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226(1/2)
听完老头子的解说,周围的人纷纷露出了愤慨的神色。</p>
“这些读书人真的是,明明就是他们的不对,还要上门来寻咱们县尊老爷的不是。”</p>
“就是就是,看他们一副倨傲的模样,难不成还敢在公堂之上难为咱们大人不成?!”</p>
“可怜的女娃哟,明明是小康之家,结果招了这么一个白眼狼,如今身陷囹圈不说,还要被人千刀万剐。”</p>
“是啊是啊,那个袁老头子现如今就在咱们县城里租赁了小铺子,就卖一些糖水养家糊口,看起来是一个很和善之人,偏偏遇到了这等事.”</p>
“所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妖魔鬼怪在庙堂,还好大明朝还有咱县尊老爷这种好官,陛下和太子殿下也是仁慈之君,要不然这大明朝跟残暴的前元又有什么区别?!”。</p>
“哼哼,这些穷酸秀才们可真狠,竟然对一个柔弱女子这般狠毒。”</p>
县衙门口的百姓们议论纷纷,纷纷对这件事表示愤慨。</p>
还是那句话,他们本身就是弱者,所以对更弱的人会更加同情。</p>
这就是人性。</p>
善良的人性。</p>
孟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p>
荀子却提出了相反的理论,则是‘人之初,性本恶。’</p>
但是这两位先贤都还是太片面了。</p>
人性真的是很复杂很复杂的东西,只用简单的善与恶根本没办法来形容。</p>
再恶的人,偶尔也会做一件善事,或许这件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p>
再善良的人,一生中也避免不了做一件恶人,或许着舰恶事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p>
不过同情弱者却也是人的本性。</p>
叶瑾抓住的就是人性的这个弱点,所以才会把袁秀英一案的细节全都刊发在报纸上,引发了整个大明朝底层百姓的同情。</p>
或许一个两个底层百姓的同情根本起不来任何作用。</p>
但是如果是一县、一府、甚至是一国的百姓的同情呢!?</p>
那么量变就能够引起质变了。</p>
不远处,那十几个敲响鸣冤鼓的国子监监生自然也听到了百姓们的议论和愤慨声。</p>
他们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p>
不过这些人不知道是害怕激起民愤,还是不屑,总而言之他们对周围暗戳戳的咒骂,以及阴阳怪气的指责有些无动于衷。</p>
李文忠和魁梧汉子也掺杂在百姓之间,对百姓们的谩骂相视一笑。</p>
他们都是粗鄙武夫,对文人自然看不惯。</p>
现在听到百姓们对文人这般指责,他们自然心情愉悦,乐见其成。</p>
更远处。</p>
一辆马车上,李景隆听到百姓们的咒骂声之后,脸色十分难看,冷哼一声道,“哼,果然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上元县的这些刁民果然是被惯坏了,若是在下执掌上元县的话,一定会让这些刁民尝尝什么是圣人教化久2。”</p>
坐在他对面的黄子澄的脸色也有些难看,出声道,“小公爷不必愤慨,这些刁民成不了什么大事,被他们暗</p>
戳戳骂几句咱们也掉不了几块肉。”</p>
“叶瑾小儿果然奸猾,作为朝廷命官不上书言事,而是用这种类似于泼妇骂街的方式,真的是有辱斯文。”方孝孺也开口说道。</p>
这辆马车里这时候已经坐满了人了。</p>
除了李景隆、黄子澄、方孝孺,还有齐泰和解缙。</p>
本来按照他们的谋划,是打算让叶瑾上书反对朝廷严惩袁秀英。</p>
因为从他们的认知当中,通常都是朝廷事朝堂了。</p>
这件事虽然是一件凶杀案子,但是已经勉强涉及到党争了。</p>
既然是党争,那就应该在朝堂层面论输赢。</p>
他们作为江南士林的代表,已经对这件事谋划许久了,利用袁秀英一案将袁老头子吸引来上元县,然后利用叶瑾嫉恶如仇的性子,让他上书反对严惩袁秀英。</p>
但是妇人三从四德乃是道德纲常,也是儒家统治的基础。</p>
只要叶瑾敢上书反对严惩袁秀英,那就等于反对三纲五常,那么就会引起全天下读书人的反感和愤慨,江南士林自然就能借此机会将叶瑾抹黑成一个不遵守纲常道德的奸佞小人。 一个奸佞小人提出的任何建议做的任何事,都是祸国殃民,都是需要被废除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