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叶瑾从来不是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1/2)

徐达迅速抓住叶瑾这番话的重点,立即挑眉问道,“美瑜也懂军务吗,这火炮和机枪又是何物啊。”

“机枪和火炮都不是什么稀罕物,就是火器…”叶瑾笑着解释。。

一听是‘火器',徐达的兴趣就不大了。

火器是一种新型武器,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是缺点很多,不适合大规模列装军队。

不过自己的女婿、燕王朱棣对火器也挺感兴趣的。

改日若是有机会,让朱棣来找叶瑾相互交流交流?!

就在徐达心里盘算的时候,叶瑾继续说道,“至于军务方面,小侄也只是略懂而已。”

听叶瑾提到自己的老本行,徐达顿时来了兴致,“哟,你小子也知道谦虚了?!快说快说,老夫等着听你的高见 呢 。 ”

叶瑾有些汗颜。

在大明第一战神面前卖弄自己的军事才能,算不算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啊。

不过有些话他憋在心里好久了。

之前一直没有机会跟老朱详细说说,今天遇到徐达也是缘分。

跟他说也是一样。

所以叶瑾喝了一杯酒之后,才开口道,“具体的指挥打仗方面小侄一窍不通,而且徐伯伯您可是这方面的行家,小 侄就不班门弄斧了,小侄就说说其他方面吧。”

顿了顿,叶瑾继续说道,“比如说军制。”

“在小侄看来,我朝的军户制度,不但十分粗糙,而且还是在开历史的倒车,甚至比胡人的全民皆兵,部落兵制还 不如。”

这番惊世骇俗的话才说出口,其他几个人都是一脸震惊的看着叶瑾。

就连正在对付鸡翅膀的小胖子这会儿也是嘴里含着鸡翅膀, 一脸吃惊的看着叶瑾,就像是在看一个怪物一样。

大明的军户制度是根据前朝,也就是蒙元的军户制度完善而成的。

简单来说,就597是一人从军,全家的户籍划归军户,除非经皇帝特许或官至兵部尚书,任何人都不得自行改籍。

军户归卫所管辖,父亡子继, 一直到这家人死绝、后继无人为止。

好处是国家能够保证有充足的兵源。

洪武一朝数次北伐,动员的兵力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能够动员这么庞大的兵源,全耐军户制度的完善。

但是和坏处相比,这点优势简直微乎其微。

比如说阶级固化,如果一家人的户籍被划归军户了, 一辈子都脱不了籍,只能永远从事农耕和当兵这两件事。而且 军户的社会地位比民户要低的多, 一家人甚至只能有一个能成为读书人,其余人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还有军户都被固定在一个卫所里面,与外界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在卫所里,百户、千户等中下级军官就等于是卫所 里的皇帝,经常会有侵占土地、欺压奴役军户的事情发生。

如果发生战事,军户还要自己承担武器铠甲之类的,甚至连盘缠和口粮都要自备,朝廷发下来的饷银也会被随意克 扣。

自己准备武器铠甲和盘缠去和敌人拼命,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能有多高?!

而且朝廷对军户的管理制度也十分粗暴,是用军法管理军户,而不是用《大明律》。军法可比《大明律》严苛多 了,稍微触犯军法,就得掉脑袋。

因为有以上种种缺点,加之社会地位低下,所以大明的军户制度仅仅维持了洪武和永乐两朝,之后就逐渐崩坏。

军户不再成为朝廷稳定的兵源来源,而是成为勋贵和军官的奴隶和佃农。

哦不!

就算是(bbaj)洪武和永乐两朝,军户都不是精锐部队的兵源来源。

两朝的精锐部队都是来自拱卫京城的三大营。

三大营中的三千营甚至是以3000蒙古骑兵作为骨干呢。

说白了,京师三大营采用的依然是募兵制,待遇和军户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明朝的军户制度从创建之初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累赘。

而到了中后期,更是成为勋贵和武将的摇钱树。

朝廷划拨给军户的良田也成了这些蛀虫的私产。

这种落后粗鄙的制度在元朝中后期已经崩坏了,但是老朱居然又捡起来用了。

这跟在路上捡人家吐掉的口香糖又有什么区别?!

不但一点味道都没有了,还脏。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像叶瑾这样能够预知未来”。

在他们看来,军户制度能够为朝廷提供充足的兵源,从此以后朝廷就不再为兵源枯竭而发愁了。

有了充足的兵源来源,就可以抵御胡人南下牧马,保卫家园不受侵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