝啊你们俩。看看你们姑姑,不仅战场上所向披靡,人家喝起姜汤来,那是一个豪爽,直接一口闷!” 黎糖被哥哥这么一高抬,直接上不上,下不下的。 看着两个小侄儿崇拜的目光。 黎糖端着姜汤视死如归,咕噜咕噜一口气喝完。 黎永昼忍俊不禁,默默移开脸,怕自己忍不住笑意的面部抽搐泄露他的小心机。 黎王氏没好气的给丈夫一个白眼。 在儿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高喊着“姑姑好棒”声中,还黎糖倒了一杯水漱漱口。 “谢谢嫂子!” 黎糖感激,只觉得三哥何德何能,一生懦弱,唯二的勇敢,其中一个就用在了娶三嫂身上。 至于另一个,只怕是读书时未能开出口的弃笔从戎,保家卫国,在金榜题目时,洞房花烛夜之后,当爹了才毅然决然上了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